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风水金瞳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山美水美风水美

风水金瞳 第三百二十一章 山美水美风水美

作者:天仙地瓜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5:12 来源:笔趣阁

高阳看着人家这一对年轻亲密的情侣,他还真有些羡慕,禁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哎,什么时候,我能和我的梦中情人一起在这美丽的栖湖边合影留念呢!”

高阳看着一直看着人家走远,才有些恋恋不舍地顺着湖边的小路,向前面走去。

高阳来到一个湖边的小码头前,站在小码头上,可以看到整个栖湖的风光。

高阳看到整个栖湖象一碗清水,碧绿透彻。湖底的水草清晰可见。还有一些美丽的红色鲤鱼游来游去。

高阳看着这湖光山色,突然就想到关于栖湖的一些美丽传说。

说起栖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栖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栖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栖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关于“栖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栖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栖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地把栖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栖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高阳看着美丽的栖湖,想着这些美丽的传说,他突发奇想。都说栖湖风景如画。可她到底算不算是一块风水宝地呢!有没有人用罗盘测量过栖湖的风水方位呢!

“哎,我今天也没有什么事,不如用罗盘测一测栖湖的风水吧!”高阳一边想一边就继续向前走。

要测量一个地方的风水,也要找到这一个地方的中心点。

高阳看到,栖湖面积很大,而她的中心点,只能在水上了。可是他又不能坐到船上去测量风水呀!再者说了,现在是冬天。在栖湖边的游船也很少有人座。根本没有人来管理。

高阳没有办法,只好围着栖湖又走了一会。他看到前面有一座石桥连着一条堤岸。这一条堤岸,应该就是著名的苏堤了。从这一条苏堤上走过去,差不多可以走到湖的中心了。

“好,就上苏堤就可以了。”高阳想着,就加快了脚步,然后很快就走到了苏堤前面。

虽然是冬天,可西湖边还是有很多游人的。特别是这一条苏堤之上,人流也是熙熙攘攘的,来往不断。

高阳走上苏堤来到断桥之上,他凭栏远望,感觉眼前的西湖被苏堤分成了两个湖。他怎么看,感觉都有些别扭。

风水学之中,主要有两派,一派是形势派,一派是理气派。形势派主要是用利用地形的天然走势来确定这一块地方是不是风水宝地。

就比如说,看到一座山造型奇特,象是一只巨大的雄鹰展翅欲飞,那么,他们就会把这一座山叫座雄鹰展翅。

这样的山势,在形势派的风水先生眼中,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也就是说,形势派,主要是用直观的形象也理解风水宝地与普通地方的区别。

要是照这样的说法,在形势派眼中,所有的风景名胜都自然是风水宝地了。根本不用看,一定是风水宝地。

因为所有的风景名胜的地方,都是湖光山色,风景如画,自然是风水宝地了。

高阳之前,也研究了各派的风水学说。感觉形象派风水学说,很容易让人接受。可又感觉太形而上学了。太注重表面现象,忽视本质的东西。

而理气派,又好象太抽象了。完全把风水学理念化,固定于九宫格之中。让九宫格来演绎天地的变化无常。

所以,理气派的理论太过抽象,一时是让普通人无法接受。高阳一直觉得,这两种风水理论,虽然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可又有些针锋相对,针尖对麦芒的意思。

其他,看风水就应该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不能太直观地看地表的形态,但也不能完全相信九宫图的抽象理论。

我们应该吸收这两派风水理论之中的精华东西,去除一些糟粕的东西。然后,用两者都涵盖的方式去看风水。

高阳一直也在琢磨要怎么样能看好风水。真正看大地的气象。他就是吸取这两派风水理论的长处,然后想要创立自己独特的风水理论。

可要创立一个风水理论,谈何容易,这须要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才现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

高阳现在站在断桥之上,他突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创立自己的风水理论。

虽然他感觉自己这个想法有些可笑。想想,当今的风水师。那一个算得上的宗师级别的风水师。所有的风水大师,也只不过是跟着古人的路走罢了。

可高阳是一个认准了方位,就一定要做成功的人。他知道要创立一个新的风水理论。须要很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他想,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做不成功的事。

想完了这些事情,高阳就想从西湖开始,用自己的理论来看看西湖的风水。

高阳现在走下断桥。然后一直往前走。本来,他想要在苏堤中间,也差不多是西湖的中心位置。来进行西湖的风水数据测量。

可是当时人太多,高阳感觉不很方便。

因为,要测量一个地方的风水方位,一定要在人不太多的地方。人太多。人的气象。还有人的脚步声,都会影响到罗盘的准确性。

高阳一看,这里不行。在这里很难测出西湖的准确风水数据。

于是高阳走过苏堤来到对面一片小树林之中,这里环境比较安静。他看到在前面清波门的小树林之中,有一个亭子,看上去古朴别致,很是好看,于是就走了过去。他抬头一看。上面写着“清照亭”三个字。

