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魔术师 > 第六十章 力劝李孝恭

大唐魔术师 第六十章 力劝李孝恭

作者:冰雨江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5:43 来源:笔趣阁

readx;吴王杜伏威暴毙的消息,传到丹阳。

李玄不禁感触良多。杜伏威、辅公佑最终还是走了后世创业者的第五步——同归于尽。从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到同床异梦,同室操戈,最后一直走向了死亡,同归于尽!两人是彻彻底底的走完了这条路。

李玄在想假如世间真有神灵,杜伏威和辅公佑能够见面,两人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呢?还是会继续仇恨下去呢?

杜伏威有帝王之器量,帝王之才华,却无帝王之志向;辅公佑有帝王之志向,谋士之才华,却无帝王之器量。让辅公佑像杜伏威一样,投降大唐,以求自保,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有帝王之志向的辅公佑会觉得这是比杀了他,还要难以接受的事情。同样让杜伏威像辅公佑一样,费尽心思去试探、提防身边人,这同样也是不可能的。杜伏威的器量、大度,会感动他身边的人的,让他身边的人甘心为他赴死的。这一点,辅公佑是绝对做不到。

性格决定命运,两人的性格互补,同心协力,则成就了两人的功业,手握二十万江淮精锐,雄踞江淮,统领江淮三十六郡,近百万百姓甘心为他们效力;两人的性格缺陷,则又分别害死了他们两个人,一位在血腥的帝王之路上,丧失了进取之心,被人杀掉,也属必然;一位自诩聪明,机关算尽,人心尽失,众叛亲离,被手下捆绑住,送入了敌方大营,也是必然。辅公佑临死前曾经懊悔:自己耍小聪明,害死了自己,后悔自己当时所为。可是依照他的性格,不做试探,两名侍卫,他敢用吗?放心大胆的用了,他还是那位真实的“智狐”辅公佑吗?”

路都是自己走的,走哪条路,如何走,选择权在自己手里面。即使走上了绝路,那也是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

杜伏威、阚陵是被冤杀的,大唐朝堂的高层都知道,可是没人敢提,因为杀他们的人,是当今皇帝——李渊。历史上,李世民登基的贞观元年,就追封杜伏威为大唐正一品的太子太保,行台尚书令;为阚陵平反,追封阚陵为丹阳郡公,正三品左骁卫大将军。可是平反了,又如何?人都已经死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杜伏威、阚陵被冤杀,辅公佑反了,又死了,一切都在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发展着,李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无力。他想去做一些儿事,去救一些儿马上就要葬身于那冷漠无情的历史车轮之下的人。

他来到了荆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的府邸。

李孝恭的心情很不好,因为自己欣赏的阚陵,被自己亲手下令,杀了。他内心里愧疚不已。

李玄见到李孝恭,躬身行礼后,说道:“我希望大都督不要前往长安。”

李孝恭心情郁闷,不带感情的问道:“为什么?”

李玄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进入长安后,大都督准备如何自处啊?”

李孝恭回答道:“做好自己的本职,不问政治。”

李玄直接否定道:“这不可能。”

李孝恭抬起了头,诧异的看着李玄。

李玄解释道:“您如今远离朝堂,贵为一方统帅,手握二十余万大唐精锐,掌控整个大唐南方。朝堂上,无论皇帝、太子、秦王都希望您即使不给他们帮忙,也别给他们添乱就好。您不问政治,暗合他们的利益,他们的需求,他们自然支持。可是您一旦进入长安,做到了掌管军事的大唐正一品、三公之一——太尉,如此重的分量,他们怎么会还允许您独善其身,不问政治呢?做好本职?如果您不问政治,没有陛下、太子、秦王三位的支持,您以为您能做的好本职吗?京中官员可都是出于这三位的门下,没有这三位点头默许,又有哪位官员胆敢冒着生命危险配合、帮助于您呢?”

“这?”李孝恭惊异道。

李玄继续说道:“更何况此次您进京担任掌管军事的太尉一职,也是陛下的有心安排。”

李孝恭站了起来,疑问道:“陛下,陛下如此安排是何意?”

李玄分析道:“我认为,陛下这个安排,有两层深意。您掌管大唐南方二十余万精锐,时间太长,威望太高,势力范围太大,陛下对您有了戒备之心,此其一。我推测这也是您和李靖、李绩,三位大唐南方二十余万精锐执掌者,被同时调离的主要原因。”

“原来如此。”李孝恭恍然大悟道。紧接着他又着急的问道:“那另外一个原因呢?”

李玄说道:“据我分析,陛下让您担任执掌军事的太尉一职,应该是希望您能够帮助一个人?”

“帮谁?”李孝恭问道。

李玄回答道:“太子。”

“太子?”李孝恭觉得不可思议。

李玄回答道:“秦王在军中的势力太大了。陛下属意太子,而太子在军中几乎毫无根基。有您这位大唐第二功臣、大唐南方大军统帅辅助太子,掌管军事,陛下或许会安心许多吧。”

听完李玄的分析,李孝恭想明白了一切,异常落寞的说道:“那我进京,就只能按照陛下的安排,辅助好太子,做好太尉一职,掌管好军事,和秦王对抗到底这一条路可走了。”

李玄默然无语。

历史上,李孝恭就是如此的,帮助太子建成培养、拉拢了很大一批军中势力,是太子建成忠心的支持者,也风光了一段时间,可是仅仅两年,秦王李世民就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做皇帝了。从李世民登基那天开始,李孝恭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

两年里,李孝恭在军中,那可是和李世民针锋相对的,硬碰硬过好几次,李世民心中恼恨着呐。

贞观元年,李孝恭就失去了军权,从此后半生,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军队,更不要提立功疆场,扬名天下了。爵位也由正一品的淮南王降回到了从一品的赵郡王,不久,又降到了从二品的河间郡王。

李孝恭政治失意后,就开始追求奢侈,享受,广纳侍妾、歌姬、舞女,整日声色犬马,借酒消愁。

贞观十四年,身体被掏空了的李孝恭病死在家中,时年才刚刚五十岁,正值壮年。

太宗皇帝李世民亲自举丧,哭之甚恸(tong)。追赠李孝恭为正一品司空、扬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元,配享高祖皇帝李渊庙庭。

让李孝恭陪葬高祖皇帝李渊墓旁,表明了李世民只认为李孝恭是高祖皇帝李渊的臣子,而不是自己的。要知道当时李世民虽然还活着,但是他的陵寝——昭陵已经建成。大唐的很多重臣,死后都是陪葬昭陵的,只有李孝恭这位大唐第二功臣是陪葬献陵的。要是当时,如果有太子建成的陵寝,太宗皇帝肯定会让李孝恭陪葬太子建成陵寝的。你们的臣子,反正他不要。这就是李世民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