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五百一十七章 多尔衮视察,辽东作战布署

东江镇不仅有毛文龙,还有年轻气盛的郭大靖,打起仗来不留情,杀起建虏无比凶悍。

多尔衮暗自叹了口气,基本破灭了幻想,但还得继续维持着表面上的镇定。

除非东江军因为缺乏作战物资,导致行动中断,或者是其它的什么意外情况发生。

“还要继续迁移族中老弱妇孺,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多尔衮沉声吩咐着苏克萨哈,“秋收时,他们出不了多少力;战事不遂,他们又会成为撤退的拖累。”

春耕前便迁移了一批,为了减少压力,多尔衮暗中下令,在这几个月中,陆续又迁走了几批。

但劳力还是要留下的,连壮妇在内,秋收时还要依靠他们。军队被牢牢牵制,恐怕抽调不出多少人手。

粮草物资对于建虏来说,同样是极为重要。没有物资作支撑,怎么能保持与东江军的对峙?没有饭吃,建虏将不战自败。

苏克萨哈躬身应承,心中也是无奈加凄苦。

再怎么暗中进行,也不可能瞒得太久。其它各旗早就知道,只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是否迁移,取决于旗主的决定。

人心浮动是肯定的,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提前准备,总比仓促行事要好得多。

只要还有人在,就算丢掉了辽东,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反正,辽东也是他们抢来的。

可不舍得放弃辽沉,不想再回到北方的苦寒之地的旗人,却不在少数。象满达海等年轻的旗主,更是舍不得之繁华之地。

当然,多尔衮也知道骤然撤出辽沉的严重后果。后金集团将分崩离析,蒙古诸部离心离德,只剩下怨言满腹的满人和铁杆汉奸能够誓死追随。

说白了,他也是左右为难,十分的矛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还存着一丝侥幸心理罢了。

道路旁满眼的绿色,庄稼长势甚好,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篷勃生机。田地里有劳作的人,见到汗王大旗,纷纷跪拜。

多尔衮心情稍好,指点着,与随从们说着话。

如果能顺利渡过秋收,与东江军的对峙就又多了几成把握。没有粮食,饿也把后金饿垮了。

“今年的年景很好。”宁完我在旁拣着好话说道:“敌人想必也能收获不少,但他们一来在扩军,二来在招揽移民,粮食物资应有缺口。想持续作战,困难极大。”

多尔衮知道这是在安慰他,东江军的人口不断增加,这本身就是持续增加的压力。后金倒也想人多势众,想耕种生产作战都不耽误,可做不到啊!

“袁崇焕吹嘘五年平辽,东江镇又进一步,以三年为饵,使朝廷全力支持。”多尔衮缓缓说道:“现在更是变本加厉,要在一年内平辽。”

冷笑了两声,多尔衮说道:“只要顶住东江镇的秋后勐攻,明廷的态度便会大变。毛文龙啊,下场会比袁崇焕更加悲惨。”

这有两分实话,其余的全是发泄和诅咒。对于能不能顶住勐攻,多尔衮暗自迁移人口,就已经说明了他缺乏自信。

只不过,狠话还是要说,让手下听听,也能振作点士气,更显出身为汗王的高瞻远瞩。

自我安慰着,自我吹嘘着。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壮胆打气。包括多尔衮在内,心里都清楚目前局势的恶劣。

离辽阳不远,豪格和阿济格率领众将出城前来迎接。多尔衮勉励赞扬一番,在众人的陪同下进入辽阳城。

没有去安排好的住处,多尔衮马上就率人登城,查看防御工事的构筑。

以壕沟阻隔,不使东江军的远程火炮直接打到城内,这是建虏防御的主旨所在。同时,利用战壕减弱敌人火炮的杀伤,与敌肉搏近战。

城外,壕沟纵横,绵延不断,足有三四里的厚度。城头上,大大小小的火炮布放着,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城外。

