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108 放榜

大国戏子 108 放榜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6:46 来源:笔趣阁

万花楼茶诗会,梅长青一夜扬名,一首,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传于街巷;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不知赚了多少痴情儿女的泪水。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多嘴杂,容易以讹传讹。传闻他俊美似妖,美恣仪,乃名门子弟——,甚至有传言,说他是流落民间的王族后人。一时间,什么“江东卫介”、“问情公子”、“如意小郎君”、“文曲星转世”等等一堆称号,被冠在他头上。

不少士人欲拜访梅长青,苦于找不到人,便寻到了沈富门上,却被沈富一句“萍水相逢”打发了,平日你对我爱理不理,今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近水楼台先得月,沈富这个“小迷弟”整日跑来蹭饭,说起这两日他家快被“踏破门槛”时,整个人都洋洋得意,对梅长青也愈加恭敬。

期间,他也问过梅长青对此事的态度,梅长青就回了他两个字,“不见”,未免被人认出来,麻烦上门,梅长青索性闭门不出。

一转眼,三天已过。

四月二十四,府试放榜。

一大早起,天微黑,沈富坐了马车过来,与梅长青几人一道前往贡院外看榜。客栈离贡院很近,也没几步路,但梅长青恐有士子认出自己,还是坐了马车。

等几人到场,贡院外已是人头攒动,三五成***头接耳,众人在一片吵杂声焦急等待。梅长青没有下车,叮嘱身手敏捷的燕小乙随沈家仆人挤进去看榜,与沈临二人坐马车里等候。

马车上,梅长青闭目养神,沈临二人却是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神情有些慌乱,时不时的探出头张望。

也难怪他们会如此,毕竟府试是童子试最后一关,通过者,可得“秀才”功名。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自汉以来,成了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引,“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可见秀才者,便是对有才之士的美称。大隋设科举,将其纳为功名之一,得秀才之名,才有进举人之资,然后逐渐升级。于是,秀才便成了科考的“门票”,得了“秀才”功名,就有了朝廷的供廪,有了入士为官的资格。寒门士子考了秀才,就意味着你即将改命,意味着你将“饿不死”;大家子弟得了秀才,则意味着你已经有了身份,前途一片光明。

秀才难考,一辈子都过不了“童子试”的人大有人在,被称为“老童生”。大隋科举之初,每次取秀才不过二三十人,可谓是“万里挑一”。至隋末,朝廷为取士,虽放宽了取士政策,然,每次录取者,仍不过二三百人。

大周所掌不过两州半地,取士,一次能取几人?

所以,哪怕它也仅是个小小的“秀才”,哪怕它尚不能入朝堂,一般人也岂敢轻视之?

天亮了,万丈霞光升起,一轮红日自地平线缓缓翻上墙头。

“噹噹噹——”,突然,一阵儿急促的锣声响起,贡院门大开,一队衙役持杖开路,一名持卷官吏缓缓自门内走出,场内瞬间安静。所有人,内心忐忑,神情慌乱,目光都死死的盯着官吏手中的名卷,等待张榜。

“天授四年,皇恩浩荡,开府取士,扬州童试三考,得“秀才”功名者,共计五十七人——”

“五十七人?”

“好,太好了——”

众人小声议论,拍手叫好,多一个名额,就意味着多一分希望,这大抵是自大周立国以来,扬州府取士最多的一次吧。

梅长青掀帘望了眼窗外,轻叹一声,场中学子几千人,百里挑一,这还仅仅是秀才,那举人呢?进士呢?

官吏没有像县试那样念名,也许是懒得念,也许是他忘了,也许——

于是,人潮拥挤,一张窄窄的榜单承载了十年寒窗太多的辛酸,众人恨不得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中了,我中了,呜呜——”

人群中传来一声高喊,就见一白发苍苍的“老童生”挤出人群,时而仰天大笑,时而呜呜咽咽,状似疯癫,一路颠颠撞撞而去,留下背后众多艳羡的目光。

梅长青望着这一幕,突然想到了“孔乙己”,一句“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问尽了他的心酸,若他中了秀才,怕比此人还疯狂吧!

有人翻遍了榜单,发现自己名落孙山后,仰天长叹,掩面痛哭;有人榜上有名,顿时欣喜若狂地奔走相告,趁兴而去。

“中了,中了,几位公子都中了——”

燕小乙带人挤出人群,一脸激动的跑了过来。

“中了?哈哈哈——”

“小叔父,咱中了,咱中了,哈哈——”

沈临二人不顾周围人目光,相拥大笑。

待缓过劲儿来,沈临急忙问道,“快说说,本少爷中了第几?”

沈家仆人激动道,“少爷您名列十五,沈富公子名列五十一。”

“五十一?好悬呐!”

沈富拍着胸口,一脸后怕,见仆人没提梅长青,连忙问道,“小叔父呢?小叔父中了第几?”

不待他家仆人开口,燕小乙便泪眼模糊的抢道,“我来说,我家九爷名列第一!”

案首?便纵是梅长青此前一直强装淡然,此刻,脸上也不禁露出一抹欣喜,案首啊!他这也算是“连中三元”,虽然只是个小三元,但已是十分罕见了。

“案首?”沈富一脸感慨,“果然不愧是小叔父您啊!”

“何止案首,小叔父这是连中三元啊!”

沈富惊呆了,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的复杂,半晌,心道了句,“我尼玛——”

“一个小三元罢了,算不得什么。”

梅长青摆了摆手,装了个“杯”,见人群依旧混乱,不少人瘫倒在地,哭笑声不绝于耳,心底突然升起些莫名的烦躁,便招呼几人离开。

马车到了客栈,沈富急着回家报喜,估计一时半会儿是出不来了。

临行前,沈富问了句,“小叔父与大兄几时回钱塘?”

“一切昨夜已收拾妥当,等会儿便走。”

沈富心酸道,“不多玩两天吗?”

梅长青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不能多待了,如仲荣一般,我两家中之人,亦早已翘首以盼。”

“如此也是,不过,小叔父与大兄不如等晌午些再走。”

“这是为何?”

沈富解释道,“眼下已放榜,学子们多开始返乡,船舶肯定拥挤,我家恰好有艘商船要途径钱塘,晌午发船,倒是我来接您过去,也正好送送您与大兄。”

梅长青想了想,觉得也是,便没有犹豫,点头应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