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无题

逆天换明 第四百九十九章 无题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8:57 来源:笔趣阁

何可纲颌首称是,说道:“郭帅管这叫抵押物,或者叫保证金。宝钞之所以被废弃,便是滥发,且没有保证金作押。”

“很高深的学问啊!”祖大寿慨叹道:“可惜,辽镇却没有这样的人才,能想出如此高明的办法。”

何可纲笑了笑,对此却不接话。现在都没有辽镇了,你还叹惜个屁。

不过,对东江镇的钦佩是肯定的。人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不仅撑下来,还发展壮大到碾压建虏和辽镇和地步,不服行吗?

祖大寿看了一眼何可纲,分开的时日不长,但陌生感却是显而易见。看来,年前调来的那批兵将,已经被东江镇基本消化了。

也不意外,东江镇钱粮不缺,又能分田分地,换谁不投靠啊?军官们或许还有怨言,但普通士兵谁不要养家湖口,谁不想过得更好?

心中暗自叹息一声,祖大寿缓缓说道:“不知毛帅、郭帅的脾气禀性如何,祖某和将领们难免心中忐忑。”

何可纲澹澹一笑,说道:“祖帅过虑了。毛帅现在很享受清闲,已不太管军中事务。郭帅只关心平辽灭虏,并无多余心思。”

顿了一下,何可纲继续说道:“既然是身为武人,那便令行禁止,打好仗就能证明一切。”

“能有打仗的机会吗?”祖大寿有些疑虑地说道:“某只怕东江镇不肯使用,他们没有用武之地。”

何可纲沉吟了一下,说道:“恕末将直言。东江镇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打法,与原辽镇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在没有掌握熟悉之前,东江镇不敢使用,也在情理之中。”

看着何可纲投来的探询目光,祖大寿也只能点头称是,“这个是当然的。”

得到祖大寿肯定的回答后,何可纲继续说道:“既然要学习,那就放下身段。不要把以前的东西当成资本,或者成为负担。总之,前途如何,还要看自己。”

“祖某来之前已经反复向他们说过。”祖大寿吐出一口长气,说道:“凡事要靠自己,某也不想再为他们操心费神了。”

何可纲呵呵笑道:“祖帅放宽心便是。谁不想晋升,谁不想建功立业?要是真不长进,那也没有办法。辽东平定后,就是去耕种,也能持家致富不是?”

祖大寿故作洒脱地笑了两声,随意地问道:“平定辽东后,朝廷若派官员来管理地方,东江镇如何应对?”

何可纲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虽然末将知道得不是很清楚,但东江镇应该已经有了办法,或许还正在加紧实行。反正,既有的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

“这我倒是相信。”祖大寿说道:“凭东江镇的实力,朝廷确实已经难以控制。”

何可纲眉毛挑了挑,没有接这有些过分的话。难以控制是没错,可要说出来,就显得东江镇对朝廷不忠,毛文龙有割据自雄的心思。

唉,实力决定一切,自己以前还是没悟透这个道理呀!如果辽镇能与东江镇分庭抗礼,又何至于现在被吞并。

祖大寿心中自怨自艾,对身后将领们的议论也不耐烦起来,回头喝斥道:“已经加入东江镇,就都老老实实的。抱怨和牢骚有个屁用,有本事就在战场上打出了样子,别让人瞧不起。”

祖泽溥和祖可法等人不由得噤声,垂下头不敢再言语,生怕再触怒祖大寿。

何可纲微微一哂,就象没有听见,没有看到什么似的,继续陪着祖大寿闲聊,向着复州行进。

…………………

熟悉又诱人的香味冲入鼻中,毛文龙不禁连抽着鼻子,笑得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

“好,色泽红亮,看着闻着就不错。”毛文龙赞了一句,拿起快子挟起鱼肉,放进嘴中细细品尝。

从江南请来的厨子在旁恭立,脸上堆满笑容,看着这名扬天下的大帅在品尝自己做出来的西湖醋鱼。

毛文龙细品着滋味,连连点头,说道:“肉质鲜嫩,酸甜清香,口感软嫩,尽得其中妙处。”

厨子嘿嘿笑道:“蒙大帅夸赞。这是选自辽东本地的草鱼,在清水中养了数日,才去了泥腥味。”

“有心啦!”毛文龙微笑颌首,说道:“下去领赏吧!”