“啊,这就是纪念李清照的清照亭呀!我好象早就听说过了。可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呀!”高阳走到亭子里,在里面看了一会。感觉这个亭子建的很好,站在亭子里,不但可以看到西湖的全貌,还可以看到后面孤山环绕,真是一个不错的观景点。

看着这个亭子叫清照亭,高阳还真就想到了历史上的大才女李清照了。

想她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可以和男人比肩的才女。只可惜生不逢时,她生活时代,正是宋朝历史上最屈辱黑暗的时代。

那发生在一千年前的靖康之难,不但是宋朝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而李清照就生活在大宋江山分崩离析的时代。她的一生都在躲避着战争的阴云。最后在西湖边了却一生。

古人有句话叫国家不幸诗家幸。李清照可能就是这样的‘幸运’之人吧!正是因为她生活在大宋最黑暗的时代,所以,她才成了大宋历史上最耀眼的文学之星。

“中原父老望旌旗,杜鹃啼血泪秭归。过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岳王知。”这一首诗无疑是对李清照的最高褒奖了。把一个小词女,同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相提并论,还有什么样的赞美之词,能胜过这一首催人泪下的诗句呢!

高阳虽然对文学没有什么兴趣,可是此情此景,也让他有些诗情画意了。

“哎,古人都这么赞美李清照,我也吟一首赞美李清照的诗吧!”高阳坐在清照亭里,想了一会,就轻轻地吟道:“谁把杭州做汴州,醉生梦死忘国忧。可恨西湖无情物,牵动词女万古愁。”

高阳只所以这样写,当然也是从那一首南宋爱国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之中演化过来的了。这一首诗,我们都耳熟能详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的游人醉,真把杭州做汴州。”主要是讽刺南宋统治阶级,不想光复中原,只是想临安杭州苟且偷生醉生梦死。

高阳吟过了诗,也把思绪从古代又拉回到了现代。

现在高阳坐到清照亭之中,他从衣兜里拿出玉罗盘,开始看看西湖的风水方位。

这个地方,虽然不是西湖的中心位置,可是要把西湖周边的几座山也加入其中的话,就可以算是中心了。

高阳把玉罗盘放到清照亭之中的一个石桌之上。然后等到天池的磁针不在转动时,他看了一下西湖的方位。

西湖坐酉山卯向,周天九十度。三面是山,一面是水,方位上属于正方位。也就是西湖方位和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属于东西方位。

西湖之所以叫西湖,正是因为,她的坐山是西的原因吧!从风水角度来看,西湖还真的是一块风水佳地。

高阳看好了方位,又把罗盘收了起来。他又来到了苏堤之上。现在高阳看到苏堤虽然是西湖上的一景,叫做苏堤春晓。可是要从风水学上来看。这个苏堤修的并不好。

苏堤从形势上来看,是把原本整体的西湖给切下了一块,这就违反了风水原则。风水学的原则就是要整齐。圆润,方正,和谐,统一。

而风水学忌讳的就是零乱,琐碎,分割,破坏。苏堤虽然在为了灌溉农田才设计的。但那只是从实用主义出发来做的事罢了。可要是从风水学上来看。这个做法还是有问题的。

可不管怎么样,西湖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不会因为这一点小问题。就影响了大局。其他任何风水宝地,也都会有一些小问题的。这就象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天下没有完美的事物。

高阳看过了西湖的风水,就又顺着苏堤走到断桥之上。今天天气不错。虽然是冬天。可江南的冬天,还是比较温暖的。高阳和那些游人一起欣赏着西湖的美丽风光。

由于,想到刚才苏堤的事情,高阳也就想到了。苏轼这个古人了。都知道,苏轼是因为朋党之争,让皇帝老子把他贬到了杭州的。

但苏轼这人还挺乐观,一看杭州西湖风光不错,还真就在这里‘安居乐业’了。他带领老百姓修建了苏堤。灌溉了农田,也算是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了。

闲暇之余。他还没有忘了自己的业余爱好。看着西湖美好风光,他就又开始诗兴大发了。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苏轼一起床,推开窗子,一看,西湖上面,烟波浩渺。由于是昨天晚上刚刚下过小雨,这时西湖的湖面上就有一些薄雾。

这一层薄雾就象是一层薄纱一样缠绕在西湖身上。把西湖装点的分外神秘美丽。仿佛是一个刚刚沐浴完毕,从溪水中走出来的一个身披薄纱的美丽少女,那晶莹剔透的白嫩肌肤,还有那美丽如花的脸庞,一切,都让人意乱情迷心醉神往。

西湖这美丽的一幕景致,刚好让一位大诗人目睹了。这一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句诞生了。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这一首西湖赞,可以说把西湖美丽形容到了极致。

试想,天下那一个女人敢和天下第一美女西施相提并论。那一个湖泊,又敢和西湖相提并论。把西湖美化到了极致的诗句,非苏轼这首西湖赞不可。

所以,自从苏轼写了这一首诗后,就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诗句了。他也算是用尽了自己的才华。把一首千古绝句留传到了人间。

