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九十五章 祖大寿的舍得,堑壕战

逆天换明 第四百九十五章 祖大寿的舍得,堑壕战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8:57 来源:笔趣阁

尽管朝鲜军队能否参加大决战,对郭大靖的既定计划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多一分力量,总会多一分胜算。

就算现在,不管朝鲜王室态度如何,林庆业和崔孝一都决定派出万余朝鲜军队,进入辽东,与东江军并肩作战。

这不仅意味着军屯田地数量的大幅增加,对建虏的军事压力,也会更大,能够牢牢牵制住建虏,并展开对建虏后路的抄袭行动。

“朝鲜王室没责罚,已经是对林庆业、崔孝一所率军队的默许和赞赏。”郭大靖澹澹地笑道:“凭他们的胆量,公开奖赏,肯定会担心触怒建虏。”

毛文龙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有则更好,没有也影响不大。辽镇顺利合并,再招募人马,决战所需的兵力,也应该是够了。”

转头看着郭大靖,毛文龙郑重地说道:“本帅还是那句话,准备要充分,不可操切。决战一开,就至少要有七八成的把握。”

郭大靖躬身称是,说道:“大帅放心。末将不仅要平辽,更要灭虏。时机不成熟,不会贸然发动。”

毛文龙露出赞赏的微笑,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远方的大海,慢悠悠地问道:“平辽之后,你打算住在哪里?”

郭大靖呵呵笑了两声,说道:“要论喜欢,末将还想住大连,可也知道这不太现实。”

“大连确实很好。”毛文龙微微颌首,说道:“当个休假放松之地,没问题。但从大局考虑,本帅以为还是在沉阳最佳。”

作为辽东的中心,沉阳确实合适。但从北面要防范的蒙古诸部来说,纵深有些不够,除非把防线向北大幅推进。

当然,从天子守国门的角度来说,郭大靖认为沉阳是最佳的选择,尽管他还不是天子。

郭大靖沉吟着说道:“末将也是这样以为。但这也可能是暂时的,随着向北开疆拓土,还会有所变化。”

“奴儿干都司,确实是好大的一片疆土。”毛文龙呵呵笑着,赞道:“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开疆拓土之功,确实应该拿下。”

停顿了一下,毛文龙又补充道:“放眼大明,也只有咱们东江军有这个实力。若是无事可做,朝廷怕是又要生事。”

那是肯定的。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堂上的文官,对于武人的防范,是根深蒂固的心理。

但郭大靖也不象毛文龙所想的那样,向北拓地是为了应付朝廷。那是华夏的百年大计,能在迎击北方的恶邻时,有雄厚的基础。

对于国内的平乱,郭大靖暂时是不想参与的。没钱没粮,全靠镇压吗?人都杀光了,也省了朝廷的钱粮?

同样的,深入内地作战的东江军,也将面临无钱无粮的窘境。说不好,便会阴沟翻船,被农民军所击败。

当然,辽东平定,建虏被灭,也给朝廷平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郭大靖的推演中,农民起义军很可能会被扑灭。

不管是哪种结果,郭大靖都打算继续扎根辽东。西击虎墩兔,收服蒙古诸部;进军并开发奴儿干都司之地。

到现在,辽东之地只是后世辽宁省的地盘,那哪行?连长春、哈尔滨等等的地名都没有,更不成啊!

………………

寒冷的海风吹在脸上,祖大寿眯起了眼睛,伸手紧了紧身披的大氅。已经没有了回头的余地,他倒是觉得轻松起来。

哪怕并入东江镇,他会受到压制或歧视,不会掌握什么实权。但他保全了祖氏家族,也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宣德五年,宁远城刚筑起,原籍南直隶除州的军官祖庆率全家老小迁居至此。从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开始,不断晋升,成为宁远望族。

