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铁骨文风 > 第八十九章 赴宴

铁骨文风 第八十九章 赴宴

作者:醒书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5:53 来源:笔趣阁

周宗在吴王府用完了午膳后,并没有再多留,嘱咐了李昱一些事情后便打道回府了。

送别了周宗后,李昱在这几天的忙碌后,终于迎来了闲暇的时日。趁这半日闲暇,李昱好好整理了一下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王府客院里的海员明日就要开始给他们培训了。还有工坊那边还有一些东西要他们赶制,得赶在四日后那些已经揭榜应招入府的人来之前做好。

田庄上的孩子们要开始教导起来了,现在还没地方,但在庄上先教些规矩总是可以的,不然总在庄子上呆着,耳濡目染的,不要污了他们现在还犹如白纸一样的可能性。

还有那马车,车架和底盘要开始打造起来了。还有第二座高炉。。。。。。

还有那人要去拜访。。。。。。

末了,李昱看了一下纸上满满的计划,不由摇了摇头。

“这事情真是不少呢。不过按部就班的走,潜移默化的侵染,不久之后,这南唐总会有给我回报的一天。

目前自己的身份,和这个时间里也只能做这些了。厚积薄发,待再过得三四年,那时应是可以介入朝局了。南唐已经由盛转衰,今后只会越来越败落,可料几年后的光景必是暗淡,只有我能挽救。到那时,只要我入了局,应是没人能挡住我的脚步。”

两日后,李昱坐在了自己王府打造的马车上,出了王府大门,缓缓的向聚宝山行去。这聚宝山在哪里?差不多是后世南京城雨花台的位置。

李昱去那里干吗?赴约,见一个历史上的名人。

是谁?韩熙载。

为什么说他是名人?后世鼎鼎大名的国宝画卷《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角就是他呢。

韩熙载原是中原人氏,在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高中了进士。后来他的父亲韩光嗣被平卢节度使王公俨疑反一事累及,被后唐皇帝李嗣源派驻青州的霍彦威追杀王公俨时一起斩首。于是韩熙载不得不仓惶南奔保命。

逃到江南吴国的韩熙载,写了一篇《行止状》,上呈给了当时的吴国睿帝杨溥,想得到吴国的接纳。但,实际上那个时候吴国真正的大权已经落入了李昱爷爷李昪的手里了,虽然韩熙载名气挺大,又很有文学才气,但李昪却看出了韩熙载还是太过年轻浮华,历练不够,故而一直没有重用他,只是放到地方上去做个从事什么的。

直到李昪篡吴立唐后,才把韩熙载招了回来,并任命为秘书郎,掌太子东宫的文翰。

就这样,韩熙载成了李昱老爸李璟的潜邸从龙之臣,加之文学才气甚高,而李璟又好这一口。故而在李璟登基后,还是很看重韩熙载的,重用了他。当时就就任命他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并赐绯。

员外郎虽然只有六品,但因是尚书省的郎官,属于清选官员,是很有钱途的官位。而且,六品赐绯,可见李璟对他的厚待和期许,绯色的官服可是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的。

后来更是短时间内就连连升迁。受到李璟重用的韩熙载充分展现了书生的意气,一旦得到重用,便不掺一丝一毫杂念的尽心为国。可,一心一意的为国,必然会触犯到很多国之蠹虫的利益。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唐四凶五鬼,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被韩熙载屡屡侵犯到利益的宋党们,必然站立到了韩熙载的对立面,使得韩熙载的政治道路开始崎岖不平,越来越难走。官位也是起起落落,浮浮沉沉,好在李璟还是很念旧和赏识他,却也能常常保下他。

前些年一直被贬在了外州任事,直到去年他才被从宣州调回,做回虞部员外郎。上半年南唐大败于闽南,陈党一派几乎是全责,那时候趁着机会,韩熙载喊打喊杀,但最后李璟也只是高举屠刀,轻轻放下,治了个流放之罪。历史上记载,肇起祸端的两个重犯陈觉和冯延鲁,结果流放都没满一年就又被调回任用。

当时韩熙载被李璟轻拿轻放的决定气得不清,足疾不朝。李璟则为了安抚韩熙载,又是升官,又是赐紫。故而时下,韩熙载官居四品实则三品,更是实任户部侍郎,也算是南唐目前的朝中重臣。

李昱中秋节前便下了拜帖,计划节后去拜访他的。但自己这边发生了些事,待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便又下了次拜帖。前天得了回信,韩府邀他夜宴,今日便是去赴宴的。

“话说皇帝老爸对他可真不错呢,很优待啊。不过,好像对谁都不错。。。宋党那两混球不也活的很滋润吗。

但这户部侍郎,怕在这当口却是不好做呢,也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点警醒。”

为什么李昱觉得韩熙载现在这个户部侍郎不太好当?