“城内军民全部动员的话,有三万余人。”豪格对这个小叔虽然怨恨满腹,但人在矮檐下,也不得不低头。

何况,后金什么形势,他也心知肚明。现在,怎么样都不是闹内讧的时候。豪格表面上鲁莽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个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家伙。

历史上与多尔衮争夺汗位时,便犯了这个毛病,手握实力强大的两黄旗在手,又有名分,却痛失汗位。最后,更是被多尔衮整死。

辽阳城中只有不到两万的八旗部队,可到了被围攻死战的时候,全体居民也要上城助战。

而在辽阳以北,也就是辽沉之间,还驻扎着两万精锐,以收内外夹击或是配合作战的效果。

“为防敌人火炮轰击,在城内纵火破坏,战时会用水打湿房顶。”豪格继续介绍着辽阳城的防务,“粮草弹药的仓库,也都作了防火的布置,尽量减少损失。”

多尔衮微微颌首,赞道:“你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对辽阳城的布置本汗王已经看过,十分周到。”

伸手指点着城外的壕沟,多尔衮接着说道:“近战肉搏本就是我建州勇士之长,只要降低敌人火炮的杀伤,敌人必将陷入惨烈厮杀,血流成河。”

豪格沉吟了一下,说道:“拼人的话,关键还在于兵力的多寡。敌人在兵力上,已占据上风,此战甚为难打。”

当然难打,但多尔衮也没有办法。虽然勉强又拼凑出了与东江镇对峙的兵力,但放宽年龄限制后,必然导致整体战力的下降。

“只要众志成城,我大金定然能击败东江军。”多尔衮很没有营养地鼓励道:“沉阳还有一批火炮会很快运到,连带操炮的汉兵。科尔沁等部也将出兵助战,在兵力上会有很大的弥补。”

豪格点了点头,多说无益,集中了大量精锐的辽阳之战就是生死之战。若是敌人兵临沉阳,那基本上已经战败,守不守都关系不大了。

“留有反冲击的通道,不是死守,这很好。”多尔衮对防御的布置又加赞赏,说道:“敌人若敢四面包围,便是掉入了陷阱。兵力分薄之下,将给我军的凌厉反击创造条件。”

如果能够利用骑兵的机动和冲击,抓住对手的破绽,给予强有力的打击,建虏当然不能放过。

这也是豪格等守军所想,有底气在辽阳驻守。十则围之,显然,东江军不仅做不到十倍,连两三倍也很困难。

如果贪心不足想要包围全歼,兵力分布四面,便会显得单薄。前后夹击,或是择其破绽反击,倒是真有可能使得敌人全盘崩溃。

所以,豪格要没有与城共存亡的想法。他也认为,如果难以守住,全身而退还是能做到的。

豪格咧嘴笑了笑,说道:“我建州勇士在骑射,在近战,都占有优势。虽然敌人火力强悍,但也有我军发挥的机会。”

多尔衮颌首赞同,不吝赞美,还赏赐了豪格等守城将领很多财物。这是视察的应有之举,提振军心士气,不能光靠红嘴白牙。

但相对于东江镇的战后优待政策,建虏只集中于军队,却不是针对全体军民,更不是为了长远打算。

财物总有花完的时候,可土地对于老百姓,却是能够持久,甚至是世代操持的职业。

更好的生活,更安心富足的生活,离得并不遥远,只要平定辽东,便能够最终得到。

无疑,对于东江镇军民,这就是值得为之付出,为之贡献,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事业。

