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公子 > 第二十七章 活字印刷术提前出世

大宋第一公子 第二十七章 活字印刷术提前出世

作者:九天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13:39:34 来源:笔趣阁

赵承嗣不理解王著这位当朝退休的高官,也是当代大儒怎么会将这么间听涛阁交给自己了,分文不取。

老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样形容王著这样一个人也确实不合适,再说自己也没有什么可让人家点惦记的!

听涛阁后面是一个小院子,这里属于典型的前铺后房舍,一并送给了自己的。

在这么一个绝佳的位置,放到后世那就是好的铺位,有市无价,很多人都会选择出租,而不是选择一次性卖出去。

按照现在的市价,这么一个地方足够买赵承嗣现在买的那种宅子四五个,可是人家王著就这样送给自己的了。

难道就是因为王著看自己的品行还不错,将这里送给自己,自己可不相信是自己人品爆发了,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但是现在自己手中的这些材料证明这就是听涛阁就是自己的了。

而且当自己带着礼物来看王著的时候,他已经不在听涛阁了,老仆人说是他回自己家乡了,过一段时间会回来看看的,希望到时候不要让他失望。

赵承嗣悻悻的回家了,所谓的家就是自己的新买的房子,上面也不能挂上一块牌匾,因为宋朝对房屋的称呼管理十分严格。

赵承嗣也知道这些规矩,房子不能乱称呼,这是规矩,宋律法固定执政官(主要指的是宰相和副宰相)及亲王的房子称为府,其他官员房子称为宅,草根百姓的房子称为家。

赵承嗣现就是普通的草根百姓因此他的住宅只能称之为家。

家中也没有其他的仆人,开门的是宋小宝,赵承嗣直接从前堂走去的,向后面的寝房走去。

赵承嗣买的这个家倒也中规中矩,格局是“前堂后寝”。分为四层,最外面是门屋。

《宋史》明确,六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乌头门或门屋。门屋主要指的房屋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

第二层是外厅房或叫正厅、前堂,一般用作会客及家庭婚丧等大事。

第三层是后堂,日常起居的卧房,也叫寝室,位于正厅之后,等闲人不得随意入内。

第四层是宅后花园,一般留有后门或叫角门。另外,在厅堂与卧室之间有穿廊,两侧有耳房或偏院。

赵承嗣不得不感慨,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不要看这个住房不大,也不豪华,但是总的来说,应该有的应用尽有。

在这个地方普通人也只能住这样的房子,也能违背制度,这些在宋初是比较严格的,但是有些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会被人践踏。

就像刘邦的非刘姓子弟不得为王,被曹操获封魏王给破坏殆尽,赵承嗣记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宋初的这些关于房屋的制度也逐渐被践踏。

有一个通理那就是有权者胆肥,住宅超标不稀奇。比如仁宗朝、神宗朝宰相富弼大人,就建有私家园林;宣徽南院使王拱辰,建有环溪园林。

还有真理,有钱者任性,有钱人喜欢一个讲阔气,比排场,图舒适,所以喜欢“逾制”,就是不按规定办事。

比如理宗朝丞相崔与之,回蜀地老家后,无官一身轻,就造大房,壮丽无比,虽然退休,但政治待遇没变,不算违规。

但有个李姓同乡,钱多到烫手,对崔府羡慕嫉妒,一发狠,聘请建造崔府的那班工匠,在自家地盘造房,新居落成,尺寸大小,规格风格,和崔府一模一样。

这就有为制度了,可是官府也没有追究,也就算是默认这中逾制行为了。

《夷坚志》说,杭州有个富商王彦太,房子巨豪华,规模宏大,老王因此趾高气扬,觉得世上没咱不能办不敢办的事。

后来,老王出海经商,一去多时,老婆小方很郁闷,只好天天散步解闷。地点在哪儿呢?老王的大宅后面,辟有大花圃,花类繁多,花开四季不断,鸟语花香,小方走着走着,渐渐心情平畅,闺怨全消。在宋初这就不存在!

可见这种房屋有严格制度的规定,也只有在宋初,王朝初创的时候才被严格执行,现在这种制度已经有崩溃的迹象了。

但是在汴京都城之地,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赵承嗣的家也没有挂上赵府之类的牌匾,此时在汴京敢挂上赵府牌匾的恐怕只有当今的宰相赵普,还有开封府大尹皇弟赵光义的府邸了吧。

“小宝明天你就开始打理听涛阁,咱们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人手,所以只有先委屈你了,汗青也不适合做这种事情,怎么样,你能不能做好呢?”

