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公子 > 第一五八章 迁都之意

大宋第一公子 第一五八章 迁都之意

作者:九天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13:39:34 来源:笔趣阁

“多谢官家,臣下患有间接性遗忘症,所以有些事情很快就会忘记,这一点官家放心。”

既然赵匡胤有心放过自己的那么赵承嗣也不会不明白事理。

这件事即使赵匡胤不问,他也不会去到处乱说,何况现在有了赵匡胤的敲打。

“纯臣,你很聪明,你是白云先生看重的人,朕也对你另眼相看,所以让你担任武德司的武德使,这些私事你知道就好,千万不要扩散,不然对你,对朕,对大宋都没有好处,有时候局势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他在汴京也经营了多年,也有一大批支持者,朕不得不为大宋考虑,知道今日还是没有立太子,就是怕引起来朝中两派的争斗,汴京已经是是非之地,等朕平定江南唐国之后,也许想回到洛阳去看看,那里是古都,也是朕出生的地方。”

赵匡胤这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了,赵承嗣听得心惊肉跳,这位皇帝说这些给自己听,想要干什么。

知道的越多就死的越早,赵匡胤说的是谁,不是赵光义还能有谁。

赵光义一直身居要职,在汴京经营多年,自然有自己的班底。

赵匡胤想回到洛阳去看看,要干什么,难不成要迁都,历史上可是有过赵匡胤要迁都的记载。

不过大部分人都是猜测那是要对付赵光义的策略。

赵匡胤也对自己的这位皇弟无可奈何,其中就有相关的记载是关于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被赵拒绝的事情。

大宋开宝九年赵匡胤西巡洛阳,这是真的衣锦还乡了。

此时大宋已经统一了中原以至整个南方,实现了自晚唐以来二百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局面。

尽管北方仍有强邻,但开国十六年来,大宋国力日强、国运大盛。

所以,在随行的文武群臣们看来,此次圣驾西幸应该是一次充满温情的怀旧之旅。

传说赵匡胤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时,欣喜怀恋之情溢于言表,甚至还从某处土坷里挖出了幼时埋藏的玩具石马,爱不释手地带在了身边。

然而,此次西巡却并非都是终日宴饮、君臣共欢。

赵匡胤突然提出了迁都洛阳,令群臣大为惊骇,而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也让赵匡胤满心不悦,索性在洛阳一住两个月,拒绝东返开封,甚至提出一迁洛阳,再迁长安。

如此僵持的两个月对群臣无疑是一种折磨,洛阳的日子在惴惴不安中度过。最

后,终于由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劝动了赵匡胤,虽然还是心有不甘,但悻悻之间总算肯起驾回京了。

五个月后,开创了大宋江山的一代圣主在开封的皇宫中猝然亡故。

赵承嗣心思不停的活跃着,这些都在史料上记载的。

赵匡胤迁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自己的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所以最初定都开封谈不上选择,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承袭。

开封确实是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此前定都于此的都是短命政权,但赵匡胤雄才大略,大宋开国后即开始为开疆扩土而南征北战。

战略上以攻为主,战场主要在别人的地盘上,十多年来国都从未受到过威胁,而开封的通达便利更成为了利兵利战的优势。

应该说,宋初定都开封是符合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客观需要的最佳方案。

问题在于,当大宋如秋风扫落叶般荡平南方诸国而将目光转向北方时,形势却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盘距在山西的北汉政权联合北方的契丹,凭借都城太原的有利地势,成功阻止了宋军向北的步伐。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皆受挫而返。

当战略上的进攻转化为对峙,作为一个身经百战、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帝王,除了因力不从心而产生失望和无奈,也当然会意识到巨大的危险。

北汉在黄河以北,与汴梁仅相隔一河。而强大的契丹也随时有可能挥戈南下,以汴梁平坦开阔的地势,如何抵挡辽军铁骑?

要保证四战之地的安全,只能以兵为险,所以驻守开封的禁军数量急剧膨胀。

那些已经习惯于享受安逸生活的大臣们,看到有重兵屯守京师或许会感到心安,而赵匡胤则已清醒地认识到了军队庞大对国力的巨大消耗。

他提出迁都洛阳就是为了“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只可惜,他的远见卓识未能得到大臣们的理解。

极力反对赵匡胤的提议,大部分臣子都反对。

最终在赵光义“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的劝说下,不得不做出妥协。

其实,对于这次迁都之议还有另一种猜想:御弟赵光义早有谋位的野心,一直在做着精心准备,他作了十几年开封府尹,在京城培植了大量的亲信势力。

不管赵匡胤对此是不是有所觉察,迁都之议对赵光义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所以他当然要竭力反对。而大臣们不过是受了他的鼓动,帮他制造氛围而已。

这样的分析“阴谋论”色彩过重,却并非没有道理,此后事态的发展,甚至包括赵匡胤几个月后的诡异死亡,都可以作为怀疑赵光义的理由。

在最终做出妥协时,赵匡胤忍不住仰天长叹:“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此语在百年以后验证。空前庞大的军队消耗着大宋十分之九的财力,却仍无力阻挡外敌的入侵。

开封终于在靖康二年被金军攻陷,北宋灭亡。

现在赵匡胤说出来汴京已经是是非之地,要去洛阳巡视,谁又能保证这是不是对赵光义有所警示呢?

不过赵承嗣却不敢乱说话,只是低着头,这种事情是可以乱说的,这毕竟是人家赵家的家事

虽然自己也姓赵,但是不是人家赵氏皇族。

不过想到宋朝的百年屈辱,赵承嗣还是忍不住的说了一句:“官家,臣下冒死猜测,莫不是您有迁都之意?”

赵匡胤眼中精光乍现,这小子说到自己的心坎之中去了,这小子果然不是一般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