祖大寿之父祖承训,随宁远伯李成梁东征西讨,因抵御蒙古人有功,最高升到辽东副总兵。

祖大寿袭父职,从宁远卫指挥佥事做起,先后为宁远中右所(沙后所)游击、靖东营游击、中军游击等官职。

崇祯元年,历经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战的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

兄弟辈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皆是上至副将,下至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

正是有如此实力和人脉,祖大寿才成为辽西军头中的老大,不管谁在辽西主政,都要给其三分薄面,好言相商。

如果祖大寿能以国事为重,那祖家也不失为世代镇辽的功勋。可惜,他开始保存实力,遇战畏缩,稍挫即逃,把辽镇视为祖家的私军。

为此,祖氏将领和其后续的继承者吴三桂父子,都学会了转进如风的逃命秘技。

在关键战役中,辽镇数次坑害友军,但依仗着祖家和吴氏在辽镇举足轻重的地位,朝廷却又不敢严厉责罚。

可惜,在东江镇奇迹般地崛起后,辽镇是越来越没身价。祖大寿等人还没看得明显,己己之变这个大折点便出现了。

擅自率兵东溃,置京师臣民安危于不顾,这是辽镇军阀化的最出格的表现,也是辽镇和祖氏家族没落的开始。

郭大靖率军跨海远征,一举打破了祖大寿的幻想。遵化大捷光芒万丈,东江镇一举取代辽镇,成为朝廷的新宠。

论实力,东江镇胜过辽镇;论战绩,两者更不能同日而语;论粮饷,辽镇已经快让朝廷破产。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祖大寿伸手拍了拍船舷,这艘大海船坐着安心,尽管这好象是他第一次的海上航行,却没有晕船。

长子祖泽溥陪在父亲身边,听父亲发出感慨,无声地叹了口气,说道:“父亲英明果断,为祖氏一族争得了平安,幸甚。”

祖大寿看了儿子一眼,缓缓说道:“日后能否得到重用,重拾晋升之路,便要看你们自己了。”

祖泽溥点了点头,说道:“孩儿省得。不就是上阵杀敌嘛,祖家儿郎也不比别人差了。”

祖大寿垂下眼帘,沉声提醒道:“东江军的战术打法,与我军大不相同。并入东江镇后,少不得要适应,才能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低调行事,不可自命不凡,更不能张扬。”

“父亲已经教诲过,孩儿谨记在心。”祖泽溥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其他兄弟,我也会时时提醒。”

祖大寿这才投过赞赏的眼神,又转过头去瞭望大海。

相比于在己己之变中被千刀万剐的袁崇焕,还有被下狱处死的刘策、王洽等人,祖大桂觉得能保全自己和家族,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按照他的罪行,如果朝廷没有顾忌,比那些已经人头落地的官员,他是只重不轻。

现在,归并到东江镇,自然会得到托庇。在平辽的功劳薄上,再记上那么一笔,朝廷想必也就不会追究了。

在平辽的过程中,希望祖家的将领们能有所建树,重新打开晋升之途,那就更理想了。

有舍才有得,舍弃的是眼前利益,得到的是长远的安定。

祖大寿觉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眼界更宽广,眼光更长远了。关键是心头的阴云散了,不再是沉郁和忧虑。

就如这眼前的大海,越行越是宽阔。也只有放眼远方,才能看到那海天合一,前景无限的广阔。

…………………

祖大寿等人将从旅顺登陆,再走陆路到盖州,拜见毛文龙。从时间上看,还很充裕,郭大靖既然到了,便把军务又接手过来,让毛文龙清闲清闲。

此时,他手里正拿着一封书信阅看。眼睛微眯,射出几分寒意,他哼了一声,把书信放下。

这是林天生托人送来的,从南洋购粮的海船到了旅顺,一共是四艘。本来这是好事儿,但郑家却没给面子,依然收了过路费。

郭大靖曾经托林天生给郑家送过信,请他们念在同属朝廷,给粮船行个方便,让东江镇能节省点钱财。

“挣钱不要命啦!”郭大靖起身走到窗前,伸手推开,让清冷的风降低上升的火气。

郑芝龙已经受了招安,官至总兵,坐镇闽海,仍率领原部,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

可惜,除了海疆平靖,明廷并未得到其它的好处。

反倒是郑芝龙,又有实力,又有官身,成为南海霸主,通贩洋货的海商,皆用郑氏旗号,光是过路费就赚得盆满钵满。

“全无国家之念,亦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郭大靖双手环抱在胸前,很是忿忿不平,“眼中只有银子,只有家族的利益。”