赵承嗣打算将听涛阁重新开门,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去找一些伙计过来,所以只有让宋小宝去帮忙了。

“小郎君,听涛阁那么大我也无法去管理呀,再说了我也没有那么那方面的经验,不过我爹可以,他老人家跟着以前的东家做过生意,所以交给他完全可行。”

宋老憨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以前的东家也是一个商人宋老憨跟着也学了不少,比没有经验的宋小宝强了不少。

“东家,听说听涛阁成了咱们家的,那好呀,如果东家不嫌弃我人老不中用,我就东家好好的管理一下听涛阁如何?”

宋老憨一听听涛阁成了赵承嗣的产业了,也十分的高兴,宋老憨本就是一个老实人,现在赵承嗣成了他的新东家,他自然是要维护赵承嗣的利益了。

不仅心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听听他说的话,咱们的产业,就是把自己当成了赵承嗣的人,或者认定赵承嗣是他的东家主人了。

“老憨叔那里话,如果老憨叔肯出面的话再好不过了,毕竟老憨叔经验丰富,王老将听涛阁送给我,咱们也不能没了听涛阁的名气。”

听涛阁是王著交到自己的手上的,赵承嗣感觉到沉甸甸的,王著是什么人,那是当代大儒,退休的高官,一般的是不能比拟的。

听涛阁是在他的经营下,才有了今天的名气,很多人听说听涛阁都是冲着王著去的,现在听涛阁成了自己,那也不能让听涛阁蒙羞不是吗?

“既然老憨叔有这方面的能力,让老憨叔当个掌柜的吧,对了在去请一个小厮,不然老憨叔也忙不过来。”

招一个普通的小厮一月贯钱也是可以的,而且还会有人争着来,所以赵承嗣让宋老憨找个小厮,帮助他。

“对了小宝给我找一些胶泥来,我有重用,汗青你和小宝一块去,越多越好,但是也不好太多。”

胶泥?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林枫要这些东西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用处,他们也没有问,即使问了赵承嗣回答他们也听不清楚,所以还不如按照林枫的去做。

胶泥这些东西很好找,毕竟这些东西都是最常见的,没有过多久,汗青和宋小宝两人就回来了,带回来少数百斤的胶泥,赵承嗣想不到他们两个弄来这么多。

看他们两个身上脏兮兮的,不用说是他们自己亲自去挖出来的吧,赵承嗣让他们赶紧去清晰一下。

赵承嗣自己从哪些胶泥之中挑选几块自己认为不错的胶泥,拿出来事先准备好的小刀,将一块胶泥,雕刻成一个小正方形,一连雕刻了十几个,才停了下来。

宋老憨夫妻中间也送过几次茶,但是却不明白自家的小东家在干什么,也没有询问。

他们按照东家的吩咐开始烧火,因为赵承嗣吩咐待会要烧制东西。

在宋朝烧制东西也很常见,民间自己也烧制一下小东西,所以宋老憨也没有觉得奇怪!。

赵承嗣在雕刻好的小正方形胶泥之上,刻下来了几个反字,刚开始宋老憨还以为他是为自己烧制印章,不过印章也不是这样的。

可是他发现自己错了,赵承嗣在每一块小胶泥上都只刻下一个反字,而且这些字体都突了出来,一连十几个,不一会就已经可好了,然后将这些东西送入到家中自制造的土窑,看起来是要烧制一番了,全程赵承嗣一直没有离开,一直在盯着,中间宋老憨劝了好几次,但是赵承嗣不为所动,他要亲眼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也许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款胶泥印刷术,赵承嗣也是从脑海中回忆了一下当初毕昇最开始的就是用的胶泥,虽然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做的,但是赵承嗣想来这应该不难吧。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终于开窑了,那些胶泥坯子已经被烧制完成了虽然有好几块完是裂开,废了,上面的字也裂开了。

但是赵承嗣已经很开心了,自己小心用墨涂在那些子烧制好的字上,在洁白的纸上,印下来了赵承嗣三个字,这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印刷的名字吧。

活字印刷术,终于出现了,虽然不完美,但是还是出现了,只要这种方法可行,那以后就可以大大地运用了,自己一不小心成了活字印刷术的鼻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