韩仲再次勒转马头,眺首回望时,已经看不到妻儿的影子。他的目光变得坚定,纵马向着远方奔驰而去。

战前的最后一次休假,留给他的不仅仅是妻子的温存,儿女的听话敬重和亲近。更让他意识到了奋斗的价值,浴血沙场的意义。

从最初从军的报仇雪恨,或者是混口饭吃,到现在的为了自己和子孙谋福祉,思想意识的升华,让韩仲浑身充满了力气。

而同样被激励鼓舞的,还有正在经受郭大靖校阅的辽东部队。

作为巡查的最后一站辽东,郭大靖在凤城、镇江等地短暂停留,视察了后协、特战营等部队的训练和准备情况,并在镇江堡召开了全体将领的作战会议。

情况是满意的,信心是笃定的,辽东兵团将在连山关、平顶山、孤山六堡一线展开进攻,攻克本溪和鸦鹘关,从而东攻辽阳,北攻沉阳的有利态势。

从各方的情报看来,辽阳是建虏防御的重中之重,集结了大部分的主力。而在辽东的连山关这一线防御,建虏只有不到两万人马,且分散各处。

“连山关是建虏在辽东的防御重点,差不多有一万精锐人马驻守。辽东兵团的总兵力接近四万,虽然有碾压之势,但本帅却另有布置,不要急于攻取。”

攻破连山关,相当于在建虏防线上中央突破,可续攻本溪,然后便有两个选择,西攻辽阳,北攻沉阳。

但郭大靖要稳住辽沉地区的建虏,便不想逼迫太急。突破连山关,则肯定会对建虏造成震动,甚至影响到多尔衮接下来的战斗布署。

“孔将军,樊将军,你们率部逼近连山关,不要急于进攻,牢牢牵制住建虏的守军。”

孔有德的后协,樊化龙的飞骑,两万对一万,可立于不败之地。全力进攻的话,甚至有希望攻克连山关。

“特战营和朝鲜义兵两万多人,从宽甸地区向北渗透攻击,先夺孤山六堡,再沿太子河西进,攻打本溪,包抄连山关守军的后路。”

除了连山关驻守精锐建虏外,其它地方的守军,要么年纪大,要么还是少年,在战力上要差了一截。

加上沉阳留守的万八千人马,七万已经是建虏动员后的全部兵力。但在实际战力上,却仅相当于全盛时期的三四万。

当然,建虏由攻转守,据守城池和要隘。在某种程度上,却能够弥补尴尬,掩饰形势上的恶劣。

郭大靖转向孔有德和樊大临,微笑着说道:“牵制建虏也要防备其反扑,同时把总攻的准备做好,友军包抄到位后,便发动雷霆一击,以最短的时间破关。”

孔有德躬身拱手道:“末将省得。立稳阵脚后,便攻击其城外壕沟,使火炮能随时发挥威力,只等友军包抄到位。”

攻城的利器非火炮莫属,水师舰船上的红夷大炮拆下来大半,分派给各部队使用。二十多门轮番轰击,足以摧毁敌城。

迫击炮和火箭射程虽远,但对城墙的破坏力却远远不够。

当然,这也主要是没有可靠的触炸引线,只能使用延时引信所导致的弊端。

不过,几百颗炮弹或火箭对于城内敌人的杀伤,以及房屋仓库的毁坏,还是可以期待的。

东江军各协的兵力没有大的增加,但炮兵却占到千人以上,各种火炮两三百门。

即便是飞骑枪骑混编后的骑兵营,也携带着相当数量的火箭,一次投射能达到两百枝。

这是完全彻底地以火力取胜,不管是攻打城池,还是与建虏骑兵野战,就是狂轰滥炸为主基调。

冯西建笑了笑,说道:“孔将军既如此说了,我军定然不敢让孔将军久等。”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这只是目前的作战计划,还可能会有所调整。毕竟,敌情也会变化,不能刻舟求剑。”

“但有一点。”郭大靖强调道:“只要准备充分,只要战力强横,处于颓势的建虏再如何变化,也难改失改的命运。”

发动总攻的次序也是有讲究的,先是辽南主力攻克鞍山驿,兵至辽阳城下,看死最大的一坨建虏,并伺机由水师穿插,切断敌人退路。

然后才是辽东的军事行动,特战营和朝鲜军队先包抄,孔有德所部则牵制住连山关的守敌。

从要达到的目标看,这就是两场围歼战,对象则是辽南和辽东的两大坨建虏。

如果成功,建虏的有生力量就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即便多尔衮率部马上北窜,建虏残存的力量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构成威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