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奇葩一箩筐 > 第七十二章 二叔要打仗?

大明奇葩一箩筐 第七十二章 二叔要打仗?

作者:孤临易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4:10 来源:笔趣阁

朱瞻基的屁股龙椅还没坐热乎,济南就传来了消息。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在济南起兵造反了,看样子是想学爷爷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侄儿刚刚登基,汉王朱高煦就赶回了封地山东。

打?打个屁。

几天朝廷大军开拔几天就搞定的事情,二叔三叔搞在一起搞什么?

朱高煦公元1380年12月30日-公元1426年10月6日,明朝宗室贵胄,成祖朱棣次子,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同为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之前章节中提到的公元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明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多次营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曾抚摸着他的背,勉励道:“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

这个龙头支票之前就提过了,这个意思就是:

“你大哥身体不好,万一哪天没了,你要顶上呀。”

朱高煦因此萌生夺嫡之心,对当时的世子朱高炽很不恭敬,常在朱棣面前说其坏话。建文皇帝朱允炆曾在方孝孺的建议下,命人持书信前往北平,策反负责留守的朱高炽,以离间朱棣、朱高炽的父子关系。

燕王世子朱高炽收到书信并不启封,直接将书信连同信使一同送往当时的朱棣军前。但宦官黄俨素与燕王世子朱高炽不睦,早已抢先密报朱棣,称“世子且反”。

朱棣犹疑不定。朱高煦趁机进言:“世子以前在京城,确与皇太孙指的后来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交好。”就在这时,朱高炽的使者来到,呈上书信。朱棣大叹:“嗟乎!几杀吾子!”

意思就是:“娘的!差点我自己杀了自己的儿子。”

但朱棣逆袭成功后即位后,仍旧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其中一条理由便是朱高炽仁孝。

宣宗皇帝朱瞻基他二叔朱高煦为此不满,当年曾作诗称“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冻”,有讥讽太子朱高炽且挟恨当了皇帝的朱棣之意。后来,汉王爷朱高煦和太子朱高炽同去拜谒孝陵。朱高炽身体肥胖,又患有足疾,由两个太监搀扶着行走,不慎跌了个跟头。

他二叔朱高煦在后讪笑道:“前人失跌,后人知警。”当时的太孙朱瞻基当时正跟在朱高煦身后,应声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顾失色。察觉到这个侄子不简单?

二叔他们家父子反目为仇。

我们的汉王爷朱高煦的次子朱瞻圻因追憾其母为父所杀,故屡次向当时的朱棣上奏其父的过恶,皆外人所不得闻者。朱棣为此称“尔父子何忍也”,汉王朱高煦对此也都知道。

朱棣榆木川军中病逝时,朱瞻圻正在北京,凡朝廷之事辄潜遣人驰报汉王爷朱高煦,一昼夜六七行,内有称“朝廷将发兵征乐安”之语,意在挑唆朱高煦起兵造反。

但他二叔朱高煦却在朱高炽面前称朱瞻圻不孝,并拿出了朱瞻圻向其通风报信的数十封密件。朱高炽召朱瞻圻,指责道:“汝尚凭虚离间吾兄弟,况他人乎?”朱高煦则称:“我其父也,尚于大行即大行皇帝,指朱棣当驾崩后的神位灵前前谮毁我,况陛下乎!其罪当诛!”但朱高炽却以“稚子不足诛”,只是将朱瞻圻废为庶人,贬到凤阳看守皇陵。

我们来欣赏一下来看一下”反诗”。

洞天秋望赐周玄初

明·我们汉王我朱高煦写的。

蓬莱宫阙涵清秋,羽客临风闲倚楼。

海天一碧湛杯水,尘埃九野分中州。

云里仙归鸣佩玉,紫凤琪园自栖宿。

遥瞻西极半林青,知是瑶池桃未熟。

分中州?要分哪里?帝王之心呀?雄才伟略跃然纸上,一副王霸之心?

怀仙歌赐周玄初

永乐四年九月十九日,见周玄初。

大明汉王爷他二叔朱高煦的大作。

我怀蓬岛之仙人,骖驾朱凤骑紫麟。

瑶池清宴接谈笑,误落尘寰经几春。

青童昨夜传书至,中有琅函洞章字。

洞口桃花似旧时,门外孤松发新翠。

椷书欲报碧云远,薜叶女萝若在眼。

方平倘会蔡经家,为报扶桑水清浅。

骑什么?紫色的麒麟!为什不御龙在天呢?干脆玩大一点嘛?

扶桑?曰本?这二叔的雄心壮志不小哇!

汉王爷朱高煦的大作拟古诗

一共六首。永乐五年

大明皇帝他二叔汉王爷朱高煦的又一大作。

三五肇人极,圣道何巍巍。

夏殷逮成周,文风渐弘开。

吕政绝天纪,残苛恣雄猜。

万姓坐涂炭,六籍成寒灰。

自谓世无敌,沙丘忽崩摧。

阿房乐未央,长城空怨堆。

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千古骊山下,秽德衔余哀。

气度不凡,气势如虹。

诗句不错,读起来很是提气。帝王之家的文采,老朱家从朱八八当和尚化缘再到从军创业,那些枭雄一个个在脚下,功成枯何止万骨,陈友谅、张士诚。定都南京应天府再到太子朱标殁了。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儿子朱棣,再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坐了江山,四代人的努力。不以成败论英雄,汉王爷朱高煦他败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从他的文字中体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造反诛灭满门。他是皇族不能这么算,但是斩草除根还是很残酷的。

我们今天只是看见《明史》等资料上的一行行没有温度的文字而已。

仗打什么,有帝王之心。得有帝王命,不是每一个王都可以成为李世民那样,或者老爹朱棣那样的。

权利会腐蚀人心,几代皇族下来,皇朝的统治者们所以一直强调要到老百姓中去,去理解民间疾苦。为一人之权位,害天下百姓。

借用后世末代清帝宣统溥仪的退位昭书里的话:不以一家一姓的尊贵荣华富贵,来霍乱天下亿万百姓的福祉。

不管是不是情愿,这个话没错。是非对错也是600年前的故事了,随风去吧。

大明朝来说正统大统还是很重要的,太子当皇帝,皇帝立太子。皇太孙成为太子皇位在一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