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庶子贾环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心思极重(下)

几位老者到底年事已高,在这样落后的生活医疗条件下,六十多岁已经是长寿之年。

是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觥筹交错,只少少地喝了两盅,热腾腾的花雕黄酒入口极绵柔,简简单单就落了肚,继而慢慢在人的身体内扩散出它的能量,通身暖意,去了秋日的清寒。

许是贾环做的饭菜确实不难下咽,几位老者吃的极开怀,谈笑风生之间,颂今怀古兴致颇高。

饭饱酒足,林霭收拾了一桌残局,便自觉地退到一边,不去打扰林道儒他们几位。

起先那般老顽童说笑,是因为几人私交甚好,可真正让几位老者聚于一起的原因,是因为诸人心中的一件愁事。

消遣手谈皆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忧虑,可其效果显而易见,不过聊胜于无。

王庸之靠坐于交椅,单手端茶,语气冰冷,面上神情透露着他的恼火。

“林甫仪为首新党何其荒唐,还未消停几日,就又闹出了这么一遭,真真是朝堂之祸事。”

此言一出,屋内众人皆将目光投注到他身上,继而一阵沉默。

王庸之尚且还想说些什么,林道儒笑着摇了摇头。

“知同兄何必提那些糟心之事,你我今日相会因私不为公,朝事就先丢到一边,日后再想也不迟。”

王庸之闻言双目一瞪,放下了茶盏。“雅川兄,难道我说的不是句句属实。如今朝中已有祸事,任由新党这般闹下去,朝政不稳啊。”

林道儒含笑听着自己这位学士老友的抱怨,待其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陛下天授贤德,不会真的任由其肆意妄为,吾等今日原是为私不谈公事,只下棋弹琴,喝茶闲聊,岂不美哉。”

王庸之尚未说些什么,一旁安坐的翰林院掌院左正却皱着眉,沉声道。

“雅川所言有理,陛下乃难得的贤明君主,吾等且安心看着,新党如若再如此专横胡为,迟早自取灭亡。

只是可惜了那林甫仪,四十余岁的内阁阁臣,若不是如此刚愎自用,走上了歪路。

以他一身所学,大好前途可期。”

林道儒哈哈一笑,拍了拍左正的肩膀,毫不顾忌左正的怒视,开口揶揄。

“如若老朽不曾听错,左掌院这是在感叹,当朝太傅,户部尚书,左相林甫仪前途可期。”

气氛顿觉轻松了几分,众人一阵哄笑,笑得左正老脸一红,冷哼一声。

林甫仪四十余岁的年纪,就受天家万般信赖重视,推崇至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左相位上,前几年还追授了太傅的三公尊号,早已是人臣巅峰,为官的尽头。

大好前途,还能再好到哪里去,本身就站在山顶的人,那位左相大人早已没有攀登的必要。

左正惋惜于林甫仪,莫不过是对这个后来居上的晚辈,生了赏识之心。

小小翰林院的掌院,哪里好去点评当朝左相。

林道儒将嘲笑完左正,就被王庸之拎出来。

“姓林的脸皮实在是厚,登本兄好歹是翰林院堂堂的院正大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林大人为当朝左相呢。”

登本是左正的字,知同是王庸之的字。

登时左正心里就舒爽了,挑衅地冲林道儒斜瞥了一眼,随即颇为自得地捋了捋胡子。

几个老朽又是轻声的笑着。

确实林道儒是自己挖坑拌了自己的脚,林道儒不过是从七品的五经博士,他嘲笑左正,与左正惋惜林甫仪,实无差别。

林道儒被王庸之拉出来当了筏子,又好气又好笑,低声道。

“果然不愧是上官下属,我不过是说笑了掌院大人几句,就有那拍马屁的出来攻讦。”

气的王庸之吹胡子瞪眼,面色不善地瞪着林道儒。

左正笑着摆了摆手,出声打断两位老友的胡闹。

“这原不是什么可笑的,老夫是真的惋惜于林...左相大人。依我看来,当今陛下励精图治,勤俭贤明。陛下如今才四十出头,日后说不得会有更大的建树。

左相大人不过四十余岁,已然居如此高位,前途是确确实实的大有可期。

我的意思是,咱们大梁可能错失了一位徐茂公。”

