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清朝当奸臣 > 第147章 汉人风骨不曾消(二更)

对于吴乃华和纳兰明珠的连决而来,康熙是挺惊讶的,但是听到吴乃华和纳兰明珠的谏言,康熙立刻就坐不住了。

虽然清朝立国已经数十载了,但是真正的博学大儒几乎没有几个会对清朝效力,都隐居在民间大泽之中。

从多尔衮时期,到现在的康熙,即使想尽了办法都不能请动这些大儒出山。

若不是因为清朝为了对付南明政权和各地的反清势力,清朝将会拿出更多的精力来讨好这些大儒。

只不过,从清朝入关开始,不断的实行剃发,圈地,逃人,迁海等惨无人道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得民间的大儒们纷纷视清朝满人为豺狗虎豹,是为非人哉。

他们乃是名教大儒,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无论是品质还是思想已经坚若磐石,怎么会以人躯而去侍奉禽兽耳。

所以,清朝历代皇帝都无不日日期盼让这些大儒进入朝中,即使是挂名也无所谓。

清朝缺的就是这个名声。

经过数十年来对汉族的高压统治,无论是顺治还是康熙,都明白,一味的高压,单纯的以武力统治天下,不是长久之计。

只有让汉人认同,他们才能更好的,更长久的统治汉人。

所以,自顺治开始,满清就开始重视儒家教化,开始慢慢将权利放给汉人,这也是汉人官员在朝中权利慢慢变大的原因。

康熙摇了摇头,说道:“虽然是好事,但是教化百姓,开民智,让更多的学子学习儒家之道,到最后不还是为我大清效力,这些大儒恐怕不会出山的。”

纳兰明珠看着康熙,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吴乃华却早就想好了对策,说道:“皇上,各地大儒对我大清之所以有诸多不满,除了种族血脉以外,更多是因为我朝对于汉人的严苛政策,皇上不如慢慢放宽些政策,让汉人知道,我大清是视汉人为子民的,而非犬马。如此,定然让部分大儒会接纳,诚心出山,为我大清效力。”

康熙闻言,眉头一皱。

吴乃华仿佛没看到康熙不情愿的神情说道:“自先皇时期,多尔衮开圈地之后,大量没了土地的汉人投充到了旗人门下做包衣奴,然,犹豫这些汉人对于侵占了他们土地的旗人主心怀愤恨,多有逃跑之事发生,全国各地,每日皆有逃人。督捕衙门对于窝主的处罚甚为严厉,甚至连当初的靖南王耿仲明都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杀,可以说,督捕衙门虽然对于私藏逃人的窝主们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却也让秉持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名宿觉得我大清过于残暴,难以认同。”

康熙闻言,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吴乃华示意他继续说。

吴乃华于是放下心来,继续说道:“我朝让汉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一位剃发,二为圈地,三为逃人。然剃发之事,以施行数十载,更是我大清统治汉人的标志,不可改也。圈地禁令已经颁布多年,无需理会,只是这逃人之事,可以变上一变。”

纳兰明珠闻言,眉头一皱,就想说话,却被康熙阻止,对着吴乃华说道:“你继续说。”

吴乃华不看纳兰明珠不断送来的眼神,继续说道:“中有法,督捕逃人,逃人鞭刑一百,归还旗主,而窝主主犯处死,家人刺字,籍没家产,邻里、甲长、乡约,各鞭打一百,流徙边远地区。此罚过重。多年以来,逃人之事已经比从前大为减少,虽然逃人之事屡有发生,但是却不甚有多少了。

当年定下此重型,不过本着乱世用重典,当年我朝新定,天下未平。如今圣皇临朝,天下成平,正是施行仁政之时,此时修订新的,减轻窝主等人的处罚,可彰显皇上仁德。”

康熙闻言,似笑非笑的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修改!”

“废除窝主刺字之罚,主犯免死,发配边疆,入死士营,家人发配三千里。邻里、甲长、乡约,各鞭打五十。”

康熙惊讶的看了一眼吴乃华,还以为吴乃华想要将刑罚减的更轻,没想到只是稍减,康熙略微思索,说道:“此事朕也同意,只是要与朝中大臣再商量一番。”

吴乃华和纳兰明珠赶忙说道:“皇上仁德!”

“仁德什么?”康熙顿时叹了口气,说道:“朕真是对这些老顽固快要没招了,还好天下大儒不都是这种老顽固,要不然朕还不如将他们全杀了了事!”

吴乃华和纳兰明珠顿时不敢再说什么。

在上月,康熙想要学汉朝旧历,取一边以科考网络天下汉人士子,另一方面,采用汉代举荐之法,让各地官员举荐贤良,消弭汉人与满人之间的矛盾。

但是,收效甚微。

像是那顾炎武,已经快六十岁高龄,听说自己被征召之时,宁死不从,对当时征召他的官员说,如果定要相逼,只有一死,言道:“六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最后地方官只能作罢。山西的李颙尽管他以病为由拒绝出仕,但是还是被地方官连人带床抬到了省城,最后绝食六天,并要自杀,才被放回家中。大儒傅山都被抬到了京城外,却抵死不肯入城,大哭大闹,最后才被免召,还有黄宗羲,魏禧等人,不是以自杀相逼,便是称病拒召。

此事传到康熙耳中,让康熙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而吴乃华现在突然想到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对于康熙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不过,即使如此,康熙也并没有抱有多大的希望。

汉人读书人虽然依旧有大批的人效力满清,但是那不过是一些阿谀奉承的走狗之辈,哪里能真正让康熙满意。

汉人的大儒的顽强与风骨,已经将康熙的信心打击的支离破碎。

康熙重新坐下,笑着说道:“阿尔图哈,你们继续说说吧,具体的事情你们准备如何做。”

吴乃华给纳兰明珠一个眼神,纳兰明珠知道,这是吴乃华送给自己的造化。

于是纳兰明珠连忙说道:“回禀皇上,我和阿大人的意思,是以皇上之名,在直隶全景,设立皇家慈善学堂,凡七岁到十七岁子,皆可入学,皆尊皇上为老师。”

听到此话,康熙顿时眼前一亮。而纳兰明珠看到康熙的反应,顿时也是笑的满脸褶子,两个丑人,更加衬托的吴乃华英俊非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