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收义子 > 第五百九十章大司马刘玄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五百九十章大司马刘玄

作者:黄连山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3:33 来源:笔趣阁

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

一直到了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后来又把大去掉了。名为司徒。位列三公之一。

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自西汉汉哀帝至现在的这二百余年间,大汉是不设丞相的。

而相国之位因为属于人臣之极,比较受皇帝忌讳。早在西汉时期的吕雉侄子吕产担任相国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

董卓估计当时入洛阳之后,觉得自己牛叉到爆了,所以才给自己搞了一个相国的职位。

而董卓死后,王允掌权,王允的官职则是司徒!与太尉、司空合称为三公。也就是以前的丞相,国相的副手。

估计也就是王允掌权的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生出多少野心,所以也就没有给自己再改官职。

要不然王允只凭司徒的官职,是压不住那些官员的,比如说同级的太尉、司空。

而且最重要的是,司徒负责的是民事,不是管军队的。

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

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

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

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

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这么一个彻头彻尾的民事官,手里面还没有兵马,王允翻车几乎是注定的。就算这次刘玄没有攻破长安。用不了几年,王允也会在朝堂的争斗之中落败。

而现在,刘玄攻入长安,想要更好的把持朝政,自然而然的要给自己搞一个高出百官一筹的官职。

再用相国,难免有些拾人牙慧的意思,而且上一任相国董卓死的老惨了,刘玄心里也挺膈应的。

于是乎,便搬出了大司马这个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官职。

与相国相同,大司马也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从先秦时期一直到大汉时期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当然,大汉目前的武职最高者,乃是太尉。可是就如同丞相改为大司徒,又降为司徒一样,太尉就是大司马改过来的。

刘玄想要超脱百官之上,自然不可能当太尉,而且目前太尉的位置上是有人的。所以刘玄把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大司马给复活了过来。

大司马最早可以追溯到唐虞商周时代,那个时期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常则仍置大司马以备不虞,负责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如黄帝时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齐国大司马田穰苴。

晋干宝卷四:“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称:“黄帝与大司马容光观,凤凰衔图置黄帝前;黄帝得龙图。“

等到了秦代,则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大司马。

秦王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及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

但秦朝并没有设置太尉的具体人选,也就是形同虚设。

秦朝灭亡之后,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封龙且为大司马。

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等人为楚军大将。官拜西楚国大司马。

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每战皆亲身奋战杀敌,深得项羽信任。

所以大司马在西楚也是最高武职。

楚汉争霸的结局很明朗,刘邦的大汉赢了,大汉建立之初和秦朝一样,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司马。

一直到汉武帝刘彻的时候,罢太尉,置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但是这个时候,大司马还只是太尉的代替品,并没有超脱百官之上。

“载:“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

可见汉武帝时特设大司马以代太尉之权,但“无印绶,官兼加而已“,只是为加官而已。其地位的高低要靠所加将军的地位来体现。

在当时有资格冠加大司马的有四类将军,即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武昭以后,大将军无不加大司马者。车骑、票骑、卫将军或加或不加。它将军无加大司马者“。

其中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位次上卿。

冠加大司马后,其位秩不变,大司马大将军尊比丞相,大司马车骑将军贵比上卿。

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第一个将大司马彻底推到百官之上的人,是汉昭帝时期的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名义当政。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

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也因此,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