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魔术师 > 第二百二十三章 被迫收徒

大唐魔术师 第二百二十三章 被迫收徒

作者:冰雨江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5:43 来源:笔趣阁

();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永安王李玄、辅国大将军李靖的奏折,面露沉思。

一位帝王对于国家的掌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臣子的控制和制衡。有些臣子追求名,那帝王就成全他,让他成为一代名臣;有些臣子追求利,那帝王也可以成全他,让他得享荣华,一辈子富贵;有些臣子追求理想,希望建立孔圣人所说的理想盛世,那帝王也可以和他一起追求他的理想,共建盛世。这些有追求的臣子,帝王都可以控制,可是偏偏有一些臣子,帝王并不清楚他的追求,那这样的臣子,帝王又将如何控制呢?

就拿永安王李玄来说,他追求的并不是名利,如果是的话,当初他完全不必支持自己,就凭李孝基为大唐做出的贡献和太上皇、李孝基的关系,大唐也肯定会保证他一辈子衣食无忧,安享富贵的。一直以来,大唐皇帝李世民都认为李玄追求的是权力,可是这次李玄的上表隐居,却让李世民越发的看不明白了;李靖也是如此,李世民知道李靖想要什么,李靖想统领大军建功立业,成就他千古名将的美名。可是李世民并不敢将大军完全无条件信任的托付给他,李靖要想建功立业必须需要大军,可是大军也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军权,李世民就没有了任何可以震慑四方的实力,就会随时被人撵下皇位,身首异处。

李玄和李靖是不可以控制的,唯有制衡,拥有和他们相抗衡的实力。可是一想到李玄那高超的智谋、手段繁多的神仙手段,一想到李靖那用兵的灵活狡诈,李世民就感到一阵阵的头疼,和这两人对敌,大唐皇帝李世民并没有完全的胜算。

李玄和李靖,李世民也可以完全弃之不用,可是如今突厥人就在身侧虎视眈眈。如果不用,又太可惜了。李世民感到很纠结。他决定试着去控制、制衡这两个人。

于是他下诏道:“诏令由陇右李氏皇族挑选族内优秀子弟到终南山永安王李玄、并州辅国大将军李靖处学习。”

之后,李世民又分别给李玄、李靖下了诏令,严令他们必须收徒。只是他们可以提出收徒的条件。

数日后,辅国大将军李靖回复道:“陛下,若学我兵法者,非天资聪颖、资质超凡者不可。臣之要求,必须是统过重兵。打过大仗之人,如一无统兵经验,二无大仗磨砺,只读兵书战策,终究是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最终必然被种种兵法韬略所误,祸国损军,贻害甚大。臣观满朝大将。可以学习我兵法者,唯有冠军大将军李绩、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比较合适。”

看过李靖的奏折,大唐皇帝李世民面露沉吟。侯君集是自己的心腹,李绩虽然不是自己的心腹,但是他的忠义之名是天下闻名的。他一直都没有参与任何的朝廷的争斗,玄武门胜利之后,李绩更是屡屡向自己表示靠拢,自己还是十分信任他们两位的。于是李世民立即下诏让李绩、侯君集抛下所有军务,马上到并州辅国大将军李靖处学习兵法。

转瞬间,一个月过去。李靖在帅帐内来回的踱步。

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了解李绩和侯君集两个人。对于李绩,他内心里是十分欣喜的,准确的说是十分惊喜的。而对于侯君集,他则有所担心。

李绩善打“神仙仗”。这是李靖对于李绩的评价。

李靖先是在自己舅父前隋柱国大将军韩擒虎的军队任职,然后才得到舅父韩擒虎和另一位柱国大将军贺若弼正统的兵法传授,因此李靖用兵偏于正规,偏于谨慎。他有一个“七分胜算方用兵”的习惯,用兵就是用险。开战之前,没有谁敢保证一定能够打得赢。多年的用兵经验告诉李靖,一旦自己用兵的胜算超过七成,对手就会逃跑,不和你打了;低于七成,自己就会犹豫,担心失败,不敢打。只有七成的成算,李靖方会用兵,这样对手既不会逃跑,自己也有绝对的把握取得胜利。因此,李靖用兵,不用则以,用则必胜。曾经大唐朝廷有过一个共识,只要打仗,李靖说可以打,大唐皇帝和众臣就都会放心,因为只要李靖说出,这仗肯定是能够打赢的,绝对没有第二种结果。

而李绩则不同,他是瓦岗山山贼出身,一步一步做到大将军的,他用兵则偏于冒险,胜算刚刚过五成,他就敢打,而且李绩心思缜密,用兵狡诈。明明是一场小仗,他会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并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一一应对,一一设套,因此跟他对阵的对手,会十分的难受,十分的煎熬,自己的决策、行动都在李绩的算计之内,不但自己如此,来救援自己的人,决策、行动也在李绩的算计之内,结果一开始交战,自己就陷进坑里面了,而且是一步一个坑,坑坑要人命,然后救援自己的人开始重蹈自己的覆辙,坑坑要人命。李绩就像一个挖坑高手,一开始是场小仗,李绩就挖好了小坑,后来仗越打越大,李绩挖的坑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当大战结束,李绩挖的坑就会全部连在一起,彻底形成一个巨大的大坑,把所有对手彻底的埋进去。

知道了李绩的用兵谋略,李靖只能无奈的苦笑道:“李绩打的仗都是神仙仗,他敢打的,自己都不敢打,太冒险了。”不过,李靖内心里也感到欣喜:用兵本来就是不拘一格的,只要能打赢,就是兵法大家。李绩培养培养,绝对会是大唐的一员名将的。

他看了看李绩,又看了看自己的爱徒苏定方,他不禁感叹道:“上天对大唐何其厚哉!竟然让大唐拥有了自己、李绩、定方三位天赋异禀的兵法大家。有自己、李绩、定方三人在,纵观整个天下,又有谁能成为大唐军事上的对手呢?一个王朝拥有一位名将,就可以保社稷数十年安稳,震慑周边诸国,不敢轻启战事,可是仅仅贞观一个时代,大唐竟然一下子拥有了整整三位可以称为名将的兵法大家!想想就让人感到自豪,感到庆幸啊,更让人庆幸的是自己、李绩、定方三人的年龄,自己今年已经四十有六了,而李绩才刚刚三十岁,定方年纪更小,十六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整个大唐可以对周边诸国的压制,至少六十年。六十年就是一个甲子啊,一个甲子大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想想就让人感到目眩神离,感到振奋啊。就是不知如此军威强盛的大唐,它会发展的如何强盛,如何辉煌啊?”(未完待续。)

PS: 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