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苍茫 > 第二百五十章 柳川建言

明末苍茫 第二百五十章 柳川建言

作者:人在夜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3:54 来源:笔趣阁

赵烈的征战结束了,京畿的战斗还在进行,建奴大军在攻下永平后,又先后攻下迁安、滦州,皇太极招抚当地官员、生员,好言慰藉,只是在昌黎城下遇阻,知县左应选组织青壮拼死抵抗,与来攻的代善所部七千余人展开激战。

由于准备充足,众志成城,建奴猛攻数日不能攻下,代善派出永平、滦州降官相劝,被左应选骂退,小小昌黎竟然比遵化、三屯营等坚城还要棘手,代善晓得如果不付出大的伤亡不能攻下此城,为了保全实力,他只好退兵而去。

建奴兵锋直指山海关,双方在山海关以西抚宁县城展开攻守,守军激烈抵抗,建奴受创颇重,抚宁得保。其时,建奴骑队四处游击,先后在通州、三河等处焚毁漕运船只千余,辎重无算。

同时,介于建奴折损颇重,皇太极发令调集朵颜、喀喇沁各部近万蒙古兵丁入援,加上永平、滦州等处投降的数千汉军,建奴威势复振。

其时,各地援军纷至,然畏敌怯懦,不敢接战,崇祯帝大怒,赐总理总兵马世龙、监军吴阿衡天子剑,先斩后奏,节制各地援军。

此时,登莱军八千兵丁全部抵达京师,兵部点检登莱镇属实。

崇祯帝大喜,即刻召见总兵张可大,温言嘉勉,同时下旨褒奖,命其统领登莱镇驻守京师,护卫天子,同时将建奴首级、兵甲在京中竖起京观提振军心士气,其他外地援军尽皆听命于马世龙,即刻开赴蓟镇。

久在辽镇的马世龙心知各地援兵稂莠不齐,久疏战阵,尤其是河南、福建、浙江、江西各处援军更是兵甲不全,都是为了凑数来的,根本不能即刻上阵杀敌,因此,此时只能避敌决战。

马世龙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尤世禄、延绥总兵吴自勉、保定总兵曹鸣雷等人商议后,派总兵杨肇基复返三屯营、骁将游击曹文诏往玉田、副将金国奇等赴开平守卫迟滞建奴。其余各军同赴蓟州整训。

期间,建奴大军复攻三屯营、玉田、开平等处,杨肇基等率军拼死抵抗,死战保全。

二月末。皇太极统领女真主力返回辽东,却是留下了二贝勒阿敏统领镶蓝旗留守永平、滦州等四城,说辞是欲将这块飞地当作大金在大明的根基来经营,是大金留在大明腹地的一根刺,可说是极为紧要。

既然如此看重此地。留下能征惯战的二贝勒阿敏镇守那是对二贝勒的看重,不过,皇太极的命令可是必得守住这四城。

阿敏心知肚明,什么经营四城,不过是难为他的手段罢了,既然如此重地,只留下镶蓝旗三千兵马以及投降汉军两千余人,内附蒙古兵一千人留守,这就是至关紧要的必守之地,真是天大的笑话。

只是。此番破关伐明,各部包括包衣都是收获极丰,毕竟是大明京畿富庶之地,因此,当初皇太极坚持伐明的强硬主张如今看起来当真英明,他的威望因此大涨。

又因为阿敏向来跋扈,不容于人,此番皇太极颇为荒谬的命令除了莽古尔泰提出异议外,其他人都是不置一词,甚至还有被阿敏得罪过的贝勒贝子私下里弹冠相庆。阿敏相当的孤立。

于是,阿敏只能领命留守,不过,他还真的不太在意。

数月来大明腹地的官兵的战力羸弱。远远不及辽镇明军,如今辽镇明军同明庭裂痕已现,而登莱一部确是在涿州不动,其他明军还真不放在二贝勒的心里。

他打定主意要孤身对敌,定要让皇太极看看,他阿敏就是孤军留明也不是糟烂的大明可以对付的。他皇太极打错了算盘。

但是,大金的二大贝勒可是小看了明军,两军正面对决也许明军不敌,痛打落水狗可是明军最为擅长的,此番皇太极出关,不过留下数千兵马留守四城。

当明军探明敌情后,马世龙就不用象前些时日般踢着这般军将的屁股让他们上阵了,如今这般杀才象打了鸡血般请战。马世龙借此整肃各路援军,向东开进。

三月初,在大学士蓟辽总督孙承宗的催促下,辽镇军兵三万余人在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的统领下西进,从山海关入援。

其他各路援军听闻军心大振,大明边军实力最强的老大来了嘛,只剩数千人的建奴还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二大贝勒悲剧了,当阿敏知晓辽镇入援后,他明白此战必败,但是他能怎么办,阿敏即使再是胆大妄为,也不敢不战而逃,他明白皇太极正好可借此良机收他兵权。于是,二大贝勒只能坐困愁城。

大明腹地烽烟四起,东方帝国陷入内忧外患,同样是东方一员的日本也不平静。

德川幕府上下并非无能之辈,对于日本如今诡异的局势心知肚明,也明白最大的隐患就是外部的济州明人。

在江户城内丸的天守阁内,德川家光安然正坐,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坐于下手,此人虽是上了年纪,头发有些稀疏,不过腰身挺直,目光锐利,精神矍铄。

