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 第三百三十九章 马踏乌桓

良久之后,久未发言的冯奉世起身道:

“君侯,诸公!某以为安息帝国与贵霜王国皆是我大汉需要面对的挑战。”

“我大汉若是欲西进,必然将与安息发生冲突,这个是无法避免的……”

“同样大汉若是欲往南扩张与贵霜人的冲突亦不可避免……”

“往西有丝路之利、往南有身毒的财富,这些都是大汉和我西域都护难以割舍的东西……”

“以某之见,大汉最好的选择是挑起贵霜与安息帝国的战争,并尽量维持两国的平衡……”

冯奉世说完之后,潘弘起身道:“冯公所言颇有道理……丝路之利和身毒之利都是大汉不可放弃的……”

“但大汉若是故意挑起贵霜与安息的战争,某以为现在是不可取的……”

“贵霜与安息皆是大国强国……我西域都护现在还需投入大量精力在匈奴人身上……”

“我西域都护虽强但亦无法维持四线作战……”

潘弘说完后,郭开也出言对潘弘的观点表示支持。

随后韩江与耿恕两人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两人皆认为,西域都护在解除匈奴对北面的威胁前,不应该再西面卷入新的战争。

蔡汀随后又提到了长安之事,“皇帝年已渐壮,若是皇帝彻底掌握大权,西域还需要面对来自长安的问题……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

众人经过七日的讨论后,最终基本达成了一致。

“如此在解决匈奴人的威胁前,维持安息与贵霜的现状乃是大汉最好的选择。”

张越最后总结道。

……

众人在休息一日后,再次齐聚会场谈论军制度的改革。

至于最后一个军制改革的议题众人皆感觉确实应该有所改变才是。

多次的战争中一众将领皆已发现如今的军制之中的不便之处。

西域汉军如今的基本编制是部曲。

因为几番扩军西域诸部如今都是处于满编的状态。

一部汉军拥有五千多人,可是一曲却只有五百人。

部曲之间虽然有两司马一职务,但指挥协调起来还是有诸多不便。

实际上四大节度使早就有改变军制的想法,只是在此事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范忌讳之事,因此也都只能在心中想想。

“君侯军队改制自然是好事,只是长安那边却不好办啊!”

耿恕面带凝重之色。

众人闻言也是露出同样的表情,显然对张越能否说服长安并不报太大的信心。

张越看了看众人,面带微笑道:“诸公不必悲观,说服长安之事交给某即可……”

张越虽然如此说,但大部分人却并不抱多大希望。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军队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军制同样是如此,这是一国最重要的权力。

军制可以说是一条红线,谁都不敢轻易触碰。

即使是先秦战国之世,诸国也是不会允许将领或者地方自行改变军制的。

多数时候,试图改变军制就等同于谋反。

“君侯,此事还是先上奏于长安吧!”

傅介子出言劝说道,傅介子在说这句话时,心中隐隐有一丝不安。

傅介子说话后,耿恕亦道:“君侯傅公所言甚是,军制还是不要触碰为好!”

刘益此时道:“陛下与大将军亦有些更改军制……某以为可先制定一个计划上奏于长安!”

赵广汉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道:“刘侯所言甚是,此事还是先上奏长安为好!”

赵广汉言罢,众人亦纷纷附和。

张越此时面带微笑的道:“诸公所言甚是不过某以为欲说服大将军与皇帝咱们也不能空口白话……”

刘益出言问道:“君侯可是有意先行找一地进行实验?”

张越满意的看了看刘益:“不错某意是以新立的达罗比荼国为实验……”

“达罗比荼国乃是新立之国,其并未受大汉册封,正好可行新军制以观其效……”

赵广汉闻言击掌赞同道:“大善,君侯高明,如此即可不落人口实,又可检验新军制……善……大善……”

耿恕听说不是直接在西域都护行新军制,也支持道:“如此甚好,只是达罗比荼国的军制,变动亦不可太大才好……”

韩江则直接出言询问道:“君侯打算在达罗比荼行何种军制?”

韩江此言一出,众人都把目光转向了张越。

众人此时都很想知道张越的新军制是什么样的。

张越微微一笑道:“诸公某之意乃是效彷周时军制,在部曲之间恢复“师”制!”