厨子欢喜不禁,躬身退下。

“西湖酣鱼是大帅家乡美味,也只有大帅才能识得正不正宗。”亲兵队长岳宗奇在旁恭维道:“想来林家找来的,定然不会手艺不精。”

毛文龙笑了笑,感叹道:“手艺是很好,但这鱼却不是出自江南,虽然泥腥味去得七七八作,但却少了那特别的蟹味。”

“鱼还有蟹味?”岳宗奇很是新鲜地眨巴着眼睛,说道:“下回让厨子用海鱼试试。”

毛文龙摆了摆手,说道:“南橘北枳,岂可同日而语?这已经很好,不必挑剔。”

举起酒杯,毛文龙轻抿了一口,笑着说道:“这可是正宗的江南好酒,名为绍兴槽烧,产量很低,市面上也很少买到。”

“卑职闻着很香。”岳宗奇呵呵笑着,说道:“可没咱辽东的烧酒味冲。”

随手拿过一个酒杯,毛文龙倒满,笑道:“来,你喝一杯,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岳宗奇也不客气,端过杯子先看了看,酒色微黄,酒香也不是很浓郁,慢慢喝进嘴里,咂摸着滋味。

毛文龙也不着急,喝着酒,吃着醋鱼和另一道江南名菜东坡肉,甚是惬意自在。

岳宗奇把酒杯放回桌桉,笑着说道:“大帅,这酒没有烧酒烈,但比烧酒香,喝起来还没有什么杂味。”

毛文龙笑着说道:“嗯,还是品出了些门道的。这是用黄酒压榨后的糟粕发酵而成,在浙江很出名,可出了浙江就没什么人知道了。”

岳宗奇说道:“林家送来了好几种酒,大帅要不要都品尝一下?”

毛文龙摇了摇头,说道:“不着急。本帅很喜欢绍兴槽烧,今天就这样吧!”

岳宗奇躬身退下,留下毛文龙一人自斟自饮。

毛文龙也不是贪嘴之辈,军务繁忙、条件艰苦时,吃喝也是对付。但这几年,吃的是越来越好,他也是能感觉得到的。

今天吃到了江南厨子做的饭菜,不由得泛起了种种思绪。或许是年岁大了的关系,思乡之情也会越来越浓。

“告老还乡,也不错吧!”毛文龙并没有什么紧迫感,因为他有好几条退路。

甚至于,只要他想继续留在辽东,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凭着十余万在战火中打造出来的精锐之师,连朝廷都不敢拿捏。

郭大靖也说过此事,反正在他心目中,朝廷不值得信任,皇帝不值得尊重,凡事还要自己作主。

对于毛文龙呢,辽东是他的第二个家乡。在此拼杀了近十年,既是他建功立业之地,也流过血、伤过心,永远难忘。

辽东平定,马放南山,毛文龙难道不想亲眼看着饱经战乱的辽东,得到重建和振兴,军民安居乐业,天天欢声笑语?

“或许,大靖说得对,本帅应该留在辽东,并把家人接来。”毛文龙轻抿着杯中酒,垂下了眼帘。

郭大靖的志向远大,毛文龙是知道的。平定辽东只是小目标,扫平北方边患也不会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

“本帅替你守着辽东,你就奔向那个星辰和大海吧!”毛文龙微笑着端起酒杯,一口饮尽,舒惬地吐出一口酒气。

“祖大寿那帮人明天就能赶到,让本帅先替你敲打敲打这些家伙。”毛文龙微转过头,看着供在桌上的尚方宝剑,露出澹澹的冷笑。

毛文龙与祖大寿都是挂印总兵,但毛文龙有尚方宝剑,算是压了祖大寿一头。尽管尚方宝剑并不能斩总兵,却可以问罪,将其押到京师。

何况,现在是实力决定一切,就算是祖大寿也拿着尚方宝剑,在这东江镇地盘,也不敢造次。

“大帅,兵部转回的文书。”岳宗奇进到屋内,双手呈上。

毛文龙伸手接过,展开阅看,嘿然一笑,漫不经心地放到了一旁。

虽然有所预料,但朝廷不肯派兵接防宁远,还是让毛文龙甚为鄙视。

说实话,宁远已经是鸡肋般的存在。不守吧,关门没有屏障,朝廷又该担惊受怕;守吧,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建虏已经肯定无力攻打。

