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五百一十三章 水师绕袭,致胜之招

逆天换明 第五百一十三章 水师绕袭,致胜之招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8:57 来源:笔趣阁

相对于普通将士的训练和轮假休息,郭大靖虽然没有付出太多的体力,但脑力劳动却要累上很多倍。

离计划中的大反攻,已经不过是三个来月的时间,越是接近胜利,他越是不能放松。

亲情暂时放到一边,只能保持书信往来。郭大靖希望这是最后的别离,明年就能家人团聚、安享太平。

河水在静静地流着,船只的帆樯林立;水草细长,顺流俯仰,仿佛在向人们欢快地打着招呼。

张焘等将陪在郭大靖身边,指点着,介绍着水师的准备情况。

“根据勘测的水文情况,以及搜集的历史上的水运数据,水师已经准备了适航的船只上千艘,一次载运两万余人,以及相当数量的辎重物资,应该没有问题。”

张焘指了指泊于河中的大船,说道:“那十余艘大舰上装裁着千斤红夷大炮,其余的中型舰船还能布置迫击炮,可对岸上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即便是大船,能在三岔河和浑河、辽河航行,也不能与海上的巨舰相提并论。装载的火炮,也不过是几门而已。

郭大靖连连颌首,赞道:“很好,这将是一支奇军,给予建虏致命的打击。”

目前对建虏的攻势主要在辽南和辽东,也就是南面和东面,吸引着建虏的绝大部分兵力。

如果从西面的广宁进攻建虏,倒也能做到,把步兵调动过去就行。但郭大靖认为这样不够突然和隐蔽,达不到袭攻的目的。

东江军的水师在黄渤海是没有敌手的存在,不充分利用,对不起郭大靖对水师的投入和期望。

况且,正如郭大靖所说,水师载兵直插敌后,将是给予建虏的致命一击。

从辽南到辽东,东江军全面发动后,将牵制住绝大多数的建虏,沿浑河直插辽阳沉阳之间的水师,建虏如何抵挡?又拿什么抵挡?

辽阳之战便是决战,建虏已经集结了数万人马。如果能切断其退路,聚而歼之,郭大靖的灭虏计划便成功了大半。

“粮弹物资正在向牛庄驿运输屯积,你们把指挥部也设在那里。”郭大靖沿着河岸缓缓走着,开口说道:“至于攻袭的部队,现在还不着急集结。”

进攻的突然性要保证,人马的调动便不宜太早。尽管在情报侦察方面,建虏已经落了下风。

反正军队都集结在海州,离牛庄驿近得很,调动起来也快得很。

“建虏有机动兵力,穿插的部队可能会与其遭遇战斗。”何可纲在旁提醒道:“如果沉阳建虏再出动,战斗会很激烈。”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何将军所虑极是。水师出动的时机至关重要,关键还在于我军主力攻打辽阳,是否能够牵制住建虏的大部。”

停顿了一下,郭大靖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如果不是水路久未使用,情况并不明朗,水师可直捣沉阳,甚至是到达抚顺,将辽沉建虏的退路全部切断。”

浑河自东向西,流经清原、新宾、抚顺、沉阳、辽中、灯塔、辽阳、台安、海城、大洼、大石桥、营口等地,在辽东湾注入大海。

可惜,正如郭大靖所说,航道久未疏浚,久已荒废,航行得越远,情况越是复杂难测。

所以,反复研究考虑后,才制定了水师北上,在辽阳沉阳之间登陆,切断两地建虏联系的作战计划。

虽然谨慎保守,却最是稳妥,这也符合郭大靖的脾气禀性。

何可纲的担心有些道理,但在郭大靖看来,却未必如此。

因为,总攻是全面展开的,辽阳、连山关、鸦鹘关,甚至是本溪,都将遭到东江军的进攻。

这样的多点进攻,充分发挥东江军的兵力优势,也把建虏的人马牵制殆尽。甚至于,建虏所预备的机动兵力,也要投入到其它战场的厮杀。

到那个时候,穿插兵团勐然发动,就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使战局一下子就明朗起来。

