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收义子 > 第五百八十九章专业要对口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五百八十九章专业要对口

作者:黄连山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2 09:08:14 来源:笔趣阁

简单的来说,步兵营都是西北地区的良家子从军。

别的不多说,当年董卓把皇甫嵩调回洛阳之前,皇甫嵩就是在西凉统帅着四万材官兵马。

长水营,长水宣曲胡骑。顾名思义,这是一支胡人骑兵!

至于射声营,则是轻装弓弩兵。

看着华雄和胡车儿两名义子,刘玄心中已经为他们做出了选择,华雄可以担任屯骑校尉,胡车儿可以担任长水校尉。兵马便从西凉铁骑和羌族骑兵中挑选。

平心而论,华雄和胡车儿虽然都是义子,但对于刘玄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华雄与刘玄之间有情分,而胡车儿就是刘玄为了增强实力的一个工具人。

只不过,在表面上,刘玄是不会把这些东西表现出来的,基本上能做到一视同仁。要不然,在刘玄心中长水校尉最好的人选应该是李肃或者张辽。

当然,李肃目前刚刚洗白,张辽刚刚归降,都不适合短时间内得到重用!

至于越骑、步兵、射声三营,刘玄手头上虽然暂时没有好的人手,但还是可以先将兵马的来源顺一顺。

越骑因为兵马最少,也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只要去越地招募骑士便可以了。

实际上,刘玄觉得越骑其实在作战的时候挺鸡肋的,因为就那么几百个人,够干啥的?而且为毛非要是越人?

可是转念一想,刘玄就猜出了十之**,越骑的政治意义要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于是乎刘玄觉得为了维持大汉的统一。还是把越骑再搞出来比较好!

至于越骑校尉,刘玄觉得孙坚那头江东猛虎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自己应该使唤不动他!而且以孙坚如今的身份,再来担任越骑校尉,那是挺丢身份的一件事。

话说,孙策应该挺合适的,只不过不知道这个娃子如今多大?

刘玄思来想去半天,觉得实在不行就找个机会把张绣给提拔上来。越骑校尉咋说也是一个比两千石的高官。再者说,越骑也没规定必须只有几百人。大不了多扩招一些。

步兵和射声二营的兵源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毕竟西北那边还有四万材官在蹲着,虽然不是自己的兵马。但是自己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调动他们。

四万材官,从里面挑选出来一万精兵用来重组步兵营,绝对是小意思!

至于射声营的强弓劲弩,说实话,刘玄一开始是打算把赵浮、陈涣麾下的上万精兵改为射声营的。

但是思来想去,刘玄觉得自己这样做有点作死嫌疑,毕竟赵浮、陈涣对自己并不忠心。如果他们两个坐上了射声营的位置。在哪天突然跳反,那乐子可就大了。

所以刘玄才把赵浮、陈涣安置在了八关都尉的位置上。

射声营,三国箭术比较好,又擅长统兵的都有谁来的?

这个问题让刘玄细细的思索了半天,虽然在这个问题上三国迷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有几个人却是公认的。

其中就有刘玄的老熟人,吕布。辕门射戟简直不要太牛叉。除此之外还有黄忠、太史慈、马忠、赵云、甘宁、曹性等许多将领。

有些是在中厉害,有些则是在正史中非常厉害。

比如说鲁肃!

其实鲁肃榜上有名不算意外,古代的文人比你想象中要彪悍得多。

演义中东吴四大都督貌似鲁肃的武力值最差,但是正史中却未必如此,至少他的箭术或许是三国众多谋士中最厉害的那一个。

曰: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州追骑至,肃等徐行,勒兵持满,谓之曰:“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

所以说,能在三国这个乱世中留下姓名的人,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其实说实在的,北军五校校尉最重要的是忠心,统兵作战能力还是次要的,武艺对口更是没那么重要。

但是刘玄的思想深受后世各种三国论坛的猛烈轰炸,所以思想比价固执,认为专业对口才是王道。

当然,前提是对自己比较忠心,至少不从背后捅自己一刀。

现在的刘玄虽然攻破长安,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就如同当初的王允弄死董卓,掌控了不属于他的力量。最后被砍翻一样。

刘玄现在也掌控了太多不属于他的力量,所以刘玄其实对自己的未来也是没有多少底的。

之前从河内郡起兵到河南郡与西凉军汇合,一路横推到了长安城下。在这期间,刘玄可是派人紧守各处关卡,防止自己攻打长安的消息传到关东诸侯的耳中。

虽然说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东诸侯迟早会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早知道和晚知道这件事情,对刘玄来说可是不同的结局。

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自身力量庞杂的问题。然后才能徐徐后图!

时间就在刘玄的各种布置中一点一滴的流逝,等到再一次上朝之时,刘玄的官职终于有了变化!

大司马!

随着刘玄麾下众多将领齐齐上表刘玄为大司马,小皇帝无奈同意之后。大汉的朝堂终于步入了刘玄时代。

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董卓把持朝政时,官职为相国!

后世许多人认为董卓的官职是丞相、宰相,相国只是世人对董卓的尊称。其实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

后世人总以为丞相、宰相是中国古代百官之首。实际上也是分时间段的。比如说丞相其实是在三国以后才成为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在此之前,秦汉时期,百官之长是相国!丞相只是相国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最初分为左右丞相,分别帮助相国处理事务,到了秦二世时期,秦朝又增加设置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中、右这三位丞相同时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