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庶子贾环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护官符(下)

红楼之庶子贾环 第一百三十八章 护官符(下)

作者:轻吐月光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3:15 来源:笔趣阁

贾环坐在客座上,随意地翻看着手里的名册。

他早已经将这名册中的人物,记的七七八八了。

其中有那么几个人,让贾环不得不侧目。

林甫仪,当朝太傅,内阁左相,大司徒。即便贾环听闻过这位左相的大名,可这样一连串的名号,还是让贾环惊讶非常。

果然,不论是什么朝代,总有那些天之骄子,风流人物,是常人不能望其项背的。

“槐哥儿,左相大人年岁几何?”

钱槐想了想,对贾环笑道。“左相大人,今年应当还不到五十岁。”

贾环闻言微微点头。

如此,便更难得了。四十余岁,便登临相位,手中还握着重权,这应当是如今朝中最为得势的大臣了。

啧啧,四十余岁。

林甫仪这个名讳,贾环先前在师傅林道儒口中也曾听过。

“他曾在国子监求学,听过我几日讲学。

虽然不曾拜入我门下,但他对我还算恭敬,可惜如今道不同不相为谋。为师虽然不否认他的革新之法是利国利民之举,但终究是太过空想,不足之处颇多。”

世人皆知,新党,新法之党也。

如今愈演愈烈的新法变革,便是当朝左相亲自草拟的。而推行新法,摇旗呐喊的一众朝臣,便是所谓的新党中人。。

这位左相大人,为新党众人推为魁首,化作大旗。

贾环好像想明白了,为什么这位左相大人,能在四十余岁,就坐上了这等高位。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纵然这位林甫仪林大人文华绝世,也不可能在这样的年纪爬上左相的位置。功勋是升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那个因素,资历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为官生涯里,最能诠释官这个人群的只有一个字,熬。

林甫仪不过才四十余岁的年纪,怎么可能熬够左相的资历,甚至他手里还掌管着户部,这几乎是不需要思考就能想明白的道理。

这位左相大人,代表的是皇帝的声音。整个大梁只有皇帝,才有这个能力把一个不到五十岁的大臣推到左相的位置上。

如此看来,大梁的朝堂也是一团乱麻,这位嘉胜皇帝恐怕日子不好过啊。贾环笑着摇了摇头,合上了手中的名册。

师傅林道儒说的已经很明白了,这个左相同他们不是一路人。

他也只是随便想想,其实心思还在另外一个方面。

贾环在考虑,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接触一下,贾家在外面的那些人情。这是个很让人犹豫的问题,因为贾环没办法把握住情况,后果全然都是未知的。

但他还是决定要去见一见。因为他需要这些东西,所以得去。

“槐哥儿,你对镇国府可有了解,他们家同咱们府上可还有来往?”

钱槐见贾环好像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听闻贾环所问,便笑着回道。

“三爷,您说的是镇国府牛家吧。

咱们府上,自打宁荣二公时候,就同这镇国公家交好。此后亦是如同先祖一般,两家的子孙也时常来往,互为相厚。

同咱们府上一样,他家打老国公牛清牛老太爷起,再到现如今他家的牛老爷,也是传了三代了。

现如今在镇国府掌家的那位牛继宗牛老爷,袭了镇国府的世职,正经的一等伯。”

贾环一一听着,不时微微点头。

钱槐不知三爷为何会好好提起镇国府,面上带着奇色。“三爷,虽然咱们家与镇国府、理国府这些勋贵之家是世代交好的亲近关系,可自从荣府老太爷仙逝,如今已有数年不曾来往过了。”

贾环本是安静听着,忽然淡声开了口。

“这个不曾来往,是怎么个不曾来往法?”

钱槐被贾环问的一愣,低下头慢慢思考起来。

是了,该怎么给三爷说清楚呢。寻摸了片刻,钱槐才复又开口道。“三爷,我那时还不知事,不大清楚具体的情形。只是听我娘老子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咱们府上同那些祖辈交好的人家,渐渐地就疏远了。

逢哪家有什么丧葬婚嫁,大喜大悲的事情,各家派小辈管事之流去露个面,捎两句梯己话。

再,就没有什么别的往来了。”

贾环微微臻首,几分惫懒地靠在椅上。

“那这位牛伯爷,可有兄弟子女。”

钱槐闻言,又笑着同贾环慢慢诉说。

“....................”

