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庶子贾环 > 第十一章 宝玉之优 王氏之忧(上)

梦坡斋,窗外下了好大好久一番烟雨。

贾环早已练完了贾政布下的大字,倚在窗前,凭栏听雨。

梦坡斋当属是读书人最为爱惜的书房,烟雨朦胧又是贾环的心头最爱。

不得不说,贾环平日确实是有些生人勿近、面目清冷。只当此地此景,连贾环也无可奈何的舒展了眉头,嘴角含笑,心神荡漾。

因奉贾政之命,贾环这四五日来日日都在梦坡斋临摹读写,贾政则每日检阅查看,引有不足之处,或是言语指点,或是手带笔传。

贾政育有三子两女,贾珠元春自有去处便也不谈,宝玉天资聪颖,早已在读书一道上畅通无阻;自己这个小儿子也是老成持重、资质上等。贾政对于教育子女,心中颇为自得。

世人常言,宝玉是不学无术的膏粱公子,《红楼梦》第三回有《西江月》两首批贾宝玉,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环自来此之后,愈发对这点不认同。资质品格上确实格外不足,但不学无术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荒谬之言。

不论是府内亦或是府外,他人眼中读书贾环自然是不能和宝玉相提并论的。即便是贾政,在与宾客介绍自家子弟时,也当是引宝玉出来拜见,不会提贾环。并非是贾环年纪太小,读书时日不多,而是宝玉读书确实读的好。

细看红楼梦之后,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宝玉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才学。

与黛玉初次见面聊天,宝玉就小露才情。宝玉问黛玉表字,黛玉说自己无字,宝玉便随口取“颦颦”二字与她。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打趣他:“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贾环看《古今人物通考》这书名越看越像是杜撰来的。

但即便是宝玉杜撰,书名也很雅致。何况“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确是《说文》释意。而“颦颦”用于黛玉,既贴切可爱又亲昵唯美,日后大家也常以“颦丫头”昵称黛玉。

书中又有“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元春十几岁便作为女史选入宫中,二十出头加封贤德妃,宫廷采选规格严苛,后宫更是倾轧混乱。能在那种地方安下身来,还加封为妃,可见元春的智慧与城府。有她为宝玉指点调教,自然打下了宝玉入学的基础。

“如今打算打算,肚中现在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是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子》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湛,还可赛责。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连《左传》、《国策》、《公羊》、《谷梁》、汉唐等文,不过几十篇。”这一段则是贾政要考教宝玉学问,宝玉心中惶恐所想。《学》便是指的《大学》,《庸》则是说的《中庸》,《二论》是指《论语》,再加上后面所说的《孟子》,便是贾环近日所读的朱子所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古人读书,自然是要背下的。宝玉说只能背《大学》《中庸》《论语》加上半本《孟子》,可见宝玉之前是将这《四书》从头到尾带注背下来过的。

贾环此时正读《四书》,连带注释足足有二十七万余字,宝玉既可背的,哪里还谈得上是不学无术。

盖因大家贵族子弟,长辈淳淳教诲,要读书明志,学而优则仕,济世治国。寒门学子能学熟《四书》可以说是不错,宝玉读了《四书》则只能说是平平了。是以后人皆随着曹公的自认为学问平平而‘平平’

宝玉于西席教了一年《四书》,自然无需贾政费心,又经由代儒太爷的提点,才叫贾政将教诲后辈的心思放到了贾环的身上。

只是贾环不知,为何贾政忽然如此看重他,把他带在身边,日日循循教诲。

府里有的人也不知.....

雨打芭蕉,窸窸窣窣。

倚窗而坐一小郎,抚卷听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