对于郭大靖的遗憾,张焘耸了耸肩膀,稍显无奈地说道:“勘测探查航道又不能大张旗鼓,以防建虏有所警惕。能到沉阳,已经是极限了。”

张焘是希望直捣沉阳,建此奇功的。但郭大靖认为过于深入,粮弹携带有限,有些冒险。

已经是胜利在握的局面,采取稳妥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意外,是郭大靖和毛文龙的原则。

何况,还有辽东方面的包抄,建虏疲于应付,遭到重创,或是歼灭性的打击,已经基本成为定局。

到现在这个时候,郭大靖已经不太担心建虏大迁徙了。种的庄稼不收了,跑到北方苦寒之地饿死吗?

郭大靖笑了笑,慰抚道:“建虏败亡几成定局,不必冒险。水师将是东江镇走向世界的倚靠,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后头呢!”

又是星辰大海嘛?张焘笑着看了郭大靖一眼,还是不太明白他要领导东江军,或者是带着水师走向哪里?

“西夷又弄到了三艘夹板船,本帅已经连船带炮都买下了。”郭大靖岔开了话题,也算是安慰一下张焘,“一两个月后能到旅顺,你去检验接收一下。”

不管西夷是造的,还是抢的,郭大靖管不着,也不想管。扩充水师力量,是他贯彻始终的发展策略。

海洋上的敌人最多,也都很强大。郑家、西班牙、荷兰,甚至是刚刚进入亚洲的英法,都将是他要战胜并驱逐的对手。

而平定辽东,不过是他马上要完成的小目标。北方的广阔陆地,南方的无承大海,他的野心早已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能够被郭大靖看中并买下的夹板船,至少也要有十几门火炮。张焘相信郭大靖的眼光,小型舰船已经完全看不上了。

“这样的话,水师已经有了二十四艘远洋舰船,火炮数量也将突破四百门。”张焘咧嘴笑着,如数家珍地报着数。

何可纲目光一凝,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郭大靖和张焘。对于东江水师,他了解得不是很多,只知道在渤海,东江水师已经是无敌的存在。

可听到四百门红夷大炮,不禁大为震惊。他是真没想到,东江水师的实力恐怖如斯。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离咱们的目标还差得远哪,争取五年完成吧!”

要与郑家争雄,郭大靖认为至少要有七枚十艘夹板船,百多艘中型船,火炮总数达到一千五百门以上,才有胜算。

要知道,郑家号称有千艘战舰,三四万的军队。

尽管郭大靖认为郑家水师在舰船的大小,作战战术,以及载炮数量上,已经远逊于西夷,只能靠数量取胜,可依然不敢轻敌。

不打无把握之仗,也是郭大靖的原则之一。但别人却不明白他对水师的持续投入,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明白的事情多了,郭大靖早已习惯,用不着解释,解释了估计也听不懂。

眼界的不同,注定了会有这样的结果。别人盯着辽东,郭大靖已经看穿了整个大明;别人看到大明,郭大靖已经开始转向了东亚的格局。

步步领先,所有人都要步其后,追都追不上。建虏算什么,在郭大靖眼中,已经是苟延残喘,就等灭亡的跳梁小丑。

“五年嘛?!”张焘咧了咧嘴,倒不是自己为难,而是觉得投入太大,为郭大靖感到肉痛。

要知道,扩充水师的费用并不能从东江镇出,至少是不能全出。

这不象陆军,打下地盘就能获得收入,土地就是财富嘛!水师上哪找收益去,完全就是白白的投入。

郭大靖看着张焘的表情,呵呵一笑,显得信心十足。

投入就有产出,但要从长远来看。击败郑家,垄断海贸,那就是金山银山;再驱逐西夷,南洋肥沃的土地,各种矿产,用金山银山已经不足以形容。

况且,平辽之后,辽河、浑河、太子河的航运一开,那也是挺可观的收入。

郭大靖当然不会满足这些,对于经营和生意,除了倭商,还有蒙古诸部。七拼八凑之下,他再补上一些,也就够了。

至于和郑家抢海贸生意,郭大靖不想过早地打草惊蛇,也只能忍痛放弃。

“幸好是河上行船,穿插的部队不担心晕船的问题。”何可纲不好打听什么五年计划,只好岔开了话题。

张焘点着头,说道:“一直想扩充海军陆战队,可钱粮有限,只能等平辽之后了。”

