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136 远行

大国戏子 136 远行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6:46 来源:笔趣阁

“沈家那边儿定下出发的日子没?”

“定下了,弟子昨日去了沈府,沈家大兄说,走水路,二十就走。”

“二十吗?”

文成先生皱了皱眉,觉着去的过早了些,但转念想想,去早了也好。一来,自家弟子还没去过金陵,去早了也能去转转;二来,自家弟子与自己那两个儿子还没见过,多住些日子,也好多些亲近。

便叮嘱道,“去了金陵,沈家小子肯定是去金陵沈府住,你就别跟着去了,到时你直接住咱府上。为师早前便给你两位兄长去了书信,想来科考的一应所需,他们都已经给你安排妥当了。”

“弟子知道了。”

“嗯,在家安顿好了,便去狄府拜会下你狄伯父,一旦你中了进士,与为师的关系便会暴露出来,为师与宁王一系官吏以及一些世家大人一直政见不合,在为师未还朝前,他们定然会想方设法的打压与你,到时候,怕还得依靠你狄伯父保你周全——”

话说到这儿,文成先生顿了顿,脸色变的凝重起来,接着沉声道,“青儿,你拜老夫为师,可谓幸,也不幸。为师不似你沈伯父那般固守“中庸之道”,在朝中树敌不少,这些人将为师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若你此次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定然会因此遭受各种挫折,你可曾做好心理准备?”

经他这么一问,堂中气氛瞬间凝重,便是一旁的章氏与晚娘也停下了闲聊,直勾勾的望着梅长青,想听他如何回答。

见此,梅长青淡然一笑,坐直身子,恭敬的问了句,“老师可曾惧过此些人?”

本在等待答案的文成先生,被他突然这么一问,立时有些摸不着边,却也没去考虑,不屑道,“不过些许跳梁小丑,为师岂能惧了他们?”

梅长青“嘿嘿”一笑,“既如此,弟子又何惧之有?”

文成先生怔了怔,旋即仰头大笑,“哈哈哈——好好好!”他连声道声好,一脸欣慰的看向自家看似文弱,却心有猛虎的弟子,眼中精光连闪,满是喜爱之色。

晚娘望着她那言语间意气风发、俊美天下罕见的“九儿”,既感到骄傲,又难免升起些许担心。她苦了半辈子,也操心了半辈子,求的只是自家孩子能脱去低贱,能衣食无忧,能平平安安——,从未奢求他能为官显贵,若当官如此危险,不若让孩子守着梅园,做个太平翁。

都是为人母亲,章氏自然能看出晚娘眼中的复杂,她微笑着安慰道,“晚娘妹妹莫要担心,姐姐那两个儿子入朝几年了,不也没事儿?咱青儿入朝,或许会有那么三两个跳出来为难,但却没哪个敢把咱孩子咋样,咱家虽政敌不少,但好友也亦有不少。”

儿行千里母担忧,文成先生岂能不理解晚娘的想法?老头子一改往日的风轻云淡,丢下手书,霸气道,“梅夫人放心,若青儿不作奸犯科,莫说他些许朝官,便是那王族皇亲,老夫也敢让他玉石俱焚。”

晚娘曾听梅长青暗示过,文成先生乃国公身份,很得皇帝信任。所以,听先生这么一说,她便彻底放心下来。

梅长青听了此话,亦是双目放光的盯着自家老头子,瞧着他霸气侧漏,不禁暗自得意道,“这才是咱的老师,这才是人谓之“千古之人豪”、“允为一代之冠”、智谋堪比留候诸葛、一统天下的刘伯温。”

——

随后,文成先生便未雨绸缪,跟梅长青说起他在朝中的一些关系,以及一些需要小心提防的人。

晚娘则跟章氏聊起儿孙问题。章氏两个儿子,且都规规矩矩,儿媳也都是大家闺秀,关系很好处理。晚娘就不同了,她家十几个弟子,哪个不跟亲生的一样?且都做唱戏的营生,将来肯定也都得凑在一起生活,人多了虽热闹,却也闹腾,磕磕绊绊多,将来有的她头疼。依照晚娘的想法,等将来梅长青成了家,她肯定是要跟梅长青一家子过的。所以,她有些担心,一旦这个家离了她,会不会没人压的住?好在秦琴虽然出身不好,但却知书达理,为人识大体、大气,看似弱女子,却有些手段,自己稍加培养,早些帮她立起威信,将来应该能镇的住后园子——

