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公子 > 第二五一章 科举的发展

大宋第一公子 第二五一章 科举的发展

作者:九天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13:39:34 来源:笔趣阁

赵承嗣也明白这两位师兄的意思,可是自己今天还是想说。

“两位兄长,你看看那本圣贤书上说如何当个好官了,这样的圣贤书只能修身养性,它能教会你怎么断案吗?能教会一个官员怎么给罪犯判刑吗?”

经过赵承嗣这么一问,赵匡胤也反应过来了,这书里面还真的是没有这些东西,以前怎么没有注意这件事呢?

“恩,以前还真没有发现有这事情,对了我还想着为我们大宋开科取士呢,这样还怎么取士?”吕蒙正有点犹豫了。

“那还不简单,开科取士是好的,但是考的内容我们可以改一下吗?比如我们可以把科举分几个科目考试,有考文采的,也考我们大宋的刑律等,最后将他们的成绩汇总起来,决定是否录用。”

既然要选拔真正的有能力的人才就不能只看他们的文采,文采好不一定其他的好。

这要看一下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要全面的发展,这样选出来的官员就不是穷酸的文人。

因为只会写几篇文章的人是一定不会中的,还有其他的要考察,这就是赵承嗣对科举的大概想法。

后来大宋就是实行的他的科举考试科目,不用说,选出来的人,都是人才,实用的人才。

中国的选官制度几经波折,以前都是世家门阀掌握着整个国家从朝廷到地方的权力。

如果皇帝的命令这些世家大豪不满意的话,那么这个政令就很难推行下去的。

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用九品中正制囊括了天下的英才,才是他的江山稳固。

这个时候的士族的势力还是很大的,其他途径进来的官员根本就不能进而他们抗衡。

但是这个时候的官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寒门子弟也有了很大的仕途晋升的方法。

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入仕了,这样他们才有资格拿到当官的通行证,这一点无疑是进步的。

知道隋朝的时候开始有了开科举取士这才进一步的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大门。

唐朝的时候更加的规范,将科举更是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这就给了那些寒门的读书人以更大的空间。

在武则天代唐称帝的一段时间里,更是开创了武举这一科目,为那些习武的人进入仕途提供了便利。

到了宋代科举是更加的发展,这不还没有举行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一场科举呢了吧。

但是赵承嗣还是比较推崇这个科举的,他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也是觉得这是一个创举。

首先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官员选拔的一个极大的颈部,是在中国官史上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的。

在它没有出现之前两汉的察举制度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是比较先进的选官制度了。

但是科举制度的出现就完爆这两个制度了,为什么?因为它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

后世的一些寒门大学生,通过高考走向大学,不正是这一公平的体现吗?这一点赵承嗣见的是很多的。

从中国的发展上来讲,科举制度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科举制度的出现、发展和演变,正是适应了中国当时的**主义中央集权的。

当然了科举制度也间接的促成了唐宋时期丰富灿烂的文化,想一想后世的那些什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不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但是赵承嗣是更多的知道,科举制度还有个很大的弊端,从长远来看这就十分的严重了。

这一制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考试而弱化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

这一点对华夏的后来影响是极大的,直到很多年后也是没有能够改变。

赵承嗣也十分想改变这种状态,赵匡胤在今年的科举做了一点改变,这其中就有自己的功劳。

想不到赵匡胤能够听自己的提议,做出来一些小小的改变。

如果自己有朝一日有能力,一定会大力改变现在的科举,不过这对他来说很长远。

刚才他说的是科举的长期弊端,那自然是有短期弊端的作为朝廷选拔官吏的最主要的途径,它主要是看考生的文采了。

这就有问题了,文采好不一定有德行,有能力。但从一篇文章根本无法从根本上看清一个人是如何的。

这些选拔出来的官吏可是以后要到国家的基层去的,这要是选出来的人是也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可就完了。

赵承嗣脑袋里正在想着这些的时候,王嗣宗这边忍不住的问了一句:

“你说的考这些科目,到底是为什么呀,自从有科举以来也没有考这么多的东西,即使是唐朝也只有进士明经两科的,你这么做?”

如果是皇帝在这里听到赵承嗣这番话,一定会担心这么做会引起那些读书人的不满,一个不满没有事,如果都有意见就完蛋了。

“兄长,难道科举制度刚出来的时候就有这么进士和明经两科吗,那不过是后来才有的,现在我们进一步发展有什么不对的吗?我们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王和吕两人对望一眼,没有说话,小师弟说的也对,什么都是不断的发展的,科举制度也是不例外的。

以前并没有科举这一说法,后来的隋朝首开先河,创立了科举制度,为读书人,开辟了一条道路。

后来唐王朝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制度。

这些制度也当然就包括了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就是隋炀帝的科举制度。

但是唐朝并不是只是简单的继承了他的这一制度,不然的话,那也太没有新意了吧。

唐朝为了证明自己和隋朝不同,对这个所谓的科举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正是他们的这一举措,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在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也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帝的创举,估计是李老二,也就是李世民。

按照这个规定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