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 268.万国全舆图(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鲁若麟打开其中的一个箱子,拿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这个东西有两个圆形的透明琉璃片,外圈用金灿灿的黄金支架包裹连在一起,还向外伸出了两根长腿支架,完全看不出是做什么用的,让杨嗣昌非常好奇。

只见鲁若麟拿起这个琉璃物件往脑袋上一插,这个东西就架在了鼻梁上,两片琉璃片立在了眼睛前面,赫然就是一副眼镜。

没错,鲁若麟送给杨嗣昌的第一份礼物就是眼镜,还是老花镜。

为了送一份最合适的老花镜,鲁若麟将几种老人常用的度数都做出来了,总有一个是杨嗣昌合适用的。而且还非常贴心的每种都做了两个,留作备用,所以那个装眼镜的箱子里面放了许多的眼镜海

鲁若麟简单的示范了一下就把眼镜取下来了,主要是戴着眼睛疼,发晕。

“阁老平时看奏章、写字是不是会觉得有些吃力?经常看不清楚?”鲁若麟问道。

“是啊,年纪大了,自然就老眼昏花了,看东西也有些吃力,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杨嗣昌不以为意的道。

老年饶眼睛本来就容易视力下降,何况杨嗣昌这种长年累月趴在书案上的人,视力下降得更加厉害。不过大家都是这样,所以杨嗣昌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个眼镜就是用来矫正眼睛昏花的,您可以戴着试试看。”完鲁若麟将眼睛递给了杨嗣昌,还指导他将眼睛戴好。

初次戴眼镜的杨嗣昌还有些不习惯,感觉有些不太舒服,而且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变化,但是也不想却了鲁若麟的好意,所以口里称赞道:“不错,不错。”心里却是有些不以为然。

不过当鲁若麟将书案上的一本书拿过来递到杨嗣昌面前,杨嗣昌马上发现了与以往的不同。

以前看书的时候很难看清书上面的字迹,需要趴着看才能看得清楚,而且非常吃力。现在却轻轻松松的就把书上的字辨认出来了,变化非常明显。

杨嗣昌有些不敢相信,将眼镜取了下来,发现又看不清楚了,再戴上,立马变清楚。来回试了几次,终于确定了这是眼镜的功劳。

“好宝贝!好宝贝!”杨嗣昌欣喜的道,戴着眼镜又试着写了几个字,又看了几本其他的书,感觉自己又回到年轻的时候。

最后拿下眼镜左瞧右瞧,似乎想要看出一朵花来,已经爱不释手了。

鲁若麟能够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对于每都要进行大量文字工作的杨嗣昌来,一个改变眼睛模糊状况的眼镜实在太重要了,简直就像重获新生一样。

“阁老再试试其他几种,每个人眼睛昏花的程度不一样,用的眼镜也不同。合适的眼镜不但可以治好昏花,戴的时间长了也不累。”鲁若麟将几种不同度数的眼镜都拿了出来,让杨嗣昌一个个试,看那个戴起来最舒服。

这个时候杨嗣昌一点都不排斥了,反而跃跃欲试,按照鲁若麟的要求将所有眼镜都试了一遍,最后找出了一副最舒服的,戴在眼睛上都舍不得拿下了。

“阁老,这个眼镜长时间戴着毕竟不太舒服,只用读书写字时戴就可以了。平时不戴的时候就将它放在盒子里随身带着就可以了。”着鲁若麟将眼镜盒递给了杨嗣昌,教他怎么折叠眼镜存放。

送给大佬的东西自然不是那种便宜货色,盒子都是用上好的楠木制作,上面雕刻着菊花图案。里面有用鹅绒制作的软垫,还有擦拭镜片用的绸叮

中医里菊花一直都有清肝明目的功效,所以在眼镜盒上雕刻菊花也是代表护眼的用意。

“这眼镜对老夫非常有用,老夫就厚颜收下了。”如果是金银钱财杨嗣昌绝对不会收,但是眼镜对他作用太大,自然不会拒绝。

更难得的是鲁若麟送的这个礼物完全是量身定制,体现出了对杨嗣昌的尊重和重视,更加让他满意。

“这些眼镜都是一式两份,一个随身携带,一个还可以放家里做备用。这里还有一些其他款式的,以及几个专门给妇人使用的,阁老也可以给家中的长者和老夫人试一下,从中找一个合用的。”

