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092 院试开考

大国戏子 092 院试开考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6:46 来源:笔趣阁

“幸亏你小叔父明察秋毫,及时揪出了凶犯,否则你白受一场牢狱之灾、皮肉之苦不说,怕这院试,你也赶不上了。”

“此事儿,咱家承了你小叔父天大的人情——”

“纵然常听你祖父说,你小叔父有妖孽之资,为父也以为他不过是天资过人罢了,没想到他竟然智慧如斯。”

“没想到,他除了诗书一道,还懂刑名,有一手好武艺,其才当真是有如妖孽啊!”

“往后,你要待他如为父,多听多学——”

沈福泄了脾气,又开始夸赞起梅长青。

父子两,一个絮絮叨叨的叮嘱,一个唯唯诺诺的应承。

沈临是个性格开朗之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听他爹聊起梅长青,顿时也来了精神。

“爹,可惜您当时未在现场,没见着小叔父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说起案来,犹如“指点江山”,头头是道,辩的那曾县令哑口无言,那王二被小叔父揪出,欲行挟持之事,被小叔父挥手间就拿下。那辩才,那推理,那武艺,连狄大人都称赞不已——”

言语中满是推崇,眉眼间尽是崇拜。

“既知如此,你便多向你小叔父求教,别看他年岁尚小,可论及为人处世,便是为父都不及他成熟,今后遇事不决,你可问你小叔父。”

“嗯,孩儿知道了。”

晚饭时。

沈福带着脸颊红肿的沈临出门,要了一桌上好的酒菜,亲自向梅长青敬酒致谢,梅长青不好推辞,便少喝了几杯。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次日一大清早,沈福便回了钱塘,沈家众人还在家焦急的等待消息,他不敢多待,再者说,如今他已是郡府主簿,擅离职守太久,免不了会遭人非议。

接下来几天,梅长青除了下楼吃饭,其余时间都闭门不出,沈临也学了乖,没敢再出去鬼混,学着梅长青,在房里读起书来。

时间如白马过隙,也没熬几天,已是四月十五,院试开考了。

十五月圆,鸡叫四更时分,叔侄两起床吃了些早饭,赶至五更前出门,客栈离贡院不远,也就盏茶的功夫便到了。

此时,贡院外早已是人山人海,有应考的学子,亦有陪送了家人、书童,年长者须发皆白,年幼者不过十五六岁,如梅长青之辈者,并不在少数。场中却并不怎么喧闹,多数学子都心怀忐忑,便是沈临也在心下打鼓。

“小叔父,参考的人可真多啊!”

“那当然,院试不比府试、县试,一州学子皆来应考。再者说来,扬州自大隋太宗皇帝起,便是淮南道首府,江南人口聚集之地,周边四十来郡,学子岂能少了?”

“也是,不过这些学子都过了府、县两试,都是各郡俊杰,您说小侄会不会考不过啊?”

“放心,”梅长青扫了眼场内,宽慰道,“你县试第三,府试第七,有什么可紧张的?你只要正常发挥即可,一个院试还是难不倒你。”

沈临讪笑道,“那倒也是,不过,小侄还是有些心慌。”

“没出息!”

梅长青扭头白了他一眼,嘴上如此说,实际自己心里也有些没底。

没等一会儿,一群衙役便举着明亮的火把开路,管考的官吏们到了。院试名单是扬州府根据早前郡府报上的名单来拟定,所以没什么身份名牌,以学子们手中郡府发放的“浮票”为依据。(ps:浮票:古代科举的准考证。)由于参考人数过多,衙吏需要早早点名,放考生入场。

月色泛白,火把通亮,待衙役们清出一条通道,有一官吏持名单入场。场内人头攒动,却静谧无声,学子们尽数望向唱名的官吏,等待听名入场。

“噹噹噹——”

一阵儿铜锣声后,所有人安静等待,官吏目光威严的扫了眼全场,高声道,“天授四年,扬州院试第一场,凡参考学子,听名入场,只准携带考具、餐食、遮帘,其余一律不准带入场内,凡私藏夹带者,依律惩处——”

中年官吏宣读完考试规则,接着便开始念名入场。

“天字一号考舍,钱塘学子,梅长青——”

“天字二号考舍,杨州学子——”

“天字三号——”

“我?”

梅长青微愣,一旁的沈临也有些发懵,童子三试不同于乡试、会试,名单座次是由扬州官学官吏主持,一般座次也通常由这些人安排,大多是学院弟子优先,就如同县试由钱塘县衙官吏拟定一样,相熟者优先,自己在杨州也没什么熟人,沈家的手也伸不到杨州,这是为何?

疑惑归疑惑,梅长青不敢怠慢,从燕小乙手中接过书篓,挺身上前。入口处,官吏仔细搜索他的书篓,甚至撩开他衣衫查看,一通检查后,放他入内。

五更点名,直到破晓时分,外头依旧在读名。

霞光万丈,一轮红日翻上墙头,正对着梅长青号舍,微微有些刺眼,梅长青翻了下书篓,拿出幕帘遮起,这是沈福让人给他们准备的,为的就是防光、防晒。

“噹噹噹——”

三次几声铜锣声后,有吏高呼“开考”,几名考官依次开始发放考卷。

梅长青拿到考卷,简单翻开了下,跟县试,府试一样,第一场考的诗赋,算是梅长青最拿手的一场了。

如同之前一样,梅长青依旧早“抄”了一诗,午“抄”了一赋,待日落时分,一脸轻松的爬在那儿等待交卷。收卷前,梅长青正打瞌睡,感觉身前一暗,抬头间,差点叫出声来,巡考的官吏竟然就是送他纸扇的王先生。

王先生冲他微笑点头,随手抄起他的答卷审视起来。

“好字”,这是王先生对答卷的第一视觉感觉,字迹娟秀,比之那日写给自己的《白羽扇》还要好些,看来是此子写诗时十分用心。他却并不知道,这只是梅长青是怕抄完诗后无聊,故意一笔一划,也算得上是练字。

待看清诗赋内容,王先生手指微抖,连带他手里的答卷也是一阵儿晃动,激动之余,内心忍不住感慨道,“好诗!好赋!此子,莫不真是文曲星下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