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020 枭雄的抉择(求投资)

大国戏子 020 枭雄的抉择(求投资)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7 15:14:17 来源:笔趣阁

孟冬十月,不同于钱塘的微寒,汴州的夜晚很冷,外面瓮里的水皮子上已经结了冰碴。

梅园里屋,一群人正围坐在火炉子旁沉默。

半晌后,梅阑叹了声气,“唉,晚娘她们南下已经月余,按常理说,应该已经到了钱塘,也不知如今安顿的如何,什么时候才能传回个信儿来。”

他这两天隐隐有些悔意,当初就不该让晚娘一个妇人带着一群半大小子南下,如今世道艰难,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可怎生是好,都怪自己贪心,舍不了这园子。

其实也不能怪他,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有了个安身之地,任谁也不可能就那么轻易的舍弃了。

“放心吧班主,”旁边的洪老劝慰,“有晚娘带着孩子们,出不了事儿的,别看她这人平日里性子直,可大事上却从不含糊。再说还有庆之和小九跟着,庆之性子沉稳,再经过上次之事,他也成熟了不少,小九更不必说,要不是看着他打小长大,我都怀疑这孩子是不是个妖怪了。”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些许笑容,梅阑也稍微安下了心,“您说的倒也是,有庆之和长青跟着,应该出不了什么大事。”

想到梅长青,梅阑也自豪的紧,捡回这孩子是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梅长青从小聪慧的有些过头,紧靠自己揣摩就能识文写字,十三岁时哼出《杜十娘》,可把一园子人吓坏了,若是放在那太平盛世,单这出戏就能让他扬名天下了。

见气氛不再沉闷,众人也都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便说起了眼下时局。

“这些天城里南下的人少了,听戏的也多了起来,可关中那边依旧有不少人逃了过来,听说那姓赵的将军把十万大军都调进了长安,也不知道是战是跑。”

“大抵是战吧,往年蛮子南下,都只是打打秋风,抢了粮食牲畜便回去了,这次怕也一样。”

“那可说不定,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世道更乱了,我不信那蛮子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

......

众人七嘴八舌的聊着。

洪老看向一旁沉默的梅阑,“班主你觉的呢?老头子这些天总有些不好的预感,感觉要出什么大事儿似的。”

听他这么一问,大家也都安静下来聆听。

梅阑沉吟了会儿,踌躇道,“不好说,往年里蛮人只是掠边,今年却已经逼近了关中,若那赵将军抵抗还好,若他不战而逃,长安一旦被蛮人拿下,情势恐怕就危机了。”

“唉!”

听着洪老的叹息,众人再次沉默不语。

此时千里外的长安城大殿内,赵胤也在与几名心腹讨论。

见众人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赵胤沉声道:“诸位,眼下情势已经刻不容缓,前方探子来报,蛮人五万精骑已经逼近,再有两三日就将抵达长安,大魏那边依旧没有动静,只有被困在绥德的李农夫带着五万散兵在负隅抵抗。绥德城贫瘠,蛮人只是围困,并没有强攻的意图。但汉中不同,汉中乃富硕之地,此次草原遭灾严重,那成吉怕是要铁了心要劫掠汉中了。要进汉中,就必下关中,而长安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是守是退,本将军一时也拿不定个章程,所以,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左侧一位偏将起身,“将军,依卑职之见,我等当守,大丈夫马革裹尸,岂惧他一群野蛮之人?”

“正是。”

“合该如此。”

......

一旁的几名偏将连声附和。

赵胤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坐下,犹豫了下,看向右侧下首的中年人,“则平怎么看?”

则平是字,那人叫赵普,赵胤的族人,文成先生曾夸他乃天下少有的智谋之士,赵家能够拿下世家林立的关中,他功不可没。

赵普见上座的赵胤问他,略微思索了下,便开口分析,“成吉此人野心很大,从他统一草原部落就能看的出来,但眼下他并不具备争雄天下的资本。今夏北地大旱,草原人畜挨不过冬,此次南下怕是逼不得已。眼下的蛮人就如同那饿坏了的狼群,哪怕是面对猛虎,他们也会拼死一扑,唯一庆幸的是,蛮人此次只为劫掠,并不会趁机吞下关中。至于我等是守是退,两者都有好坏,就看将军与诸位如何抉择了。”

“则平不妨细细说来,也好让我与诸位将军参考一二。”

