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开局干掉皇帝 > 234 免征辽饷!

明末:开局干掉皇帝 234 免征辽饷!

作者:倚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5:47 来源:笔趣阁

官员空缺的事情,户部尚书毕自严,更加有感触。

他缺人到了什么程度,因为抄没的银子需要人来清点。

还需要进行估值,这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干,至少都是有经验的吏员和户部的官员才能承担。

可是因为在此次风波当中,户部不少人都被涉及到当中。

一来二去,户部来负责登记造册的人手都不够。

“对于人手短缺的事情,臣是迫切的需要补充人手。如今户部的官吏根本就不够用,登记造册都需要从其他衙门借调。”

其他的衙门也都说了说各自的难处,总体来说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太合适的人选。

当然了,其实他们也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下面的几个人可能水平都差不多,提拔谁上来不提拔谁上来都是一番勾心斗角的事情,而且有些地方并不合适,直接空降一个人过来。

如果是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情,那就更不好了。

朱由楥算是看出来了,因为这次强力的反贪行动。

平时被人们奉为香饽饽的官职,此次反倒成了烫手的山芋。

行叭,既然他们自己都不做主,那之后皇帝亲自来出手了。

“那就这样吧,既然你们都觉得困难,本着安抚人心的原则。若是位置上主官空缺,则由原本的副手补上。若是连副手都没有了,就从下一级直接往上提拔,先任命副手,主官暂时空缺等过一段时日,如果副手能够达到应有的水平,那么的直接转正。

同时各个衙门的备选的官员从五品官员以下由各部自行任命,三品以下、从五品以上交由吏部决议?怎么样,现在自主权更大了,还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

表面上看起来是给了六部更多的自主权,其实也有了相当大的约束。

毕竟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先从本衙门内部提拔人手。

虽然说还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但是也就有了原则,这样其实也就好办了。

总比之前一样没有约定,不知道从什么衙门转过来的好,反正现在皇帝都说了,先从下面往上提吧,没有合适的再说。

你原来是工部的一个员外郎,现在想要去吏部去当一个侍郎,那肯定也就行不通了,其他人想要走门路的路子,也就可以彻底封死了。

这样一来,看上去给各衙门的自主权更大。

其实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放松而已。

有了皇帝指定的基本原则之后,各部门也就好办事了。

抓紧时间去将该提拔的人提拔上来。将空缺的位置补上。

至于其他空出来的低层的官员,先按照皇帝的要求,从在大明赋闲的那些进士甚至是举人当中进行选择。

需要有正常官职,自然要找那些身家清白的翰林学士之类。

若是一些基层的小官,只有一些身在京城的举人来补上。

举人来做官,在大明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少见的情况,一般都处在大明立国初期的时候,那时候进士的人手没有多少,全国上下人才稀缺,举人已经是难得的人选了。

再有呢就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那些地方的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并不愿意去,只有一些屡试不中的举人们想要去那里碰碰运气或者是找找机会。

他们从来都没有奢望过,在京城有朝一日竟然能够等到举人来做官的机会。

并且还是京官!

虽说,举人能做的官,都是一些小官。

可是进入京官的体系,本身就是了不得的事情。

多少人即便是考上进士,也只是在下边蹉跎,最终都没能混上合适的京官。

话分两头,再说那些被抄没家产的官员。

由于人证物证俱在,赃物们更是被起获的明明白白。

就算是那些贪官嘴再硬,也硬不过锦衣卫的大刑。

经过了五天时间,基本上便将大部分涉案人员弄得明明白白。

反正只要罪状够上死刑了,刑部、大理寺还有督察院就直接核准死刑。

总体来说那些人大部分都没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若是细细算起来,很多人死上不知道多少回。

一次杀掉,还是便宜了他们!

有关那些贪官的案情,算是尘埃落定。

民间对于那事情的议论却没有停止。

只要是个人都能感受到京城那憋着大事的气氛。

毕竟前几天街道上都是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人。

那一车一车从各家运送到户部仓库以及其他仓库的东西。

就算是不说,人们也都能猜出来,肯定就是在抄哪个官的家了。

虽然谣言满天飞,人们也看见实打实的热闹。

却没有任何人敢想,好像是一次抄没那么多官员的家。

人们只好纷纷猜测,那究竟是谁家的宝贝。

有的说是朝廷抄了阁老的家,有的说是弄了某个皇亲国戚。

那也有人说是朝廷逼着那些大户人家,将让他们都将钱交出来。

传得更离谱的这是说朝廷要一次性征收大量的税来给辽东用来打仗。

总之消息一天没有公布,阴谋论便一天天的发酵。

更何况还有别有用心人在期间传播消息。

让压在人们心头的疑惑越来越重。

搞的不少不明就里的有钱人,甚至准备要开始向外地转移财产。

对付谣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实情公布于天下。

朝廷也没有过多解释,朝廷张贴出告示之后,那些乱七八糟的消息不攻自破。

老百姓们终于弄明白,原来朝廷是在抄贪官的家。

围观的百姓们仔细的回忆了一番,好像那些涉及到的确实都是当官的府邸。

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一般的老实人家,虽说一些也都是商人。

甚至还有一些听着是大善人的商人。

但是当朝廷说出他们参与操纵盐价以及鱼肉百姓的时候。

百姓们心里边恍然大悟!

合着都是装出来的,没一个好东西!

最后公布出来,朝廷直接抄没白银五千多万两。

有了这些收入,朝廷将暂停征收练饷以及辽饷。

这样的重磅消息,让百姓们直接沸腾了。

自从征收练饷以及辽饷以来,老百姓们那都是苦不堪言。

看看现在超了那些贪官们的家,得到了数量巨大的白银,让朝廷直接免去了两个摊派下来的饷银。

这样的大好事,怎么能不让老百姓能高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