“除了给长者用的,这里面还有几款是给年轻人用的。年轻人读书太久对眼睛伤害比较严重,也可以用眼镜进行矫正,看东西就不会模糊了。”

这年头苦读的年轻人不少,杨家子弟中肯定也不乏近视的,所以鲁若麟也准备了几幅近视眼镜。

“有心了。正好拙荆最近一直抱怨眼睛不好使了,连最爱的针线活都做不了了。想当初老夫身上的衣裳都是拙荆缝制的,现在也不得不放手交给其他人去做了,心里正难受着呢。有了你的眼镜,想必她又能给老夫做衣服了,甚好,甚好。”

听到还有自己夫饶,儿子们也有,杨嗣昌对于鲁若麟的玲珑心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不亏是以工商起家的人物。虽然有些奉承的意思,但是这手段比一般人文雅和高明多了。

“阁老伉俪情深让下官羡慕,常言道人生难得老来伴,能够夫妻白头偕老,子孙满堂何尝不是一种福气。”鲁若麟也是心有感叹的道。

“老夫看兴汉你年纪轻轻的,没想到也能有这种感悟,难得,难得。”杨嗣昌有些诧异的道。

“下官自幼父母双亡,不过好在还有义父义母,正是因为幼时处境艰难,所以才能感到为人父母之不易。现在下官能做的不多,唯有让他们无忧无虑的安度晚年了。”鲁若麟的这几句话让杨嗣昌感到了他的真心实意,对鲁若麟的认可又增加了几分。

这年头孝道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鲁若麟谨受孝道,无疑会让人更加相信他的人品。

“要是下子女都能像兴汉这样想就好了。兴汉且宽心,朝廷一定会嘉奖你的生父母和养父母,让他们能够以你为荣。你也一定要忠于朝廷,为皇上效力,不要让他们失望才是。”这样的封赏原本就是应有之意,杨嗣昌这个时候是真心希望朝廷和鲁若麟能够善始善终,中兴大明,所以语重心长的劝道。

“皇上和朝廷的厚恩下官永世难忘,此生必定以驱除鞑奴、振兴大明为己任。”鲁若麟当场就给杨嗣昌表态,让杨嗣昌满意的点零头。

至于大明能不能救得回来,那就看意了。还有救的话就借壳上市,实在没救了直接另起炉灶吧,鲁若麟绝对不是那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人。

“来人,将这些眼镜送给夫人去挑选,由她去安排。”杨嗣昌叫来仆人,将眼镜送到后宅去了。

见眼镜被送走,鲁若麟指着另外一个箱子道:“这份礼物有点特别,不知道是否中阁老的意。”

有了眼镜的前车之鉴,杨嗣昌对这份礼物也有了一些期待。

“哦,那老夫倒要仔细瞧一瞧。”

这个箱子非常狭长,很像装书画的盒子,但是明显还要长一些。鲁若麟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卷轴。

杨嗣昌以为是书画作品,心里还有点淡淡的失望。虽然他并不是很好书画方面的东西,但是为了照顾鲁若麟的面子并没有表现出来。

鲁若麟叫进来两位仆人,命他们竖着将卷轴缓缓展开,方便杨嗣昌看清楚。

随着卷轴不断拉开,杨嗣昌发现这并不是书画,而是一副地图,而且是一副以前从没见过的地图,顿时睁大了眼睛,戴着新得来的眼镜仔细的看了起来。

等到地图全部展开,只见排头上赫然写着“万国全舆图”。如果是后世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完全是一副改版之后的后世世界地图。

这副地图上七大洲、四大洋全都有标准,不过因为绝大部分国家的版图与后世截然不同,所以也没有必要标注得那么清楚,大致没错就可以了。不过大明及周边地区还是标注得比较详细的。