赵普点了点头,起身走了几步,沉声道,“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若依照诸位将军先前之意留守,不仅失不了关中,而且收获了民心,今后的关中各大势力,将无人能撼动的了我等在关中的地位。只是将军在长安这十来万精锐,怕会所剩无几,两三年内怕是难以再图谋中原。”

话到这里,他扫了眼两侧众人,见他们都点头赞同,便接着说道,“现如今大周远在江南,大魏远在西北,若我等选择暂避锋芒弃城而走,则保得这十万精锐不说,还可待来年春暖之时,趁两家毫无防备之际,迅速出兵拿下汉中、洛阳乃至汴州一带,据一州半之地而坐望天下,则大业可期。

不过若要成其事,关中乃重中之重,如此一来,一旦蛮族退回草原,我等势必要重新夺回关中,这其中困难诸位都很清楚,关中大势力以及西北较近的大魏不会坐观。再者,此时我等弃城而走,已失了关中民心,若再要下关中,怕是不易。且我军中士卒大多乃关中子弟,军心涣散是必然的,恐怕将军等今后在军中的威信也会一落千丈。”

说罢,他看着上座的赵将军,“其中利害我已言明,至于如何取舍,还要靠将军你来拿定。”

众人沉默不语,一方是大义,一方是大业,要一时从其中取舍,确实有些困难。

赵胤犹豫再三,有些为难的看向赵普,“则平,我等这些年能坐稳关中,其中艰难你应该比谁都清楚,而十万精兵我们此时也损耗不起,手中若没了精兵,莫说北魏与那些一直背后捣乱的大族,单那榆林那李农夫就不会让我等好过,这两年他们一直都对关中虎视眈眈,只不过畏与我等手中之兵才不敢出兵罢了。如今天下风云已动,时间不待我,难道就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赵普沉默半晌,终是叹了口气,“唉,有是有,但此计实非英雄所为。”

“无妨,”赵胤一脸激动,“还请则平快快道来。”

“也罢,既如此,我且说与将军与诸位,蛮人意不再关中,而在汉中粮仓,若将军既不想失关中,有不想耗费兵力,唯有遣人与蛮族商议,言我等放其入汉中劫掠,想来蛮族必会答应,只是如此一来,将军怕是要遭天下人唾弃了。失关中,失的是关中民心,放蛮人入汉中,则失的是天下人心,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

待赵普话音落下,立即有偏将上前劝阻,“将军不可,如则平先生所说,此实非英雄所为。”

“英雄?”赵胤嗤笑一声,“历朝历代,诸位可曾闻有哪个英雄得了天下?英雄如项羽者都不得好死,何况是我等?”

“这...”偏将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得悻悻坐回。

“诸位,我等举兵为何?不就是为了这如画江山,为了这富贵荣华吗?何必要计较这一时的声名,成王败寇,历史一直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他日若我等能坐拥这万里江山,谁敢对我等妄自非议?”

赵普垂首不语,脸上表情有些复杂,此刻他心底里异常矛盾,听的出赵胤是打算放蛮人入汉中了,自从坐拥关中后,赵胤就变的连他都有些看不懂了,从前的英雄成了如今的枭雄,他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不过有一点赵胤说的对,英雄成不了大业,可枭雄脚下必将是冤魂累累。谋己、谋人、谋天下,为了赵氏江山,即便错失大义,他也不得不将错就错了。

心底做了决定,赵普便不再犹豫,“眼下危机关头,不知将军如何选择?”

不出赵普所料,赵胤只是扫了眼众人,便沉声道,“放蛮兵入汉中。”

“这...”众人欲言又止,却不知该如何规劝,只得悻悻的闭口不言。

赵普凝声道,“既然如此,将军当尽快遣亲信前往蛮族大营,恐迟则生变。”

赵胤走下台阶,所过之处,众将都目光躲闪的低头,看的出,他们谁也不愿担下这千古骂名。

赵胤环视一圈,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一位三十来岁的文士身上,“三弟可否愿意?”

文士名赵义,赵胤的胞弟,闻言难以置信的抬起头,就见上方的赵胤一脸平静的看着自己,眼神中的那抹冰冷让赵义不寒而栗,当下不敢拒绝。

“为了赵家大业,弟愿往。”

赵胤闻言大笑,“好,不愧为我赵家儿郎,某家的好三弟,如此你便手持为兄书信,去那蛮营里走上一遭。”

赵义躬身应是,低头间,眼底闪过一抹冷冽的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