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收义子 > 第五百九十九章蔡邕的财富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五百九十九章蔡邕的财富

作者:黄连山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2 09:08:14 来源:笔趣阁

刘玄的这一番言语立刻引起了朝臣们的高度关注。

之前刘玄一直都在梳理兵马,唯一一次干预政事的便是半个月前,王允的两个同乡奉召入京之后。刘玄将两人贬为庶人,永不录用。然后上表朝廷以贾诩为左冯翊,钟繇为右扶风。

贾诩作为刘玄一派难得的文臣人才,被刘玄任命为左冯翊,文武百官并不惊讶,但钟繇被任命为右扶风,这让众人是大跌眼镜。

钟繇是谁?

这货可不是刘玄一派的,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几年前曾担任过尚书郎、阳陵令。后来因病离职。又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

这些都可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刘玄这么搞,将所有人都搞蒙了,其中甚至包括了刘玄自己的手下。

至少西凉诸将都曾找过刘玄,认为应该以李儒为右扶风。

可是刘玄却不这么认为,钟繇那个家伙可是历史上魏国的相国,曹操曾评价钟繇:“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这种人物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岂有放过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李儒的身份太招摇,就算自己上表他为右扶风也是通不过的,只能加剧自己与小皇帝、朝廷之间的矛盾。

而钟繇却不同,这货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朝廷命官,跟自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论才华、资历担任右扶风也很正常。

至于钟繇的忠诚问题,刘玄并不太担心,因为刘玄相信自己已经将钟繇的好感度给刷爆了。

这是一个关于钟繇的八卦,简单点来说,钟繇是蔡邕的书法小迷弟,之前刘玄对蔡邕及其两个女儿的礼遇都毫无疑问的刷了钟繇的好感度。

而这个好感度,在刘玄派人将一车车蔡邕的真迹送给钟繇的时候,终于被刷爆了。不敢说钟繇对刘玄多么的死心塌地。

但起兵反叛、恶意拖延之事绝对是不会出现的。

而钟繇能做到这一点,对刘玄来说便已经足够了,左冯翊,右扶风与长安合称三辅之地,属于要兵有兵、要粮有粮的主。

只要钟繇和贾诩不在那边瞎搞,刘玄的基本盘就已经稳固一半了,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朝堂以及关东诸侯的身上。

其实刘玄有时候也在腹诽,幸亏这次是自己带兵攻入了长安,做事情还算比较克制,真要是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长安,那大汉许多宝贵的东西都会损失惨重。

就比如说蔡邕的书法、诗文与学问。这些在原本的历史上可都是被李傕作乱的时候毁了一个七七八八。

蔡文姬之所以被后世人称之为才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蔡文姬将父亲蔡邕的诗歌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下来。足足有400多首。

都是由于当时战乱连年,没有保存原稿流传下来。而这里面李傕、郭汜这些**绝对是居功至伟。

而现在,这些诗歌、散文的原稿都在刘玄手中,这可是一大笔的财富,对大汉的许多名士文臣都是有着极高的吸引力。

要知道蔡邕在文臣、名士圈子里的地位可是极高的,要不然董卓也会尊敬他,王允也不会因为杀了他而被群臣孤立。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十七年前,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

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任,奏请正定的文字。

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

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堵塞。

要知道一千多辆车子是个什么概念,大汉文人本来就少,基本上当时在京师的文人、名士都跑过来了。

而现在,那个“熹平石经“的石碑,已经被刘玄派人修建了一个凉亭给保护起来了,使其不受风雨侵蚀。妥妥的大汉文物保护者!

除了这些东西,刘玄手里还有一件蔡邕留下的宝贵遗产,那就是蔡邕所写的汉史!

蔡邕为毛会死?

真的是因为为董卓说了一句话吗?

当然不是!

蔡邕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要如实记录历史,也就是王允作乱谋杀相国董卓。这才是王允不放过蔡邕的原因。

现在这些史书都在刘玄手里,刘玄闲着没事的时候看过一些,然后整个人都傻了,因为看不懂,太乱了!

最后还是李儒看过之后,告诉刘玄,蔡邕的史书并没有写完,还处于半成品阶段,刘玄刚才看的都是蔡邕曾收集的汉朝历史。

其实真正写完的只有及十意,及诸列传四十二篇。

不过好在蔡邕除了史书还贡献了许多东西,如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祝文、章表、书记,共三百一十六篇。

当时刘玄的表情是很丰富的,因为他看到了,还以为蔡邕老头也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老顽固。还让李儒给自己解读了一些。

然后刘玄就心生惭愧了,通篇都没有啥对女子的礼法约束,更像是心学,是劝说女子的心灵要干净的文章。

并不是刘玄这些后世人说抨击的。

这都是刘玄平时不爱读书的原因,、的名字实在太相似了,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从李儒的解说中刘玄得知,大汉的女子一般都会读这本书。蔡邕的目前并没有流传开来。

刘玄点头表示赞同,因为他看出来了,蔡邕的是给自己两个女儿写的。算是书信、也算是父亲对女儿的教导。所以没有流传开来也是正常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