南唐目前尚书省不设尚书,那韩熙载这个户部侍郎实际上就是户部的最高长官,为李璟执掌南唐政权的钱袋子。本来是个不错的官位,但在李昱看来,目前却不是那么好坐的位子。

原因还是出在了上半年的闽南大败上。那时南唐军队丢盔弃甲,溃败于吴闽的联军,虽然很多士卒都能逃了回来,但所有军用物资却是基本损失殆尽。粮草什么的都好说,江南富足,粮产颇丰,攒个两三年后也够军队征战用度了,但那甲胄军械就难了。

要再重新武装出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那成本代价在这个时代来说是天文数字,不举全国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此也是国力这一说法的根由。

为什么这么难,和大家算笔账就知道了。

南唐的军队构成大部是步卒,小部是弓手,只有少量的骑兵。南唐的军队的制式盔甲是当下被称为千叶甲的甲胄。因为弓手也经常会被卷入近战的混战,故而弓手和步卒一样配备这种甲胄。

这千叶甲虽然名为千叶,但实际上是由更多的近两千片精打的铁片,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加上佩剑等制式武器,全套配备重约三十公斤左右。

时下粗铁原料的价格约在30文一斤,粗铁熔炼锻打到精铁缩水加损耗约为一倍,故而要打造十五万套这样武装配置,所需精铁的花费就差不多要近六十万贯。

再加上也差不多是30文左右的每日匠人工本,及一套超过百日的制造周期,这人工花费也要超过六十万贯。

再加上其他辅料,需要靡费近一百五十万贯之多。

诚然目前南唐朝廷岁入也有个近三百万贯,看似还有点钱,但既然有岁入,就会有岁出。众多皇室,朝廷,国家的开支,诸如宫闱用度、官员俸禄、城池建设和维护、国家道路和驿站用度、开荒和水利用度、书籍编纂刊印和各级学府用度,等等繁杂开支项目无数。一扣除这些开支用度后,每年的三百万贯实际能结余的估计可能三十万贯都不到。

况且李昱老爸的脾性大家也懂,奢华无度,看建造的吴王府就知道了。这每年三十万贯的结余根本不够李璟用的。虽然大家都说当初爷爷李昪给老爸留下了丰厚家底,其实也就三百万贯的钱财,那可是爷爷李昪攒了十多年才攒出来的。

而这些钱,已然被老爸李璟在大兴土木造宫殿和奢侈的用度,以及对外征战中消耗光了。若是对外打仗能打赢,那还好一点,至少版图扩张了,若是政策得当,还是多少能增加点税收的。再不济,也不会危及到国家社稷。但上半年这一大败,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初爷爷李昪留给老爸的家底除了那三百万贯的现钱,还有更重要的一样就是这养精蓄锐,厉兵秣马十数载,坚甲利刃的南唐武装力量。但这样的一支军队,随着那一败却也是像那三百万贯的遗产一样成了过眼云烟了。老爸这下子可真是把爷爷留给他的家底败了个彻底干干净净。

但日子还要往下过啊,这一个国家怎么可以没有武装力量。尤其是当下这种乱世,南唐这么富庶的国家如果失去了武装力量,那不等同于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失了围栏的羊圈?想必皇帝老爸的头也很痛吧,这事非一般手段能解决的呢。

历史上李璟的解决办法犹如往常很多帝王一般的做法,缺钱了怎么办?取财于民呗。要么苛捐杂税,要么耍经济手段。历史上老爸用的就是后者,耍经济手段:铸大钱。

说铸大钱,有些人可能不懂,但其实质就等同于大家比较能理解的印大钞或者大量印钞。其作用是通过让货币贬值来攫取民间的财富。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国家经济手段。历史上屡见不鲜,多用于国家危急时刻,或者中央财政收到不税赋的情况之下。

“也不知道皇帝老爸有没有开始动这脑筋了。”

惬意的斜靠在平稳舒适的车厢里,李昱脑中胡思乱想,打发着行路中无聊的时间。伸了伸懒腰,他喃喃自语道:“所以说,他这官,这时候可不好做哪。”

这时候“吁~”的一声,从前面传来。

李昱感觉到马车在车夫的操持下缓缓停了下来,李昱不由问外面的王贵:“怎么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