试想,苏轼在西湖边生活了很多年,他应该写了很多有关西湖的诗句,可我们都不知道,只有这一首留传千古,这也是很有道理的。

这一首诗写的实在是太好了。可以说是苏轼的巅峰之作了。在他之后,也就没有人再去写赞美西湖的诗句了。

所以,大才女,李清照在西湖边生活了二十年,也没有写赞美西湖的诗句,可能也和这一首西湖赞有关。就是因为,大家觉得苏轼这一首诗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所以,没有人再再去写赞美西湖的诗句了。

就连民族英雄岳飞,能把金兵打的落花流水,也敢不卖赵构的账,可他不敢写赞美西湖的诗句,这就是因为,谁也写不出能比苏轼这一首西湖赞更好的诗了。

因为苏轼这家伙,他一下子就把西湖给比做西施了,那别人还怎么写了,总不能再把西湖比做嫦娥吧!

什么叫写绝了,就是说象西湖赞这样的诗句。因为,他已经把所有美丽的诗句给垄断了,所以,别人再也没有美丽的诗句可以引用了。

写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作者把苏轼这人捧的太高了,已经到了无可比拟的地步了。那好,不如咱也贬他一下,要不然,高处不胜寒的,这大冬天把苏轼给冰感冒了怎么办呀!

皇帝都贬过苏轼了,那咱老百姓也可以贬他一下呀!要说,老百姓不应该贬他的。人这修了苏堤不是为老百姓做了好事吗!

可高阳自由他的理由,高阳想。我是一个风水师,苏堤虽然从实用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可是从风水角度来看。又有些破坏西湖的风水。

于是高阳突发奇想,要吟一首贬苏轼的诗句。

正在这时,他刚好也听到身边有一位美女,和男朋友一起在欣赏西湖的风光。

这女孩可能是一个大学生,也可能是中文系的吧!看着美丽的西湖,她就禁不住把苏轼的西湖赞给吟了出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啊——西湖好美呀!苏轼好伟大呀!

“才子好色西湖美,晴雨俱秀暧风香。看着西湖想西子,娇妻美妾无颜色。”苏轼。你修了苏堤破坏了西湖的风水,真是该贬。

高阳刚好想要吟诗,一听到这个女孩的声音,他也就接了过去。那女孩一听。这分明是和她唱反调的。于是就白了高阳一眼。然后就幸幸的拉着男朋友的手离开了。

不过。一边走,一边还和男朋友开玩笑。“喂,你会不会看着西湖想西子呀”。

那男孩笑道:“假如你能够象西湖一样美的话,我可能就不会想她的。”女孩听了,就狠狠打了男朋友一拳:“去你的,那个女孩能长得象西施一样漂亮呀!”

“是呀!所以说,刚才那哥们吟诗吟的不错呀!苏轼就是该贬吗,谁叫他看见西湖就忘了自己的老婆了呢!”这女孩的男朋友。只是向前跑了几步,又回头看着女友笑道。

之后。两人又一边说笑着一边到远处去了。高阳看着他们的背影,禁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高阳看过了西湖风水,也就来到了湖边的长椅上,开始学习他的风水知识了。

高阳一边看书,一边用罗盘在现场进行实践,他感觉,这样,很快他就能领悟到风水学的内含了。

不知不觉,高阳在西湖边呆了半天,看到太阳西沉,天色已晚,他就又回到了旅馆里了。

这几天,高阳也没有想什么,就是学习一下风水知识,还有到西湖边用罗盘学习测量地表建筑的方位。

在对西湖进行了方位测定后,高阳又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看看整个杭州市的风水方位呀!

可杭州市很大,要是到现场进行测量,高阳感觉有些不太现实,他想,只有用地图来测量一下了。

高阳看到,从地图上来看,杭州城坐坤山艮向,周天三十度。方位属于西南——东北。

杭州城的风水主要也是靠山,西北的天目山,是杭州城的大靠山,正是因为从天目山出发的一些支系山脉,支撑着杭州城的风水气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不仅风景秀美,还是江浙一带有数的风水宝地,难怪南宋小朝廷会在杭州定都,而不是选择离中原更近的南京。杭州西接天目山,北连杭嘉湖平原,南临钱塘江,为通江达海的河口三角洲地段,风水格局十分优异。

杭州位于钱江的北岸,大运河在此与钱塘江相交。它的西北是天目山,西南和东南是莫干山和会稽山。它风景如画,山色秀雅,封建统治者很乐意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所以在此建都,则会偏安一隅而无王者之气,以至于宋代诗人林升斥责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有关杭州的风水,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记载明正德三年(1508)郡守杨孟瑛所述:“杭州地脉,发自天目,群山飞翥,驻于钱塘。江湖夹挹之间,山停水聚,元气融结……南跨吴山,北兜武林,左带长江,右临湖曲,所以全形势而周脉络,钟灵毓秀于其中。”

这样说来,杭州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是许多文人雅士喜欢游览观光的地方。这里的人文景观很多,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可以毫不夸张地方,西湖的每一滴水里,都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