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 第四百五十一章 野心勃勃

张季闻言惊喜交加道:“叔父可是准备收服夷洲?”

刘益道:“不错,尔可有问题?”

张季拍着胸脯道:“叔父放心,小子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这时张季脸上不禁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看着张季那稚气未脱的脸庞,刘益才突然意识到眼前这小子还未满十八岁呢。

“叔父,咱们何时出发?”

张季感觉自己已经迫不及待了。

刘益笑道:“着什么急,如今可是大风季节,某计划九月出兵……”

……

长安城东十里亭,大队人马正在此地停驻。

路人们见状要么远远绕开,要么耐心等待大军离开。

今日乃是安东都护韩奉,吉林侯张旭离京之日。

大将军张越亲自送两人至十里亭。

张越举起酒杯对韩奉道:“此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聚……安东一地就托付韩公了……”

韩奉也举起酒杯道:“大将军还请多多保重,奉一定不负所托!”

众人闻言皆是以为是张越托韩奉照顾张旭。

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几人知道,张越所言的并非张旭之事,而是征服倭岛。

这一次张越交给韩奉最重要的任务有两个。

一个是从东面压迫匈奴人的生存空间,第二个则是打造海船,征服倭岛。

至于张旭的长春封国如何发展,张越已经决定不再插手。

有了八万移民,三千骑兵以及足够的财力支持,张旭若还不能把长春发展起来,那张越就只能放弃他了。

与韩奉说完话之后,张越这才走到张旭面前。

“尔如今亦是一国之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靠尔自己了!”

张旭道:“小子绝不会让大人失望……大人也当多多保重!”

张越心中此时也动了情,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拍了拍张旭的肩膀。

“记得多给尔母亲写信!”

“大人,请多保重!”

说着话,张旭已经跪倒在地,脸上也流出了泪水。

张越见状道:“大男人哭哭啼啼的像什么话,赶紧起来!”

“诺!”

张旭答应一声,从地上爬了起来。

随后他对一旁的张焕道:“大兄,家中就拜托大兄了……”

张焕道:“仲弟放心……”

张旭点了点头,强忍着泪水,翻身上了马。

……

张旭等人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上后,张越这才对张旭道:“回吧!”

张焕忍不住道:“大人既然舍不得旭弟,何不把旭弟诏回长安?”

张越叹息一声道:“苍鹰已经长大,是到了飞翔的时候了!”

张焕闻言若有所思起来。

这时张越道:“尔也将大婚了,如今准备的如何!”

张焕闻言脸上微微一红道:“此时皆是母亲在准备,小子也不甚清楚。”

张越见状哈哈大笑,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待他回到大将军府,杜陵等人已经等待多时。

“拜见大将军!”

杜陵向张越拜了一拜,随即取出了一本奏本,递给了张越。

“大将军,这时陵与国子监诸贤制定的大汉书院计划,还请大将军一观!”

张越闻言面露惊喜之色道:“善,杜公请安坐。”

“来人,上茶!”

张越向左右吩咐一声,随后就迫不及待的翻阅杜陵的计划。

杜陵的计划书相当细致,张越整整看了一个时辰才看完。

按照杜陵的规划,未来的大汉教育体系,将由地方和中央两部分组成。

地方之学包括乡学,县学,郡(国)学,州(都护)学。

中央之学包括太学与国子监,另外还有正计划建立的武学。

在杜陵的设想中,大汉子民七岁就应该入学。

首先在乡学进行学习,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未合格者可继续学习。

考核合格的则升入县学,在县学学习三年后,进行考核。

考核优秀者入郡(国)学,未通过者逐退。

郡(国)学习时间同样为三年,完成学业即可担任地方斗食吏,或是入军中任什伍长。

郡(国)学学业完成后,将进行一次大考,大考第一等学员入中央三学(国子监、太学、武学)。

第二等学员入州(都护)学,第三等学员可继续留校学习。

三等以下的学员,则将被逐退。

张越思忖一番后,决定这个体系不错。

“杜公可有计算过,若是实行这个体系朝廷需费几何?”

杜陵对此早有准备,他胸有成竹道:“若是所有开支皆由朝廷支出,每岁约需五十万万钱!”