“算了,就浪费三千人马,先守着宁远吧!”毛文龙心想:“等到平定辽东,广宁、锦州也要收复,和宁远连成一片也挺好。”

至于通过山海关获得物资补给,毛文龙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朝廷也不会走陆路运输。

现在的东江镇,已经全部靠海运来解决物资。

虽然大部分财力物力,都集中于今年的平辽上,但水师的舰船制造也没有停滞,只不过是压缩了生产计划。

包括毛文龙在内,很多将领都不是很理解。东江水师已经是黄渤海最强大的存在,还要增舰添炮,为了什么?

但这是郭大靖的决定,并且从个人财产中拿出银子来投入水师,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谁都不知道,郭大靖坚定扩充水师,是要与郑氏开战,先将东亚海权抢过来,再与进入亚洲的西夷大打出手,成就亚洲霸主。

这就是郭大靖的星辰和大海,在很多人连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都统称为西夷的时候,确实不为人们所理解。

…………………

几道战壕横亘,本来是东江军在塔山铺的防御阵地,现在正被将士们作为进攻的演练场。

建虏修筑的壕沟,不可能只是阻遏作用,肯定要安排士兵在其中防守。否则,只要推土填壕,就能逼进城池。

而在狭窄的堑壕内作战,建虏可能会认为能够发挥他们近战肉搏的优势。

“真正的堑壕体系应该是网状的,建虏显然还没有学到这个精髓。”郭大靖站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士们的演练,还对身旁的将领们进行传授。

李维鸾说道:“据情报,壕沟前的障碍物不少,但可以逐步清除。我军可以利用楯车和火炮的掩护,不断向前推进,直到壕沟边沿。”

“火枪加刺刀,在壕沟中确实使用不便,训练出一批近战肉搏兵,的确是英明之举。”

曲射的火炮,如迫击炮,再加上重新启用的投石机,以及手掷的炸弹,能够对战壕内的建虏造成不小的杀伤。

而且,建虏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远程的弓箭,在战壕中并不太适合。主要是射击的姿势,并暴露相当大的身体。

除非是不露头,躲在战壕内抛射,但这样的杀伤效果,肯定不敢恭维。

“这种楯车不错。”郭大靖看到了正在向战壕推进的新式楯车,竖起的木板上有射击孔,可以让火枪兵向外射击。

火枪与弓箭的对射,头上还有炸弹落下,建虏还没开始近战肉搏,便要付出不小的伤亡。

李维鸾笑道:“不过是稍加改进,一点也不费事。”

“小改进,大用处。”郭大靖放下望远镜,郑重地说道:“要发挥将士们的聪明才智,有好主意就献出来,可以发赏鼓励。”

“好,末将稍后便布置下去。”李维鸾很爽快地应着,觉得还是应该把章程弄得细致一些,免得乱套。

郭大靖已经向兵工厂发出命令,并向民间铁匠发出了定单。按照他设计的图纸,打造堑壕棒、堑壕刀,还有防护用的钢制臂盾。

这批武器装备并不需要太多,按郭大靖的估计,两万套就足够了。训练时分批使用,作战时只用于近战部队。冷兵器的特点,便是能够重复使用。

而且,在狭窄的战壕中厮杀,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招数,训练起来也不复杂。就是火枪兵多掌握一项技能,也是很好的事情。

李维鸾藏着自己的心思,那就是充当平辽的主力。至少要能参加攻打辽阳、沉阳的战役,还要打得漂亮。

郭大靖亲临前线,正是右协的机会。让郭帅看看,右协不光擅长防守,进攻也不差。

何况,能够得到郭大靖的亲自指点,也能让他放心,在攻城作战中,自然会优先考虑右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