虽然郭大靖也不把朝廷和皇帝看在眼里,但他心中有国有民。钱财在他眼中,也不如何在意。

从这两点,就注定了他与郑芝龙不是一路人。别看现在辽东未平,但他已经树立了未来的敌人。

北方的虎墩兔,南方的郑氏集团,还有吕宋的西班牙人,爪哇的荷兰人,他的敌人已经不限于国内。

别说三年,十年,就是三四十年,也在郭大靖的规划之内。别人不理解他对水师的投入,却不知道他在憋大招。

当然,水师的大发展,还要在平辽之后。要与郑氏集团开战,更要战而胜之,郭大靖准备在十年之内,达到这个目标。

“一千多艘船,三万多兵力。”郭大靖摸着下巴,觉得没有两三百艘大海船,不敢言胜利。

当然,他也知道郑氏集团在水师上的弱点。一千多艘船,中大型的比较少,多数海船只有两三门,或是五六门炮。

而在他的规划中,东江水师的两三百艘战舰,每艘都至少会装备十门以上的火炮。再加上火箭,在火力上要达到碾压的优势。

“启禀郭帅,有军情报告。”亲兵入内禀报,打断了郭大靖的思索。

接过军报,郭大靖挥退了亲兵,展开阅看。这是谍探侦察的最新情报,关于建虏防御工事的改造。

“堑壕战?”郭大靖垂下眼帘,想了一会儿,不由得露出鄙夷的冷笑。

建虏把壕沟向外拓展延伸,以阻遏东江军射程达三里多的迫击炮和火箭。

郭大靖并不感到如何意外,已经连吃了几次亏,建虏肯定会吸取教训,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也就是这样。

“既然如此,应该增加训练科目了。”郭大靖拿出纸笔,开始编制训练计划,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来得及。

现在的堑壕战,与历史上一战二战时有着很大的不同。

火枪的射速和长度,恐怕无法在狭窄的堑壕中发挥作用。同样,建虏的弓箭也会失去大部分的作用。

而近身肉搏的话,长枪大刀之类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比较短小的匕首,又被称为堑壕刀,倒是很实用。因为在堑壕中,刺比砍更加地实用。

还有就是短柄的狼牙棒之类的打击神器,甚至不需要多长时间的训练,冲入堑壕使劲抡就是了。

当然,再配上手弩或短弩,以小队多武器配备的形式进行互补,战斗力还能够增强。

光是冷兵器的近身搏斗还不够,郭大靖还准备利用火器的威力。象迫击炮的曲射,就很好,能对堑壕内的敌人造成杀伤。

但用迫击炮显然是有些浪费,既然建虏把壕沟延伸出数里地,就不用太担心城墙上居高临下的轰击,最简单易造的投石机,也就能够发挥威力。

用投石机扔炸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节省火药。不管是迫击炮,还是火箭,以及其它类型的火炮,可都是需要发射药的。

除了投石机,手扔的炸弹也应该有了用武之地。隔着堑壕扔过去,能炸得敌人混乱不堪,再冲进去肉搏厮杀,肯定会占上风。

郭大靖洋洋洒洒,写得相当快。时间不大,已经写得七七八八。

除了给各部军队的训练纲要,还有写给兵工厂的。只需要再补充和详细一些,便可以派人送出,尽快落实了。

可惜没有推土机,否则,直接把建虏埋葬在壕沟里,成为肥料。郭大靖微抿起嘴角,露出狠厉的坏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