杜陵此言一出,左右之人皆是在心中惊呼不已。

大汉如今的岁入虽然已经比孝武皇帝时增加了一倍,但也不过堪堪达到二百万万而已。

这个岁入比起后世的大唐都还要少一些。

如今杜陵一开口就是五十万万,怎么不把众人吓一跳。

张越此时却是露出笑容道:“如此大的支出,却是朝廷无法长期承担的,杜公恐怕早有定计了!”

杜陵微微一笑,“陵就知道瞒不过大将军!”

张越哈哈一笑,望向杜陵等待着他的下文。

杜陵喝了口茶道:“大将军,陵以为书院的实际开支用不了这么多实际只需要八万万至十万万钱!”

杜陵此言一出,就听到左右之人吁气之声。

杜陵心中暗自发笑,面上却不露声色继续道。

“如今各县、乡皆有不少公田,陵以为可以划拨一部分公田予书院……如此但大大降低书院开支……”

“除此之外,还可以号召地方豪强对书院进行赞助……每岁刻碑以记……朝廷每三年对贡献多者下令褒奖……行文天下……”

“如此多管齐下,当可大大减少书院所需开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还望大将军察之!”

杜陵言罢,郑重的向张越拜了三拜。

张越坦然的受了杜陵三拜后道:“杜公所言甚是,书院之事越必行之,只是其中还有颇多阻碍,还需一一化解……”

杜陵再拜道:“此事若成,大将军之功当不下于尧舜!”

张越笑了笑,摆了摆手:“越自是不敢比古之先贤,但愿千年后还有人记得某之名姓!”

杜陵再拜道:“大将军之名,必流传千古……”

……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杜陵拜访张越,并提议在全国建立教育系统的事,如同风一样迅速吹遍了长安。

并且还以极快的速度向整个天下扩散。

说到之处,上至贵族豪强,下至贩夫走卒皆是议论纷纷。

“二三子可曾听闻杜公向大将军提议办学之事?”

“此事如何能没听闻……据言一年可是要花费五十万万钱的……”

“昊天上帝啊,五十万万钱,那是有多少……”

“多少,把咱们亭里的仓库堆满了都放不下……”

“这么多钱,干什么不好……弄什么书院……”

“就是就是依我看,那唤什么杜陵的就是吃饱了撑的……”

“也不能这么说……老嫂子,这书院要真弄起来……家中小子们可就有出路了……”

“有啥出路……前些年县中还不是建了书院……那书院那是咱们这些人家可去的……”

“这次可不一样了,这次可是所有小子都得去……”

“是呢,听闻只要家中小子到了七岁都得入学……”

“呸,这大将军也是吃饱了撑的……这不是活生生让家中少了一个劳力……”

“大嫂子竟然大将军也敢骂……”

“骂了又怎么样……难不成就为这点事就把老娘发配身毒……”

“美的你,还想去身毒……最多把你送去闽越给野人暖被窝……”

“你这个小娘养的……也敢调戏老娘……找打!”

整个大汉乡间到处都可以听见百姓对学校的议论。

诸博士贤良文学为此事也分裂成了两派。

一派是支持张越杜陵建立教育体系,认为这样方可教化天下,达到古之圣贤追求之事。

反对者就比较复杂了,有的人认为自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这读书之事亦是礼,是士的特权,即使是孔夫子也会不教导平民。

有的人则认为士农工商应该各行其道,黎民百姓只要做好耕战之事就足够了。

学习和治理国家这样的事只需要士大夫们就足够了。

还有一部分人则纯粹是因为钱财的问题。

他们认为此事太过糜费,与其花这么多钱在看不到结果的事上,还不是投入到其他方面。

太学与国子监诸博士以及贤良文学们为此事可谓吵的不可开交。

每三日双方都会在太学或者国子监对此事进行专门的辩论。

博士们这样,国子监与太学的学子们自然也是如此。

双方各自引经据典对此事争论不休。

就连皇帝的经延也没有避开这一话题。

主讲官们一抓住机会就向皇帝灌输自己的观点。

皇帝刘贺私下里都对此吐槽了好几回。

这其实正是张越希望看到了,这其中也存在他推波助澜的情况。

众人都在对时候在全国推行杜陵的教育计划时,张越终于完成了一次暗度陈仓。

这年六月,张越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上林苑中建立了与国子监、太学并立的中央武学。

汉军中着名的将领,比如赵广汉、赵充国、韩增、韩奉、张安世、刘益、郭开、傅介子、苏武……都被张越聘为武学博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