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谁家江山 > 第十八章 造船

谁家江山 第十八章 造船

作者:公子无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5 16:50:50 来源:笔趣阁

回到府中很久,我都没有从刚才的见面中回过神来,不过一个好消息却让我立刻精神大振。我们设在南通的造船厂已经设计并建造出第一艘能最高载员五千人,火炮百门的巨型战舰,这比原来我们水军装备的只能载人五六百,火炮十二门的小型福船规模要大了十倍。

“奶奶的,终于成功了!!!”我兴奋得大叫了起来,每年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白银的研发费用没有白费,终于开花结果。这几年,我一直力排众议,每年都给水军发去了巨额费用用来研发新的战舰,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设计出能够在无边海洋中任意航行的巨舰,而不能将目光就放在内陆几个江河湖泊上。不过家中众臣能明白我的意思的少之又少,好在我现在在领地有着绝对的权威,普通小事可以交给下面的大臣讨论协商解决,可以但我吓了决心,他们也知道这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于是也都怪怪比上了嘴巴。

我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带着亲信骑快马赶去南通。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南通船厂,并在此地接见了全体造船设计和工作人员。这也是军管地区,所以不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造船厂的负责人叫宋广忠,出生机械世家,其祖先就是本朝机械巨著《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宋广忠也是受家庭熏陶,从小对机械格外喜爱,不过在这个时代,即使你再懂制造技术再好也只能当作是个匠人,这种奇技淫巧被广大士族所鄙视。不过自从他听了我们江南的政策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这里,立即就被我的手下给引见给我,我当即拍板让他负责即将开工的造船厂的工作。意外获得重用的宋广忠自然感恩戴德,每天夜以继日,终于在今年造出了这个时代东方独一无二的巨型战舰。用他的话说,不是我们以前造不出来,有兴趣的人都没有钱去研发战舰,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根本没有把海洋当一回事,不愿意把大把大把的钱拿来浪费在造船上。碰到我这样的主子,使他们这样搞手艺的人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但只这一艘船就可以让他流芳千古。

在宋广忠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新的战舰。和我手下不少人大感惊奇不同,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表情。没吃过猪肉还看过猪跑啊,和后世动辄载员多少多少万人的航空母舰相比,这艘军舰不过是小蚂蚁罢了。而且这还是木质的军舰,与我心目中的钢铁巨舰相差甚远,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我也知道急不得。在动力方面,采用的是桨帆结合式,这种经典船动力模式直到拿破仑时期还在使用。至于横帆纵帆的安排,也达到了当时最高标准。我也没有太过表现出来高兴,而且还听出了许多有待改进的新问题,以免这帮人骄傲自满。果然,当我提出的专业性问题在他们那里都卡了壳的时候,这帮设计师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整天搞船的人还不如一个忙着忙那的领主,怎能不让他们扫兴呢?不过打个巴掌还要给个糖豆,我当即下令给在场的工程师重奖,这才让气氛又调动起来。

不过参观完了军舰我又提出了今天最重要的问题,这样的船每艘造价多少,每年我们造船厂能产多少艘这样的船。宋广忠的话就让大家又吃了一惊,原来这艘船的成本达到了两百万两白银,如果加上从西洋进口的火炮,总成本达到了三百万两。这下就连一向镇定的我也给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么贵。一问才知道,为了保证大船的防水和抗打击能力,造船的巨木都是通过特殊处理,核心部位的木料都是从海外买来。而且考虑到战舰的安全性,像这样大的战舰一般都是舰队旗舰,所以目标大,所以船身都用了好几层木板,就是挨上几炮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在同一部位连续命中,或是像弹药仓这样的地方着火,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战船就是海上的巨无霸。而造船厂就算是全面生产,一年也最多产四艘这样的战舰。

“没关系,用料不能偷工减料。我们多造些,成本自然下来了。至于火炮,也不一定要进口,江南制造总局已经能生产出火枪了,让他们加紧时间研制火炮,再此之前你们先从西洋买炮。”我说。

“那公爵打算造多少艘这样的船?”宋广忠问。

“水军现在有十五万人,你一艘船只能装五千人,你说要造多少搜?”

“啊————”即使是早有准备的他也被我的大气魄所惊倒。一般像这样的船一个舰队有一艘做期间就不错了,没想到我要让这样的船普遍装备到自己的水军中,那如此规模的舰队在海上还不是打哪灭哪。想到未来的场景,宋广忠不由得兴奋异常。

“现在给你新的任务,你一定要给我完成。”我不庸质疑对他说,“立刻招募人手,哪怕你从外地拉工匠我也不管,有多少给找多少,一年内我要看到十艘这样的战舰。同时,千万不要自满,研发工作依然不要放下。从今年起,每年的研发经费加倍,希望你能造出更大性能更好的来。”

“是,我一定完成任务。”宋广忠现在也满怀豪情。

我敢这么对他说也是有原因的,现在我们江南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各地的百姓都想搬迁进江南居住。但是虽然我在执掌家主前两年招徕了大量的外地移民,可是当人口快达饱和的时候,我就停止了徕民政策,人口基本固定在三千五百万人上下。同时,官府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现有百姓生活水平上,在法律上设置了粮食保护收购价以及最低工资等保护百姓权益的政策,我的目的是将后世的先进治国理念逐步带给我的人民。虽然每年为此家族财政要贴近去上千万的白银,但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好,江南省已经是大宋子民心目中的天堂,那些前两年打算搬来却犹豫不决的人现在后悔得要命。而我也没有把路堵死,凡是凭本事考上本省官员的学子,或是在特定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获得江南省公民资格,受江南法律保护。只要是江南省的公民,每人每年工作可以拿到不少于三十两白银的最低工资标准,而去年的统计,江南的平均收入已达五十两了。而在其他地方,这个数据往往只有十两白银,也就是别的地方的百姓多半就是靠十两银子过一整年,而我们江南有五十两,贫富差距可见一斑。

同时,我们的法律还有一条例外规定,就是在官府特招的工作中,工作满三年的可以取得江南省的公民权,比如说船厂、机械厂需要的技术工人就属于这一项,所以我并不担心人手招募的问题,只不过建造三十艘战舰需要的**千万两白银,几乎占据了每年税收的一半,相当于省内一年的结余,实在是让人心疼。所以下定决心,回去要想办法改进一下他们的工作管理方法,多节约点成本,不过这是后话不提了。

临走的时候,宋广忠向我询问新战舰的名称。我略一思索,说道:“我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中华的声威扬名海外,让龙的传人傲视全世界。就叫巨龙号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