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八十九章 郑芝龙父子反目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第八十九章 郑芝龙父子反目

作者:弦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0:23 来源:笔趣阁

随后,黄德华的部众迁出深山,李岩也依照承诺发还了他们的土地、房产什么的。由于这些土地与房产已大多为其余的黎首或汉人地主瓜分,要想要回来其实还比较困难。但是,李岩是谁啊,是功勋卓著的大英雄,更拥有精兵强将无数,又有谁胆敢反对呢?

于是,一番周折过后,黄德华的族人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土地,且被补偿了不少荒地,让黄德华等人感激涕零。

随后,与黄德华相善的王瑞应也下山投降,与黄德龙享受了同等待遇。

二人的投降,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让一个接一个的黎首或汉人的寨主什么的下山投降。

据统计,就在这一年,下山的黎人或者汉人就超过了5万,直接让琼州的人口(缴纳赋税的人口)突破了30万,使得琼州府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新高,这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却是,琼州局势的稳定,也为琼州移民创造了良机。

但是,当李岩春风得意的时候,大明的局势却飞流直下,最大的祸害就是来自大海盗出生的郑芝龙。

李岩自然早就知道郑芝龙的为人,关键是,你无法事先说明啊!人心隔肚皮,你怎么让别人相信你说的?而且,唐王依仗郑芝龙为柱石,李岩的话只会被他当成是挑拨离间。更有,郑芝龙控制了唐王及其麾下,即使郑芝龙有异动,他也察觉不到。

有了这个福建最大的军阀叛清,福建局势其实已经无法挽回,李岩心中干脆就放弃了福建。当然,也伏下暗钉。他通过宣武帝赐予郑成功国姓朱,从此,郑成功也可以称之为朱成功,也有人称之为“国姓爷”。皇帝陛下的赏识,让一贯的热血青年郑成功热血更热了,自认是正义的化身,忠臣的代表,对大明王朝更加忠心。

郑成功表面豪爽,其实也是内有锦绣之人。这几个月来,父亲做事情经常避开自己。曾经有一次,有一个人悄悄的摸上自己的家门,时间还是深更半夜,这能是好人?当时自己正好上茅房,否则也不会知道。

悄悄的派人出去跟随查探,才发现,这个人可能走的热了,取下包头的青布,露出了好大一个明晃晃的脑壳,这才知道,这家伙不是鞑子,就是鞑子的走狗。事实上,此人就是早已降清的泉州乡绅郭必昌。他与郑芝龙一向相善,成功的动摇了郑芝龙的内心,让他有了一丝侥幸心里,认为投降满清可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老海盗毕竟老了,失去了曾经的拼劲,成了恋栈老马。

郑成功通过此事才知道一贯教导自己忠君的老父亲,竟然不再是大明的忠臣,要向满清摇尾乞怜,劝阻道,“吾父总握重权,未可轻为转念。以儿细度,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

郑芝龙呵斥道,“稚子妄谈,不知天时时事。夫以天堑之隔,四镇雄兵尚且不能拒敌,何况偏安一隅,倘画虎不成,岂不类犬乎?”

父子二人不欢而散,郑芝龙一心降清,而郑成功却在思量如何破局。

八月初,郑芝龙下令施福放弃福建北部的天险仙霞关,清军轻松占领仙霞关,还获得了大量补给,士气大振。

在宣武朝的诏令下,唐王当机立断,率众迅速南下,前往闽南沿海,避免了历史上的汀州受难。

九月,获得充足补给的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福州。

十一月郑芝龙不顾众人的劝阻,前往福州向博洛投降,随后被软禁,带往京师,悔之晚矣。

留在安平老家的郑成功顿时不知所措。这时候,宣武朝廷的任命很是应景的赶了过来,册封郑成功为延平公,福建总兵,统领福建兵马,原有的福建所有兵马,均受其节制。

接到朝廷的任命,困境中的郑成功再也忍耐不住,对着肇庆的方向下跪,泪如雨下,“陛下仁德,成功没齿难忘。”

有了这份诏书为依托,郑成功首先找上了一向与自己相善的叔父郑鸿逵。郑鸿逵虽然跋扈,但是从忠君方面讲,还是要远远超过郑芝龙的,这方面讲,与郑成功很有共同语言。另一方面,郑芝龙叛清,让老郑家最大的郑芝龙派系群龙无首。郑鸿逵虽然也拥有不小的势力,但毕竟是旁支,反而因为自己的实力而不能统领郑芝龙派系,否则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吞并主枝力量。然而,郑芝龙就不一样了,他是郑芝龙的长子,天然拥有郑芝龙所拥有的势力的继承权。

在郑鸿逵的支持下,郑成功果然比历史上更加容易的继承了郑芝龙的势力。拥有舟师十余万,即使是一向有自力之心的郑彩,也不敢明着反对郑成功,乖乖的对郑成功低头。

郑成功大致重整旗鼓后,率军南下泉州府。接着,又接到一份诏书,上面允许郑军在广东潮州府、惠州府就食。意思也就是允许郑成功在潮州府与惠州府征税养活自身。

郑成功真的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福建多山,耕地一向不多,且大多贫瘠,难以养活大量人口。这也是福建人下南洋最多的原因所在。

然而,郑成功想要养活如此多的士兵,单凭福建如何能够满足?于是,将一向丰饶的潮、惠两府交给郑成功,自然让郑成功感激涕零。历史上,郑成功为了夺得潮、惠两州,可是不惜与已经反正的李成栋兵戎相见的。现在,却轻松获得了潮、惠两府。试问,郑成功如何不激动。

只是,细细思考后,又觉得奇怪,“一向锱铢必较的朝廷什么时候如此大方了?”这时候,他看向了前来传旨的那位高高瘦瘦的、长相斯文正派的太监。

这太监大家想必已经猜到,就是那无利不起早的王坤。他自知此次给郑成功送了大礼,一向豪奢的郑家肯定会给自己大量好处,为此,不惜劳苦,来到福建传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