张越此言一出,众人瞬间明白过来。

郭开点头道:“恢复师制这是一个好办法,在部曲之间增加“师”这一编制,确实可以更有效的指挥军队……”

耿恕也道:“若是在部曲之间增加“师”,在大战中指挥将更加便利……”

傅介子这时也赞同道:“君侯高明,此乃恢复周制,此事若传回长安,某以为贤良文学们怕是都要为君侯摇旗呐喊啊……”

一直没有说话的潘弘这时道:“周时以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

“周时一旅与大汉一曲相当,君侯欲以几曲为一师?”

张越道,“某亦以三曲为一师,三师为一部……公等以为如何!”

郭开思忖一番后道:“骑兵冲阵一般为前后两列……如此不若以四曲为一师,一部分为两师,另外两曲作为后备之军……”

赵意在自己面前的纸上计算了一番道:

“某以为还是以三曲为一师更佳……”

赵意出言后,众人有的支持郭开,有的支持张越和赵意。

在坐之人皆是宿将,张越提议进行一次兵棋推演,看看实际效果到底那个更好。

众人闻言皆曰善。

既然众人都没有意见,张越立即让人送上了兵棋推演的用具。

最后众人经过多次推演后发现一部两师制更适合骑兵作战。

而一部三师制度则更适合多兵种联合作战。

经过这一番推演,众人最终一致同意在达罗比荼国实行三曲一师,一部三师的制度。

以后若是长安同意进行军制改革,则三师制与两师制并存。

最后傅介子又提议先以刘益的名义上奏长安,由刘益负责在达罗比荼国试行新军制。

张越在思忖一番后同意了傅介子的提议。

随后傅介子以刘益的名义起草了一份奏书……

讨论完这三件大事之后,接下来众人又一起讨论研究了其它各种问题。

大会结束后众人纷纷回到自己的驻地。

……

元凤三年二月,振武节度使耿恕领三万骑出尹吾。

随后河西节度使路博德领两万骑出居延。

朔方节度使赵充国领三万骑出五原。

三路大军共计八万骑再次扫荡漠北草原。

得知消息后,虚闾权渠单于一面命令部众继续北迁,一面集中兵力,准备寻机突袭兵力最为薄弱的路博德所部。

汉匈大战再次爆发让乌桓单于洛戎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元凤三年二月二十四,洛戎领三万骑抵达鲜卑山。

“仆鲜卑王拜见大单于!”

左谷蠡王虽然心中看不上洛戎,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洛戎高傲的端坐于马上,看着原本高贵的左谷蠡王拜倒在自己马前,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并没有马上让左谷蠡王起身,而是等了许久这才哈哈大笑道:

“鲜卑王起来吧!”

左谷蠡王心下虽然不满,嘴上却恭敬的道:“多谢大单于!”

左谷蠡王起身后躬身来到洛戎面前:“不知大单于此次前来有何事需仆效命?”

洛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左谷蠡王道:“走,带本大单于看看你的王庭!”

左谷蠡王闻言立即道:“大单于请!”

洛戎把大队人们留在了山外,领着三千精锐随同左谷蠡王进了左谷蠡王设在鲜卑山中的王庭。

左谷蠡王的王庭设置在鲜卑山的一处山谷之中。

因为四周皆有高山遮挡,因此谷中的气温比起外面却是要高出许多。

虽然才二月,但其中已经是春意盎然。

谷中还有一条溪流穿过给王庭提供了足够的水源。

洛戎看着周围的环境道:“果然是一个好地方,鲜卑王好福气啊!”

左谷蠡王陪笑道:“若是大单于喜欢,仆愿把此地送于大单于!”

洛戎摆了摆手:“汉人常言,君子不夺人所好,这是鲜卑王的王庭,本单于岂可夺之……”

……

洛戎抵达鲜卑山之时,范明友所领万骑也已经完成了出塞的准备。

元凤三年二月二十八,范明友与辽东节度使韩奉分两路出塞东西夹击乌桓。

乌桓单于洛戎此时仍然带领着乌桓精锐主力在鲜卑山。

韩奉与范明友作战之时都喜欢狂飙突进。

这一次两人同样亦是如此,出塞之后,两人皆是不惜马力,以最快的速度突袭乌桓山。

仅仅两日时间两人就一前一后抵达乌桓人在乌桓山的驻牧之地。

两人只是让士卒们稍做休整就对乌桓人的营地发起了突袭。

“二三子,功名但从马上取……杀啊!”

群龙无首的乌桓人还没集结起来,就被韩奉与范明友一举攻破了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