“柳川大目付,一岐岛海战后,本将军深感各地大名蠢蠢欲动,我德川幕府对于各地大名的掌控还须加强,这也是本将军任命你等大名目付因由,”德川家光看看坐于下首他的兵法师范柳川宗矩,“大目付何以教我。”

德川家光虽说不是一个合格的武将,不过向来敏感的家光却是灵敏的感到了各地的异动,将本来两年后才任命的监视各地大名的大名目付提前成立,作为他的爪牙监视日本各地。

“老臣不敢,”柳川宗矩鞠躬回道,“几日来,老臣左思右想,想到了几个法子,其一,对于大名属下有野心的部属分化,让其内部不稳,其二,从臣的众多徒弟中派出各藩任其兵法师范。加强监控各地大名,其三,严控各地大名军伍的数量,不得加强武备。”

德川家光颔首点赞。世人只知柳川宗矩是个剑道高手,不知柳川宗矩真正的致命武器是他的头脑,他的谋略更胜其手中的太刀,这也是数年来家光亲身体会到的,许多国内事宜。家光都是请教柳川宗矩,因此,柳川宗矩可以说是德川家光的重要幕僚,深得他的信任。

对于柳川所言派出兵法师范他是深为赞同,不但可加强对于各地大名的监控,同时,也让幕府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大名处派驻人员。

“将军阁下,只是这般所为只是我国内对策,最紧要的是击败济州明人,没有了这个强敌在外窥伺。国内局势自然安慰下来,当下的各处大名根本没有实力同我幕府抗衡。”

柳川宗矩老谋深算,他一眼就看出没有外患,幕府几乎没有内忧。

“大目付可知,两年来,幕府已经花费了二十余万银小判,不过是建造了二十余艘不大的南蛮战舰,同时整训出五千余人的水军,此外还有不足十艘的战舰正在建造。耗费甚巨。”

德川家光摇了摇头,他是深感肉疼。即使是作为日本的掌控者,他也对于水军的耗银速度极为惊诧,何况如今的战舰数量还不及济州明人的舰只数目。

“将军阁下,不知我幕府财力能够建造多少南蛮战舰。”柳川宗矩问道。

“不过是数十艘而已。每艘战舰要配上南蛮巨炮,这些巨炮的造价已是超过了战舰本身。”德川家光无奈叹道。

日本铁炮口径过小,射程不足,威力远远不够,只能从尼德兰人处购进,尼德兰人趁机狮子大开口。狠狠的宰了幕府一刀,这让家光心疼不已。

此外,水军补充的数千兵丁的饷银,增加的数万工匠都是吞金巨兽,德川明白这般战舰只能不足百艘,否则幕府就得破产,他如今是暂停了江户城、日光东照宫的建造,全力打造舰队,不过仍是捉襟见肘。

“阁下,臣苦思良久,以我日本一家之力建造舰队迎敌太过吃力,因此,我方可联络纵横,让明人四处陷敌。”柳川宗矩深鞠一躬。

“哦,大目付尽快讲来。”德川家光眼中一亮。

“将军,济州明人占据济州,这是朝鲜君臣不能容忍的。这就是我军一处助力。”柳川宗矩言道。

德川家光微微失望,“可惜朝鲜军兵羸弱,不堪一战。”他对于朝鲜军兵真是不屑一顾。

“将军难道忘了朝鲜向来奉大明为主,朝鲜君臣向大明求援,大明不能不理,此外,济州明人不遵大明号令,形同叛逆,大明怎能不加惩处。”

“可惜,大明与丰臣秀吉朝鲜一战耗尽财力,此时又陷于同北方蛮族的交战恐没有余力相助朝鲜。”家光甚为可惜。

“如我幕府出些许银两,朝鲜也出些饷银,让大明助战呢,须知,大明陷于苦战,不过其庞大水师几乎没有损伤,有了饷银,大明想来定会让其水师出战,只要出战折损济州水师就是我幕府的胜利。”柳川微笑答道。

德川家光听闻大喜,此事可行,当然一切都要朝鲜勾连,日本、朝鲜不过是出些钱粮,坐看明人相残,何乐而不为。

“大目付所言甚善。”家光一合折扇赞道。

“此外,尼德兰人不过是觊觎我国商路,就以此诱其袭扰济州明人,尼德兰人定然不会拒绝,如此,济州明人必定四面楚歌,待明人实力受损,而我军整肃完毕,再行决战,大胜可期。”柳川宗矩言罢。

啪,家光用折扇击掌,他是不禁慨叹柳川宗矩不亏是足智多谋,此计大善。(未完待续。)

ps: 有读者说女主是外国人,写的时候真是没太当回事,剃发胡服都忍耐下来了,这好像不算什么吧,再有,这个桥段并没有结束,后面的剧情还有交代,还请多些耐心,此外,可以说这里不合理,但是不用语言过激,这样很没有涵养,只能让自己难堪。

感谢订阅、打赏、推荐的朋友们。

感谢时翀月票的打赏,祝朋友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