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009 秋末钱塘(求投资、求收藏)

大国戏子 009 秋末钱塘(求投资、求收藏)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7 15:14:17 来源:笔趣阁

九爷?

老先生皱起眉头,这名儿一股子江湖匪气,瞧他模样斯文,也不似那草莽之辈呐?

也怨不得老先生会多想,燕小乙早年四处偷艺,身上自然有股子江湖气,自打当了“书童”,他就叫起“九爷”。

倒也不是瞎叫,梅氏弟子奉过茶的九个,梅长青最小、入门最晚,排行老九,梅园里唤他小青、青儿、长青、小九的都有。

当然,有些名只有少数人喊,就好比“九儿”,也好比“九爷”。

梅长青受尽九年义务的熏陶,从未将燕小乙当什么仆人,让他随众人叫唤,他死活不肯,兜兜转转,他就叫起了九爷,梅长青无奈,也就随他去了。

没多久,船舶靠岸,梅园一行人匆匆下船离去。

老先生在码头上四处张望,半天没瞅着少年人的踪影,略有些失望,上了马车依旧发呆,旁人见他心事重重,误以为其他。

“文成兄,何故发怔?莫不是依旧心有不甘?”

老先生被问的丈二莫不着头脑,片刻后反应过来,知道是误会了。

便道,“非也,怪不得皇帝,只怪老夫心急失了分寸。上品无寒士,千百年的老话了,历朝历代如此,何况今朝乎?科举改革非同小可,中间牵连甚广,世家大族在其中盘亘多年,早已是根深蒂固,他们就如那交织的蔓藤,盘根错节,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可谓门生族人遍地。尤其在如今这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时期,大周一时还离不了他们。陛下这两年励精图治,大肆整顿官吏,心中定然清楚其中厉害。此次她允我告老离朝,明着是安抚世家,背后里怕另有谋划,否则怎会前脚准了我的奏请,又秘密将我安置在钱塘养老,后脚就将你调任钱塘太守,皇帝深知你我二人交好,她乃何意,我岂不明白?再者说,这些年随陛下南征北战,又辅佐她登基,我累了,也正好借此休息两年,顺便旁观下这天下走势。如今朝野安稳,老夫也没什么可以惦念,方才之所以如此,盖因在船头遇了个有趣的少年,想起些儿时的光景罢了。”

听他如此一说,旁人才松了口气,他这位文成兄乃天下少有的智者,早年助武氏起兵反隋,后又扶持女儿身的陛下登基,可谓是功苦劳高,若因此事与陛下心生间隙,那可谓是朝廷之失、陛下之失了。

“想来是老夫多虑了,以文成兄之精明,又岂会想不开呢?”

老先生苦笑道,“唉,精明个屁呀,若当真精明,又怎会落的眼下这般田地?”

马车里一时尴尬无声。

半晌后,老先生又想起那少年人,便问道“哦,对了,存中兄曾在吏部任职,想必了解天下名士,可曾有听闻过汴州梅长青?”

“汴州梅长青?”

旁人皱眉苦思,似乎没什么印象。

便道,“不曾耳闻,文成兄何故问及此人?”

老先生遂将船头之事简单叙说。

旁人听了大笑。

“哈哈哈,我的文成兄吆,枉你聪明一世,此刻怎么却犯了糊涂,汴州梅长青,此为何不能是那少年郎的托词?再者,钱塘虽大,但倘若那少年郎当真那般卓尔不群,来日必当再会,你又何必为此烦忧,不过这诗倒真是首好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妙哉!妙哉!”

“这倒也是。”

老先生点头,心底虽依旧有些无奈,却也只能作罢。

——

钱塘号称“人间天堂”,自古就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美名。

众人初识钱塘,自是免不了一番感叹,这里不同于汴州的雍容大气,更多的是一种委婉细腻,青石铺地,两侧碧瓦朱甍,街巷看似弯弯道道,却又暗含规律。

街道上,行人往来悠闲,吆喝叫卖声不断,虽谈不上是‘比肩继踵、挥汗如雨’,但比起北面的朝不保夕、人心惶惶,这里称的上是‘人间天堂’。

人生地不熟的,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寻到合适的园子,加之众人连日来舟马劳顿,早已是人困马乏,晚娘带众人先找了间客栈住下,打算休息一天再出去打听。

翌日,众人待街道上有了人流,便三三两两的分散开四处打探。

可惜的是,一连三两日,众人跑断了腿也寻着一处适合的栖身之地。

租赁的园子倒也不是没有,只是有些不大合适,多数都地处繁华、租金过高,而且人口又过于密集,弟子们早起练习不方便。

你想啊,大清早人们睡意正浓,隔壁却是一阵咿呀声,任谁也免不了会心中恼火,偶尔一两次还行,时间久了会出事。

还有些是太过于偏远,不适合开戏园子。梅园班子新来,还没闯出什么名头,太偏远了谁来听戏?何况钱塘原本就有戏班子,人家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晚娘整日愁眉苦脸,一行二十来口子,总待在客栈也不是长久之计,就算众人再省吃俭用,一天下来也不是个小数。

梅长青看在眼里,烦在心上,却没有丝毫办法,只得带着燕小乙早出晚归,四处溜达,兴许在哪个犄角旮旯就找出个合适的园子。

——

清晨,梅长青主仆在晚娘的叮嘱下离开客栈,妇人倚着门框,心疼的同时,又颇有些自责,怪自己这两天过于焦急,连累的孩子们也跟着遭罪。

大清早的,街上没几个行人,大多铺子还没开门,两人一路打听,不知不觉的走到了钱塘江畔。

已是初冬将至,便是江南也免不了些许迟暮,江畔的青石路上铺了一层落叶,当然,这并非是种黯然失色,而是在秀美中凭添了几分凄婉,就好比那西子——娇弱,却美丽。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梅长青此时就是这种感觉。

听人说,再走远就到了江畔的风花雪月之地,他两便转路绕行,穿过一座石桥,见不远处有个凉亭,梅长青有些疲累,便打算过去休息一会儿。

待走近,梅长青停了脚,微微皱眉,方才有林木挡着没看清,亭子周边竟有不少人守卫,亭里坐个两位老者似在对弈,一旁还有丫鬟妇人伺候,一看就是大户人家。

两人当即转身离去。

此时亭子里,一位老先生端着茶碗侧头,“呸”了一口茶叶子,无意中瞥了眼林里,恰好瞟见一张熟悉的侧脸,略微思付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嘴角掀起一抹喜意,见二转身离开,连忙唤来管家。

“老刘,速去将林里的小哥请来。”

“是,老爷。”

(老先生道,“是个屁,那还不点个收藏,投张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