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二百一十六章 野猪皮老祖宗的故智

南方一日三变的形式彻底镇住了在京师的鞑子的诸位王爷:

南方东线战场,郑成功的郑军虽然困顿与杭州,但李岩的偏师却已经轻车熟路的抵达了黄山,不用问,他们的目标必然是江宁的门户安庆;中线,金声垣这个汉奸再次反正,兵发九江;再往西,李定国剑指长江中游重镇武昌,李过也不甘示弱的向荆州进发。

最揪心的却是京畿腹地山西,姜瓖在大同的起义军越发壮大,直接牵制了满清北方绝大多数的兵力,结果就是,对于江南战局,满清尽然几乎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南调。

一方面是自己无兵可用,另一方面,明军的后援却是源源不绝。在满清内部,迁都北返的议论甚嚣尘上,甚至就连顺治皇帝,都在悄悄的派遣自己的心腹前往沈阳考察沈阳皇宫的实际情况,看是否可堪使用?

至于普通满族大臣,悄悄的将自己的家财转移到关外的更是不在少数。这时候,多尔衮拖着病躯,在亲信大臣的搀扶下,进入了皇宫。

所谓虎倒雄风在,即使处于生病状态,多尔衮的气势依然可以压倒朝中一切不服,在多尔衮的注视下,几乎没有让人胆敢对视。也就是顺治,随着年岁见长,方才敢于直视多尔衮,这自然离不开自己老娘大玉儿的教导,作为一代帝王,坚强的心理素质是必须的。

多尔衮见到逐渐成人的顺治,心中感慨万千,“大玉儿,你的孩子终于长大了,成了一名合格的帝王,而多尔衮,却老了,也许要死在你的孩子手里。”稍作感慨后,仅仅向顺治轻轻的作揖,就代表行过礼了,“多尔衮即使死了,也要死的有尊严,绝对不会向皇太极的子孙下跪。”这是多尔衮一代枭雄的心声。

顺治长期处于多尔衮的积威之下,对于多尔衮的无理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询问道,“皇父摄政王,今明逆在南方大举反攻,我大清在南方的统治岌岌可危,不知摄政王可有对策?”

多尔衮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道,“不知道诸位臣工的建议都有哪些?”

顺治有些尴尬,毕竟,在多尔衮之前的大臣,大多都建议迁都,但帝王的威仪,也容不得他撒谎,只能说到,“大多的臣工都建议还都沈阳,避敌锋芒。”

多尔衮忍不住一阵咳嗽,“大家都想过迁都的风险了么?”

在场的大臣面面相觑,总算有一个不怂的,那就是后世康熙朝四大顾命之首的索尼。当初,索尼与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鄂拜曾经在三官庙盟誓,发誓忠心辅佐幼主,六人一体。但随后,多尔衮地位一步步高升,独掌朝政,谭泰、巩阿岱、锡翰等大多背盟依附于多尔衮,只有索尼坚持不依附他。

此时,索尼也看出多尔衮颓势已现,为了在顺治面前表现自己,终于一改往日温和谦恭的模样,说道,“我等朝中大臣,大多不像睿亲王般弓马娴熟,精于战阵,对战场形势更是不太了解,毕竟,朝中传报先达于摄政王府,因此惶恐间,大多建议还都沈阳。”

多尔衮注视了索尼良久,见索尼虽然眼神有些闪烁,但竟然敢于与自己直视,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与自己对抗的底气。想到这里,多尔衮看向了高座在皇位上的顺治,也就不好直接斥责索尼什么,说道,“陛下,本王的意思,我们绝对不能退出京师,否则,对我大清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这代表着我们放弃了关内,那对于曾经投降我们的明军来说,这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我们放弃了他们,那他们会怎么做?”

“可是,眼前的形势,对我大清似乎相当不利,因为我大清已经在山西集中了可以调用的几乎全部兵力,对于江南甚至都无力兼顾了,如此,江南危矣,继续顽抗下去,江北恐怕都危险了。”顺治说道。

多尔衮看了一眼顺治,又看向了诸位大臣,尤其是顺治新提拔的亲信比如索尼等人,说道,“本王征战数十年,出生入死,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完成太祖、太宗两位先皇的夙愿,入主中原,并不是我多尔衮个人的意思。”

多尔衮话一说完,内心一惊,“我多尔衮什么时候要向这群猪猡解释什么了?”赶紧转移话题,“当前形势,看似危急,但实际上,对我大清威胁最大的就是山西战场,只要解决了山西战场,我大清依然有数十万的兵力可以南下,在如此雄浑的兵力面前,任他李岩、李定国都乃蚍蜉,不足为据。”

“可是,江南毕竟是天下精华所在,若山西战场拖延日久,恐怕江南已为明逆所夺,如此,我大清再想南下,可就难了,即使平定了山西,恐亦会演变成当初金宋对峙的局面。”索尼有些担心的说道。

其实,索尼说的话,已经是在场之人内心最大的期盼了,毕竟,自己是来自北方的鞑子,人口稀少,能够占领江北已经是托天之幸了。

然而,多尔衮却显得信心十足,“诸位,还记得太祖皇帝的故智,当初是如何针对我大清的死敌袁崇焕的?”

这还用说么,最卑鄙、最下流但却最有效的反间计啊。满清这些年来,凭借这一条粗鄙至极的反间计,让大明皇帝帮助他们干掉了多少大明的优秀将领啊。对于这条计策,满清的鞑子们可是熟悉的一塌糊涂。

当即就有人提议,“李岩是对我大清威胁最大的人,不如就将计策的重点定在他身上。”众人纷纷附和。

多尔衮看着一群猪猡在商量陷害猴子,内心十分不屑,“请问大家,使用什么借口陷害李岩?”

“李岩是大顺的降将,可以借口他心怀故主,有再立天子的打算。”有人回答。

多尔衮当堂唾了一口,“放屁,谁都知道,李岩与李自成闹翻,才投降了南明,你们说他会另立大顺的皇帝?更何况,谁能找出李自成的后裔?再说,李岩在明逆民间的声望,如此造谣,说不定会反而推动李岩自立为王,对我大清的威胁只会更大。”

众人纷纷歇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