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魔术师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寒门崛起

大唐魔术师 第三百三十六章 寒门崛起

作者:冰雨江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5:25 来源:笔趣阁

历史上,帝王和平民百姓是最天然的联盟者,因为他们有他们共同的敌人——贵族。△↗頂頂點小說,贵族向来只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且拼命攫取扩大他们的利益。他们向上可以威逼帝王,威胁帝王的帝位,向下则可以剥削百姓,吞并百姓的土地。因此帝王对贵族有着深深的戒备,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必须打压贵族,考虑、照顾平民百姓们的利益,而平民百姓们他们能感受到的苦难,最直接的伤害者就是贪婪的贵族和出身各大贵族的贪官污吏。历史上,百姓是最期盼明君的,而一旦明君在位,必然是打压贵族,维护人数众多的平民百姓们的利益,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实李玄的内心中,有他自己的谋划。按照历史、社会的发展规律,即历史、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都有他存在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任何人妄图不按照历史、社会的发展规律办事,妄图一下子就进入到一个相对高级的社会,那必然会遭到历史和整个社会的报复,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的。中国的社会,也是如此。无论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还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还是后世时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转变,都必然经历一场大的变革,和一场异常血腥的大的战争。李玄并不喜欢战争,他想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逐渐的改变整个大唐社会,让大唐社会逐渐拥有向更先进的社会转变的经济、物质和社会基础。纵观整个历史,权力是逐渐下移的,秦朝商鞅变法之前,权力是掌握在帝王一人的手中的,周天子既是整个国家的天子,又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族长。拥有至高无上,无人敢去侵犯的权力;先秦,商鞅变法之后,则形成了帝王和贵族共同掌控的局面,贵族支持帝王,帝王则赐予贵族封地,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的雏形;而到了唐朝时,封建制达到了顶峰,科举制的兴起,广大的寒门子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权力。参与国家的治理,形成了帝王、贵族、寒门优秀人才一同掌控权力的局面;而直到清末,人数众多,最广大的平民百姓群体开始逐渐的觉醒,可是试着接触,掌控权力,最终形成了平民百姓都可以参政、议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体制的转变,和平民百姓的觉醒,有两个最深层次的原因:一个就是技术的革新。经济的发展,而另一个则是知识的普及,有更多的人,有能力接触、掌控、运用权力。而做为后世人的李玄是最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和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的。从他发明活字印刷术开始,他就打算通过知识普及,唤醒民众,革新技术。进而推动整个大唐社会、大唐制度向前发展。

就在活字印刷术被大唐朝野推广传播不久,大唐所有百姓都能轻易的获得书籍,聆听、学习圣人之道之后。李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贡献了《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大唐皇帝李世民十分喜欢这首诗,这首诗会鼓励大唐百姓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学堂,培养人才,以为大唐以后所用。因此李世民当即表示应允,并下诏立即通过活字印刷术颁行于全国。

这首诗是宋朝宋真宗赵恒所作。表明只有读书求取功名,才是人生中最佳的出路,一旦读书成名,财富、美女、地位都会得到,理想、志向也都会得以实现。这首诗功利性很强,但是简单易懂,最容易为大唐普通百姓所接受。

李玄期待着大唐知识的普及,大唐百姓人人向学,因为李玄内心里深深的知道:只有最普通的平民百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变革者,他们是整个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传播,大唐百姓中的人才们,会逐渐通过科举走向大唐朝堂,走向大唐权力的中心。这些人才们他们同出身于各大豪族的子弟不同,他们的家族比起各大豪门,差距甚远,可以用寒门来形容。他们的参政议政,将为整个大唐注入新的血液,扩大和巩固了大唐社会的统治基础,改变了由各大豪族垄断朝政的局面,对各大豪族起到了抑制制衡的作用。而这正是李玄要做的第一步,之后,广大的寒门子弟,必然会保障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的利益,因为那是他们唯一的、强有力的支持者,而李玄所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和广大进入大唐朝堂的寒门子弟一起,唤醒最底层,最广大的民众,从而推动整个大唐社会向前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技术快速的向前发展,以达到自己重返后世的目的。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陷入沉思。

他在会议和李玄接触的一幕幕情景,李世民觉得李玄是有他自己的谋划的,但是李玄如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大唐有利的,让他看不清楚李玄到底在谋划些什么,李玄太聪明,也太神秘了,这让大唐皇帝李世民丝毫都不敢放松对李玄的警惕和戒备。李玄这个人啊,用得好,将会对大唐有大裨益,用不好,则会对大唐有大危害啊。

大唐帝都长安城,房玄龄的府邸。房玄龄也在书房内来回的踱步,思量着李玄的一举一动,和李玄动作背后的意义。别的大臣可以不考虑李玄神秘的举动,做为众臣之首,大唐皇帝的左膀右臂的房玄龄是无论如何不会不考虑的。李玄的每一次动作,每一个建议,都在房玄龄的脑海里一一而过,一番思考后,他也没有猜不透李玄动作背后的谋划到底是什么,他也觉得李玄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大唐有利的,他和大唐皇帝李世民一样,想静观其变,再看看,看看李玄到底有什么样的谋划,李玄到底想干什么。(未完待续。。)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