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公子 > 第一七五章 讨论国策

大宋第一公子 第一七五章 讨论国策

作者:九天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13:39:34 来源:笔趣阁

啪!

一声瓷器的碎裂声音在屋中响起。

“这个赵承嗣太可恶了,这一次我们的四个人就这样舍弃了,他们的官职虽然不是很高,可是办事也方便,被这小子给破坏了。”

屋内大概坐着十几个人,为首的一人身上穿着夜行衣,根本看不清他的真面目。

下面的人根本就不敢吭声,这穿着夜行衣人的后面,一个大大的玄字大旗。

“幸好拿回来了打狗棒,天下丐帮即将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可是一大助力,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个赵承嗣却三番两次成为我们的阻力,此人不得不除。”

下面的人点点头,自家统领说的很多,赵承嗣最近老是跟他们作对,这对他们的计划有阻碍。

“主人,此人现在是朝廷的武德使,深得皇帝信任,如果此时除掉他的话,那么皇帝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这对我们也不利,所以一定要从长计议。”

下面又一人对着穿夜行衣的人说道。

夜行衣人沉思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那就让他丢掉这个官职,然后慢慢的除掉他。”

……

大宋勤政殿,赵匡胤正在接见赵纯臣。

“纯臣,查清楚了,这些人贪赃枉法的证据找到吗?”

赵匡胤脸色铁青,自己最恨贪官污吏,一下子还出现了四个,其中还有一个监察御史。

“官家这一切都已经查清楚了,这四人家中都搜出来巨额的财富,多余他们俸禄百倍甚至千倍,而且他们留下的遗书也将承认了他们的罪行,这是遗书,老胡也是他们胁迫的。”

赵承嗣将四位犯官的遗书递了上去,赵匡胤看了一下猛地一拍桌子。

“哼,这背后一定还有内情,这百斤火药只用了一点,其他的到哪里去了,流落到那里了,这也是个问题,现在这件事就算了解了,但是私下里你继续调查那些剩余的火药,不要声张,朕要一查到底。”

赵匡胤大发雷霆之后,让赵承嗣再继续在这件事上做计较,而是私下里去调查那些剩余的火药。

外松内紧,看起来赵匡胤也知道这其中也不简单,这四个人应就是替死鬼。

“想不到朕一直提防武将,想不到文臣也开始了不法事情,虽然他们不能夺取朕的江山,可也能动摇朕的国本,看起来朕不杀士大夫这一条值得深思。”

不杀士大夫,赵承嗣浑身一震。

赵匡胤怎么跟自己说这些,不杀士大夫可是大宋的治国策略。

赵匡胤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给子孙的遗言,宋朝历任皇帝在即位时,都必须拜读这份遗训。

不过,这份遗训至为机密,除了特定宫中人士之外,甚至连宰相都不知道。

后来金朝打败宋朝,占领皇宫时,才发现这份文件的存在。遗训记载的内容有下列三点:

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是:“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

这不杀士大夫也许就是赵匡胤所说的策略,但这是机密,怎么能够跟外臣说呢!

也许赵匡胤知道自己失言了,不过话已经说出来了,也收不回去。

“怎么纯臣你对朕不杀士大夫的策略有什么不满吗?”

赵匡胤看到赵承嗣的疑惑,以为他有什么高论。

“臣不敢,不过……”

赵承嗣也没有顾忌,既然你皇帝问了,我就说说,你石碑上面也说了不杀言事之人,即使我说的不合你心意,也不会被杀头。

“官家不杀士大夫真的好吗?”

要不是赵承嗣来自于后世,他绝对不会说这么多,伴君如伴虎,说的不合皇帝心意的话,那真的就完蛋了。

对于赵匡胤立下的誓碑,赵承嗣也十分佩服,可是对于其中的条款赵承嗣不敢全部苟同。

尤其反感第二条,怪不得宋朝的文人只要不是谋反大罪,从来没有听说谁被杀了,被杀的岳飞还是个武将。

“哦朕,真的想听听你有什么高论,难道尊重读书人不对吗,用文臣治国不好吗?”

赵匡胤是武将的身份夺得的江山,加上他也是经历过五代战乱的人,深知皇帝换得快的道理,所以他很害怕武将掌权,所以他十分对文人推崇,压制武将。

这样就造成了文人一家独大,武将没有地位,这也导致以后大宋没有任何骨气,面对外敌的入侵只有被动求和的份。

究其原因武将无论立了多大的功劳都不如文官动动嘴皮子,同样级别的武将在文官的面前就立刻矮了一大截,所以后世有人说大宋不像个爷们。

“臣不是那个意思,尊重读书人,尊重文臣,那是圣人之言,我知道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我大宋再次出现武将专权的局面,更加是为了使大宋的江山千秋万代,武将的权力是要限制的,以免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赵承嗣说的这些话都说道赵承嗣的心坎中去了,赵匡胤也十分高兴。

“既然你知道这些,那为什么什么还说朕这条不杀士大夫规定不对,哪里不对了。”

赵匡胤认为这是他的得意之作没有想到自己的臣子都不赞同,这还真让他有点恼火。

本来这些都是机密,要不是刚才说漏了嘴,绝对不会说出来这件事。

而且这小子似乎对这项国策还十分的不满。

这可是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来的决定,现在放在太庙之中,自己也一直这样做的。

这也是自己的得意之作,现在有人反对,而这个人还是自己的看重的人,既然说开了,那么赵匡胤也就索性听听他到底怎么说?

赵承嗣心里也有一点想法,那就是自己这算不算是参与制定国策了,总算参与了一件事大事,如此那自己就好好说道说道,也算为大宋和汉族做点实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