平辽之后要裁军,转向重建和生产。便可以先从各部中挑选熟习水性的官兵,把海军陆战队充实起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消灭建虏,海军陆战队即便建成,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白白耗费钱粮。

“事有轻重缓急,还要感谢张将军的理解。”

郭大靖环视众将,缓缓说道:“虽然历次作战都是陆军立功,可在背后,却少不得水师的大力协助。运兵运粮运弹药,却从来不争功。”

张焘连连摆手,说道:“不过是些后勤的辅助工作,比不上陆军袍泽战阵厮杀,流血牺牲。”

郭大靖也不是没为水师请功,旅顺堡绕袭战、遵化大捷、攻占镇江堡等等,都有水师的份儿。只不过,相对于陆军,功劳要小很多。

即便如此,水师在东江军中的地位也稳步攀升,越来越成为独立的部队。要知道,在以前的东江军中,可分得不是那么清晰。

水师也一直是从属地位,在陆军看来,就是由水手组成的运输队而已。

谁让建虏没有水师呢,想打海战,不可能。来个登陆作战,所用的也是步兵和骑兵。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郭大靖正色说道:“张将军不必妄自菲薄,水师在平辽之后,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建功立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提振水师的士气,是郭大靖作出这样表态的目的。别人不是很清楚,这也是他发自内的激励。

同时,针对郑家的情报工作也已经展开。在林家的帮助下,东江镇的谍探正在逐渐在江南立足,开始汇报工作。

尽管这些谍探也不知道他们所打探的消息,对东江镇有什么作用,针对的又是哪个敌人。

但郭大靖却已经从越来越多的繁杂情报中,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比如郑芝龙已经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根据地台湾,在晋江安海镇建置豪华府地。

而此时,郑芝龙的势力还没有到达鼎盛,与荷兰人还没有爆发大的冲突。

这让郭大靖产生了危机感,如果拖的时间太长,恐怕五年的建设,水师也未必能够超过郑家。

而有利的优势则是敌明我暗,郑家不会想到,远在辽东的东江水师,会成为他们最强劲可怕的对手。

来一次奇袭作战,摧毁郑家舰队的主力,在郭大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雏形。具体的操作,却还需要更多的情报支持。

不急,待郑家解决了南方沿海的海盗,击退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好由东江军水师坐享其成。

这不是什么卑鄙,而是大势所趋。凭郑家的眼界和见识,不会把拓展海疆作为己任。而他们最看重的赚钱,郭大靖认为只是次要的。

赖在台湾的荷兰人,在吕宋屠杀华人的西班牙人,郑家都不会主动去收拾,也只要等郭大靖去捍卫领土、彰显国威,并主持正义。

“山东巡抚还没有批复青岛港的扩建。”张焘突然想到一事,向郭大靖汇报道:“登来巡抚孙大人,倒是给予了在登来行船的方便。”

郭大靖眯了下眼睛,冷笑一声,说道:“山东巡抚余大成是吧,待本帅上奏朝廷,让他滚蛋回家。”

众将为之侧目,没想到郭大靖如此狂妄,竟要罢去一省巡抚。可了解郭大靖脾气禀性的却知道,这不是信口开河的吹嘘,必是已有办法。

没错,郭大靖对这个余大成早已看不过眼,已经筹谋思虑,要让这家伙罢官去职。

这个朱大成是袁崇焕的崇拜者,在建虏围攻京师时,为兵部职方主事,曾入诏狱与袁崇焕接触,劝其写信召回东溃的关宁军。

但这个家伙也是个无能之辈,在巡抚山东时,对白莲教的作乱和逃兵事件,都不能处理。

或许因为袁崇焕的关系,朱大成对东江镇很不友好。但东江镇风头正劲,他又不是东江军的顶头上司,只能在小事上为难使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