如同晚娘对秦琴的看法一样,梅长青就常觉着,秦琴为人八面玲珑,敢爱敢恨,做事决绝,雷厉风行,有些像大观园里的王熙凤,却又比“凤姐”少了些心狠手辣,多了些痴情。

由于章氏的不舍,晚娘几人自早上进的刘府,一直到晚膳后,才回的梅园。

临行前,文成先生叫住梅长青,叮嘱道,“赶明儿起,到二十这段时间,你便每天过来府上读书,为师将春闱、殿试的一些内容与规矩讲与你——”

梅长青应了下来,他本来也打算在接着来的十几天里,好好请教下文成先生,春闱之后就是殿试,殿试不比纸上谈兵,关乎着皇帝对学子的直接看法,也关乎着他接下来能否在短时间内取得自己想要的地位。

——

初六一过,梅园人也都开始忙碌起来。

弟子们都忙着打扫戏楼子,古人迷信,新年新气象,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自然要上香去旧秽,将戏楼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晚娘知道梅长青此次去金陵赶考,怕得在金陵待不少时间。若他春闱没中,还则罢了,若中了,就得留在金陵等候殿试,再到领官,一套下来怎么着也得三四个月。期间要过春夏两季,所用自然少不了。所以,她早早的便同安氏一起给梅长青缝制起两季新衣,关于梅长青的衣着,她一点都不想假于人手,这也是她这个当“娘”的唯一能做到的了。况且,准备的不仅有梅长青的东西,燕小乙、柱子与两个小丫头也要跟去,一应所需也得给备好。

梅长青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早晚来回与刘府与梅园。

远行的日子日渐临近。

十五一过,梅家戏园子便开了门儿,头天就“高朋满座”,算是在新年开了个好头。

正月二十清早起,天还没亮,晚娘便起来将准备好的东西里里外外的检查一遍,生怕少带了什么。

安氏将儿子叫到门外角落,偷偷抹了把泪,小声道,“柱子,娘教你的东西,你可还记得?”

柱子点头道,“记得,娘教孩儿做人不能“忘本”,要知“忠义”,俺这辈子也不会忘的。”

“好好——”安氏踮脚摸了摸儿子的大脑袋,继续叮嘱道,“此次跟少爷去金陵,哪怕舍了命,你也一定要保护好梅少爷,咱娘俩的命是他与夫人给的,这恩情,咱这辈子也还不完,知道吗?”

见儿子一边挠着大脑袋,一边点头傻笑,安氏也被他逗的一乐,心疼道,“娘不在身边,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平时所需娘都给你装包裹里了——出去莫要再犯浑,少爷不在时,有事便多问问小乙,识字也不能断下——”

听了安氏一番淳淳叮嘱后,柱子拍了拍胸部,保证道,“娘放心,一切俺都省得,俺会认真识字的,少爷跟俺说,等俺学会识字,就教俺读兵书,将来让俺做个将军哩——”

——

天微亮时,章氏也赶了过来,她也给梅长青准备的一些衣物与银子。

吃了些东西,等日头起来,众人便开始装车,东西说起来不多,一件一件装起来,却足足也有小半马车。

梅园外。

刘伯架着马车送几人去码头。

临行前,晚娘搂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小丫鬟叮嘱了番,笑着将人送走,一直到马车走远了,她又才倚着章氏抹泪。人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又何尝不忧母。晚娘唯恐给梅长青常惦念,这才一直强忍着没在他面前落泪。

天授五年,正月二十,梅长青坐船去金陵赶考。

大鹏一日同风起。

自此,这个汴州的小戏子,开启了他一生的传奇之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