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三百七十六章 复利

汉末之龙起荆襄 三百七十六章 复利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2:20 来源:笔趣阁

学院。

“书中自有黄金屋并非是说读书做官就能获得黄金,而是说利用书中的知识来创造财富!学习之后可以更好的利用书本的知识来经商!

昔日陶朱公便是很好的典范,吕不韦亦是如此!难道吕不韦的地位低下了?难道陶朱公的地位低下了?

书中自有千钟粟,是让我们通过学习农业知识,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种田,或许有人要问了,种田能有什么出息?

我来举个例子,甲和乙都有良田10亩,土地的肥沃是丝毫不差的!甲种地能使得自己的稻田亩产7石,而乙通过学习之后,他的稻田亩产能达到10石!

那么5年后,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多少,我想大多数人肯定会算不对!”

刘琮在学院说道,这些日子刘琮经常出现在学院,如今学院人才济济,诸葛亮,庞统,陆逊等人皆在学院内学习。

“二公子,你太小看我等了,亩产7石,一年两季,5年下来便是70石!亩产10石,一年两季,那么五年便是100石,差30石!”

有学子信心满满的说道。

“这个方法确实算是正确的,但是还有一个更贴合实际的!

荆州的荒地,贫瘠土地的价格在500-1000钱一亩!乙比甲每年多六石粮食,按照目前的粮食价格在165钱1石。

也就是每年多出了990钱,也就说每年乙可以多购买一亩贫瘠土地!假设贫瘠土地亩产在2石,第二年乙就要比甲多10石,而不是6石!

依次推算,第三年呢?第四年?第五年?假如乙因为在农业上的知识丰富,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第三年就将荒地改造成良田!

将良田便成高产田,这中间又有多少的差距?诸位觉得每年还是六石,五年还是差30石吗?”

刘琮说完之后,不少人都开始沉思,这种观念属于比较新潮的观念,不是他们能力不够,而是他们没有这么想的思维。

复利这种算法在后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并没有这样的算法,即便是高利贷在这个时候都没搞利滚利的算法。

借贷起源于大禹,在商朝和周朝就有了,周朝更多的是低息或者无息贷款。

如果祭祀这类,在三个月内还清是不用利息,因为在周朝,这属于刚需。周朝的五大治国方针里面便有农假贷。

春秋战国时期,放贷的利息基本达到100%,汉朝更夸张,即便是天子借钱那都是巨利,如汉景帝在平定叛乱的时候向商人借钱。

汉景帝用了三个月平定战乱,偿还的时候是数倍本金,汉景帝虽然守诺偿还了钱,但是开始对民间借贷的利息进行了上限规定。

“所以,读书并不一定是做官!将学到农耕知识,工匠手艺,或者其他的,成为为大汉做贡献的人,同样是值得尊敬!

难道鬼谷子就不受人尊敬了?难道老子,孔子,荀子,墨子等没有出将入相就不值得尊敬了?

今日大家在此地学习,康成公,水镜先生,荀氏八龙,难道他们就不值得尊敬?很显然并不是!

知识不仅仅是为当官,也可以在其他发面,诸位也可以算一算如果他们每年的开支需要10石,三十年后他们的差距有多大?”

刘琮继续说道!这是学院里面提出来的观点,说刘琮写劝学就是告诉大家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才有了刘琮来解释说明并非是如此。

静室内。

“兴瑞要多来来我书院,每次和你谈论都有一些新的启发!”

郑玄对刘琮还是比较欣赏的。

“琮也想多来,可惜公务繁忙,确实很多事情都脱不开身!而且有时候还要去刘老那边,确实是分身乏术!”

“兴瑞最近在忙德高的事情?”

宋忠试探的问道。

“嗯,目前来说掌握了一些证据,涉及的人不仅仅是韩嵩,还有荆州的一些其他家族,目前还在调查之中!”

刘琮主动抛出一些线索,有的时候可以投石问路!宋忠脸色非常惊讶,原本他一直以为是韩嵩这是事情办砸了。

宋忠没想到韩嵩真的和曹操有勾结!其他室内的如郑玄,司马徽倒是没有任何表情,刘琮倒是很佩服他们的沉稳。

“真有此事?”

宋忠还是有些不相信。

“基本属实,只是还有一些细枝末节以及涉及到一些其他相关人员的取证,所以还在调查!”

刘琮笃定的说道,宋忠知道刘琮不是一个信口开河的人,既然说了,必然是有证据了。

“二公子是有铁证了?”