众人听左正如此道来,皆暗自点头,心中赞同。

徐茂公,就是李勣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治大国如烹小鲜,一朝如若要愈发强大昌盛,最忌讳的就是好大喜功,大刀阔斧地进行各种改革,其结果多是朝乱民怨。

林甫仪此人,有才能亦有头脑,的确是大梁的栋梁。如若不是偏要行此歪邪之路,徐徐为国添砖加瓦,极有可能成为千古名臣。

若有人见着此幕,说不得要目惊到眼珠掉下来。

在座诸人,皆是朝会中新党诸多提议,出声反驳最多的面孔。

新党诸人对林道儒这些人,早已经是恨的咬牙,恨不得在座的几个老臣都死绝。

可此时的场景,却是几位与新党站在对立面的老臣,一脸赞许地夸赞当今的新党魁首。

林道儒左正等人都是老臣了,虽然几经沉浮,仕途有好有坏。但这些都不能影响到他们看人的眼光,还有宽阔的胸怀。

朝事上诸位老臣对上新党,半点不愿退让。但脱离朝事不谈,私下里这几位宽厚的老人,还是极为欣赏林甫仪的。

莫不是有包容万物的胸怀与极高的修养境界,如何能做到这般公私分明,仁慈宽厚。

一直安静听着的张玉生同孙浩然,心里想到那林甫仪的素日言行,各自落寞地叹了口气。

寒士出身,一身惊世文华韬略,屡屡立建功业,不惑之年缙身内阁要员,别人尚在治学,他已然独领风骚,登顶臣子至极。

这样的一个风流人物,要多少个朝代才能出这么一个呢。

英雄当惜英雄啊。

可惜,可惜了。

但赏识归赏识,他们身为大梁朝臣,肩负举国百姓的嘱托,自然不会动摇自己的立场。

新党,万万不能得逞。

言及于此,座中诸人皆有些情绪低落。

张玉生用手轻轻摩拭着茶桌,温吞吞地开口。

“不谈政事,不谈政事了,吾等还是谈些轻松点的,可不要扫兴。”

众人皆点头赞同。

张玉生转头面向林道儒。

“老朽若记得不错,那小童是先荣国公贾代善的孙儿。雅川收他入门之时,老朽还给那小童做了回见证人。

他父亲,是代善公的那个小儿子。”

屋中几位老臣,有的今日之前对贾环一无所知。

有的知道林道儒早先收了一个关门弟子,却不知其人。

只有这位国子监祭酒,对贾环有几分了解。皆因贾环拜师大礼,他来客串了一回礼官。

起先诸人就对这个相貌脱俗的小郎很是喜欢,心里留存了一份好奇,如今张玉生重提,自然都提起了兴趣。

张玉生如此一说,诸人总算知晓了那小童的来历。

林道儒微微臻首,笑道。

“存周的确是在工部,记得是个员外郎的职位。存周出身王公之家,身上却看不出丝毫骄躁自负之气,实属难得。”

王庸之面露奇色。“如此说来,那小童岂不是出身勋贵。吾观其言行,度其神色,知礼谦虚,不骄不躁。实在是................”

王庸之尚未道出,左正便抢着说出了口。

“实在是有些违和啊,哪里有这般的勋贵子弟,倒像是雅川的亲孙。”

是了!勋贵人家的子弟,多是浮躁暴虐,顽劣憨痴之徒,终日遛狗追鸟,流连花坊青楼。

纵然有知礼的,也不过是知晓些道理,在外人面前不至于太过失礼。但细察一言一行,或多或少都会流露出一些勋贵子弟的目中无人与傲气。

这小童既然是出身于金陵贾家,又是荣国公的亲孙,怎么会是那么一副模样光景,身上丝毫不见傲气。

一直不曾出声的孙浩然,见诸人都流露异色,心知他们所想,淡笑道。

“不是没有傲气,是傲气都压在心里。且此傲气非彼傲气。

这小童所言所行,吾全看在眼里。

雅川命他去行那庖厨之事,他虽略显惊讶却并没有流露出不情愿的神色,又有雅川言此子多有做饭做菜于师长的先例,可知他不介意为长辈做些他人不齿之事。

庖厨本非下贱,实则是天授之业,只是后人胡乱解释,这点吾等痴长之人都知。

但那小童能明白这个道理,便是有己见了。但吾不知雅川可曾提点过他这个道理,不好妄言。”