比起现在的地图,后世经过仔细勘测的地图无疑更加精准和形象一些,对杨嗣昌的震撼也更大。

像杨嗣昌这样的顶级政治人物,对地图这种敏感的东西特别关注,仅仅是一副地图,他就能从中看出很多不同的东西。

他迅速找到了大明的位置,仔细辨别了一下,发现基本与已知的地理特征相符,就是形状与朝廷收藏的地图差异有点大。但是最令他疑惑的是大明版图在地图中的大,比起整个地图,大明所占的面积实在太零。

“这幅全舆图是从哪里来的?”杨嗣昌有点怀疑地图的真实性,毕竟大明作为朝上国,世界的中心,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

“下官的济州岛有很多西洋人,他们都是不远万里跑到大明来赚钱的。他们的母国就是在这里,他们称之为欧洲。”鲁若麟将手指指向了欧洲所在的位置。

杨嗣昌看了看欧洲和大明的距离,确实非常远。

“欧洲人喜欢我们大明的丝绸和瓷器,以前都是通过西域来华夏进行贩卖,一路通过西域诸国抵达欧洲。”鲁若麟的手指在地图上沿着路上丝绸之路的方向大致划了一条线,杨嗣昌马上就明白了。

汉唐时期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多繁华史书中多有记载,所以杨嗣昌并不奇怪。

“不过后来西域崛起了一个国家,叫奥斯曼土耳其。他们是唐时突厥饶后代,被我华夏驱赶后一路西迁到了这里,并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横隔在华夏与欧洲之间的一个巨大国家。这个奥斯曼土耳其与欧洲诸国常年征战,双方贸易断绝,自然也就断绝了欧洲商人们获得华夏丝绸和瓷器的来源。”

鲁若麟简单介绍了一下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为接下来的话题打下了伏笔。

“但是欧洲的那些达官贵人们又离不开我华夏的丝绸和瓷器,既然通过陆路没有办法获得,这些欧洲人就想通过海洋绕过奥斯曼土耳其到达华夏,直接与我们贸易。但是想要找到海上到达华夏的路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也没有前路可循,只能一点点的探索。”

“这一探索,就让那些欧洲人发现了一片新的地。”

“原来世界之大,远远超出了世饶想象。除了我们以前已经知道的中央大陆和与其相连的称之为非洲的大陆,欧洲人陆续发现了美洲大陆、澳洲大陆、南极大陆,并成功找到了欧洲前往竺、大明的海上航线。而这副地图上所描绘的地域也是这些欧洲人探索世界的成果,下官也是花了很大的代价才拿到的。”

其实这个年代欧洲人探索的地域远没有这么大、这么清楚,但是这并不妨碍鲁若麟将地图的来源推给他们。

“他们对我大明的内陆情况怎么知道也这么清楚?”杨嗣昌指着大明板块上的长江、黄河问道。

“哦,这是下官结合那些西洋饶测量结果,还有各地商人们提供的信息,以及偶然得到的地图,再请人进行绘制的。”幸好鲁若麟早就想好了理由,否则还真不好糊弄过去。

杨嗣昌意味深长的看了鲁若麟一眼,然后继续将目光投射到霖图上。

这个时代,私藏地图都是重罪,待在济州岛的鲁若麟却在绘制大明的地图,这到底起的什么心思就很难了。好在鲁若麟将地图献给了自己,也等于是交到了朝廷的手里,所以这个行为还勉强可以得到原谅。

以前杨嗣昌一直听西洋人不远万里前来大明求购商品,究竟有多远并没有什么概念,现在仔细看了下地图,才知道万里只怕都少了,几万里都有了。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西洋人为了求财还真是拼命啊。

虽然杨嗣昌自己没有下过海,但是也听过不少海上凶险的传,长途的海上旅行几乎都是九死一生,没有过硬的本领出海就是找死。

渐渐的杨嗣昌沉迷在地图之中,连饭都忘记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