司马徽问道,刘琮有些侧目,按理说司马徽和韩嵩并没有什么交情,居然会这么关心。

“嗯,琮向来讲究证据,这点请放心,而且并未对韩嵩进行严刑拷打!如果想要去探望韩嵩,只需要登记且守卫的监督下就可以去探望!”

刘琮也是为了让打消这些人的疑虑,外面一直有人传刘琮对韩嵩严刑拷打,刘琮又一直说刑不上大夫是错误的,这让不少人都相信。

“郑老,拼音教材的署名,郑老您以为那些人合适,琮建议不要太多,控制在九人以内即可!”

刘琮说道,拼音教材经过几次的修改,如今已经完全定下来,署名自然要确定好,这是名留青史的事情。

“十人?”

“对!这是我列的名单,还请诸位过目!”

这事是刘琮主导的,上面分别是郑玄,刘表,宋忠,司马徽,蔡邕,庞德公,刘洪,刘熙,蔡邕,綦毋闿。

“兴瑞在这事,应该在列!”

郑玄看了看,基本没有太多异议。

“郑老,上面都是为拼音参与修改的,琮年幼,尚不够资格与诸位并列!”

“我没有意见!”

“我也没有见!”

这个名单上参与时间比较少的便是刘表,但是刘琮很识趣,他们也不好意思反对了。

“那就这么定了!”

翌日。

“公子,诸葛亮,陆逊前来拜访!”

刘琮一听,有些好奇,这两人一起来访。

“见过二公子!”

“孔明,伯言,坐!伯言在襄阳有一段时间了,对襄阳感觉如何?”

陆逊比诸葛亮小两岁,庞统比诸葛亮大两岁,都是同龄人。

“算是长了很多见识,此事还未谢二公子!谢谢二公子!”

“伯言乃天下英才,若有名师教导,日后必然为大汉之栋梁!若是不能在年幼时受到最好的名师指导,这会是大汉的损失!”

陆逊一听有些感动,没想到刘琮如此看重他。

“还是要谢谢二公子!”

“孔明,好久不见!听说你准备去一趟扬州,什么时候动身?”

“半个月后,家里没人管的话有些担忧小弟,半个月后叔父也从江陵回来了!”

“你们过来是有事情吗?”

刘琮好奇。

“是这样的,昨日听了二公子说的例子,我们希望二公子在详细的讲了讲!”

诸葛亮非常诚恳,刘琮当然清楚,复利的概念属于近现代提出来的概念。

“好的,这种方式我称之为复利!我详细的和你们讲一讲!”

刘琮将后世许多案列结合这时候的情况进行讲解,两人都处于吸收知识的最好阶段,听得非常认真。

“公子,法正在外面等候了很久了!”

典韦过来小声汇报道。刘琮看了看沙漏,居然已经快到午时了,诸葛亮和陆逊很聪明,是不是举一反三,刘琮也太投入,没了时间观念。

“孝直来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诸葛太守的侄儿,诸葛亮!这位是江东陆家,现任庐江都尉陆骏之子陆逊!”

“主公,我和孔明,伯言都见过!我也经常去学院!”

“孝直,什么情况?”

“已经招了,是否抓捕?”

法正看刘琮并没有介意诸葛亮陆逊,便直接汇报。

“证据都已经拿到了?”

“部分拿到了,另外一部分应该在邓冬府上!”

“这样,你和我去汇报,典韦,你率虎卫将舞阴候府,一个不能漏!孔明,伯言,今日琮还有公务,来日有空琮再让人去请二位前来!”

刘琮一边吩咐典韦,一边和法正准备去找刘表,抓捕一个侯爷必然是要经过刘表允许。

“二公子尽管去忙,我等告退!”

诸葛亮和陆逊对视一眼,心里有些震惊,舞阴候?但是这些不是他们应该操心的事情,看来这下又有好戏看了。

刘表听了刘琮和法正的汇报,看了看递过来的证词,也在衡量,抓捕一个侯爷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而且又是荆州邓家,很多事情需要衡量,如今邓家不少人也在刘表麾下效力,如邓义,邓济等人。

邓家在大汉有极高的影响力,虽然邓太后之后被全部免职,但是很多人的爵位并没有免除,其势力并不小。

要知道邓家在光武帝以后尚过几次公主,后来在桓帝时期又出过皇后,邓家的影响力依然是非常大。

“这样,你先去搜查,但是要注意方式!”

“孩儿明白!”

刘琮带着法正匆匆忙忙的去执行了,必须要快速处理此事,否则必然会引起更大的风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