林道儒闻言一笑。“那孩子极有主见,我非但不曾提过此事,就连做菜做饭也是他自己要做的。”

孙浩然闻言面上欣赏神色更甚,颇为赞许地点了点头。

“如此说来,那便是真正的有己见了。

他闻雅川如此要求,不言不语,只一个眼神便知雅川心中所想,你们师徒感情之厚,羁绊之深,让老夫艳羡。

此子温厚有礼,为吾等老者摆筷温酒,如此熟稔,非长久如此而不能。孝顺尊师如此,比子云还有过之而无不及,雅川有福气啊。

我言其有傲气,实非妄言。勋贵人家的子弟,因出身优于常人太多,故而天生就有傲气。

说是傲气,倒不如说是天生而来的自信与淡定。富贵权势人家,是没有庶民之家的那些衣食之忧的,别人辛苦艰难所不能及,于他们而言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

但此子傲气非吾所言的那种,他身上的,不如说是傲骨。

傲气不值得自夸,有傲骨之人却不会自夸。有大志者,坚定顽强,心中自有丘壑,此子便是如此。

老夫平生所见稚子,如此子者仅一人,那人的身世际遇,实在让人唏嘘。

只是吾之所疑,此子出身王公之家,身无纨绔自大之气便是极为难得了,如何还能有这么一身傲骨。

不明白,不明白啊。”

林道儒一直默默听着,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目光渐起波澜。

“环儿的确如襄阳公所言,孝顺温厚之处,连子云也远远不及。

吾因己私,携其旅居应天,一待就是两年。这两年这小童在吾身边同吃同睡,生活实则过得不好。

不过一破旧木屋,哪里比得上贾家国公府的荣华富贵,但此子一声苦也没喊过。吾有时觉着,此子实在不像国公子孙,倒像是个贫寒之家的穷苦孩子。

其中多有刻意使其为难之举,意在打磨他的性子,举不胜数,不多赘述。

襄阳公疑惑此处,也是情理之中。

他家的情况,复杂至极。其父本就是次子,却又在掌管荣府的家事,环儿亦是次子,还是妾室所生,兴许缘由就在此处了。”

家事外人不好胡乱掺和,即便是为人师长也不应当,林道儒此言其实不妥,非君子所为。

但襄阳公所言确实处处都让林道儒动容,所以才简单地说了几句贾家的情况。

其实在有心人的眼里,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林道儒因贾环是其弟子,所以花了不少功夫在贾家上。

在座诸人皆若有所思,神色各异。

左正笑道。“如此说来,也就能理解了。这些姑且不谈,只依吾看来,襄阳公所言皆是此子的天资品性。

老夫也有一个疑惑,如此知礼的一个孩子,如何在吾等吃饭时候,悄悄地离开了呢。老夫注意过他的神色,眼中有血丝,眼圈也发黑,极为缺乏精神的模样。

雅川兄可知,此乃忧思过度,伤神之症。

难道这么小的一个小童,他还有什么忧心的大事不成。”

林道儒闻言沉默了,眉头微微皱起来。

.................................

贾环是在书房里被林霭用一只毛笔挠醒的,昏昏沉沉地摇了摇头,才找回了心神。

瞅见用毛笔作怪的师兄,伸手将林霭的手打开。

贾环不知道自己今天怎么突然这么疲倦,靠在在书房里木椅上,就睡着了。

“师傅找你说话,且先过去吧。”

一路简单问过几句,贾环才知道师傅的几位访客都已经回去了,此时只剩他们师徒三人了。

林道儒自顾着在屋里看书,见着贾环来了,笑着同他点点头。

“你睡的太沉,所以就不曾叫醒你,今日已经时辰不早了,待会叫你师兄先送你回家,天黑了就不好走了。”

贾环今日一见师傅家来了客人,便知道圣上召师傅入宫,并没有什么大碍,心里安心下来。听闻师傅这么说,便同林道儒点了点头,笑道。

“知道了,师傅。”

“为师如今在家,随时随地都有空隙,你无事便到这边来,有学业上的问题也可,若是其他的也可。”

直到贾环同林霭并肩离去,林道儒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孩子,心思太重,莫要慧极必伤才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