两人对坐相谈很多,时间一晃而过,不知觉已经过了三个时辰。

钱槐说的嘴干舌燥,桌上的茶,已经添过无数回水了。

贾环却听的津津有味,只是看钱槐已然是疲乏模样,不好太累着他,便对外面喊了一声,招呼外面的小厮去拿文房四宝。

小厮做事很快,不消一会便拿来了笔纸。

贾环执笔挥墨,笔走龙蛇,盏茶功夫,便写了一封拜帖。瞪了眼在一旁探头偷看的钱槐,把手里的书信丢到他怀里。

“帮我送到镇国府,有劳了。”

.................

牛继宗五更不到,就在院里习武,打熬力气了。

他原是军旅出身,在黑辽待了十几年才回来。虽然如今回了京中,但这习武的习惯,从来就没变过。

如他这般的勋贵,其实朝中地位一直都很微妙。牛继宗的身上,只有那么一个一等伯的爵位。但这么个爵位,却分量不轻。

如何勋贵人家这样的不凡,这样的不凡又体现在那些方面,很难用言语去界定。

但显而易见的,一尊国公府这样的庞然大物,与亲王皇子都是平等来往的,即便是朝中的内阁阁老,也要给国公府几分体面。

镇国公牛清在沙场上为大梁立下的汗马功劳,才有了牛家如今的地位。

宁荣二公戎马一生,为大梁开国皇帝开疆扩土,立下的不世功勋,让贾家足足繁荣了三世,也是这么个道理。

功勋,等于勋贵。

牛继宗一直练到响午,才算是通体舒泰,流够了汗水。他虽然已经是不惑之年,但一顿还是能吃五个馒头,比寻常小伙子都有力气。

镇国府原先是很庞大的,牛继宗他爷爷那一辈,府上单是丫鬟婆子,就能有三四百人。

但时至今日,早已是物是人非,不能同当年相提并论了。

几位老国公已然离世不知多少年了,就连皇帝都换了两遭,国公府最初的那般权势体面,如今恐怕很难有重现之日了。

牛继宗袭的是世职,在最苦的黑辽熬了十几年,才让镇国府的爵位,保持在顶阶的勋贵级别。

现如今牛家已然不再掌军,手里没有什么摆在台面上的实权,

但只要有他这个一等伯在前面顶着,镇国府便能再维持一世的昌盛。

只用温水简单擦洗了番身上的汗,牛继宗便套上了一身粗布衣裳,提起桌上的一方纸包,作势要出门。

此时,打屋外进来个端着衣盆的妇人,擦了番头上的薄汗,望见了作势要出门的牛继宗。“老爷今个要出门吗?”

只看那女子的体态气度,已然是三十余岁的模样,但面上的那副贤淑妍静模样,看起来不过二十来岁,端是秀美大方。

牛继宗向来便是一张威严面孔,旁人见他都觉严肃庄重。可此时看见来人,面上却露出傻呵呵的笑容,全然没了原本威严模样。

若是依这两人的装束打扮,真真难相信这二位,便是镇国府如今的牛老爷,与镇国府诰命夫人。

牛继宗见着自家夫人手里的衣盆,眉头微皱,心疼道。“夫人又做这些粗事了,家里也不是没有下人,交由她们去浆洗不就好了。如今天凉了,夫人身子又弱,如何总不听为夫的话。”

那妇人听见自家相公的关心话语,面上暖暖一笑,动作却不停,将手里的木盆在桌上放下,颇为柔顺的笑道。

“知道了,知道了。总是这般啰嗦,以后我尽量都少做便是了,不过是以往做惯了,如今不让我动手,实在是不自在。”

牛继宗知道自家夫人又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无奈地摇摇头。但他其实也没什么法子,说出去别人恐怕都要笑话,他一个在黑辽说一不二的将军,回来家里说话还没自家夫人有用。

提着手上的东西,牛继宗便出了屋,对着正在晾晒衣物的妇人叮嘱。

“我中午去老刘家吃,夫人在家不用等我。”

那妇人手里还在晾衣裳,听闻牛继宗口中所言,放下了手里的衣裳。“相公等等。”

转身进了屋内,眨眼功夫便提了个小口袋出来,走到牛继宗身边塞到他的手里。

牛继宗有些茫然,捏着手里的口袋,疑道。

“夫人,这是?”

妇人微微翻了翻眼睛,一脸幽怨地嗔视了牛继宗一眼。

“这是四十两银子,相公给刘老爷带去,亏老爷天天还好意思去人家蹭饭,他家两个儿子现如今用度愈发大了,他家那个情况哪里供得起,老爷都不知道帮衬帮衬。”

牛继宗垂着眼帘,深深看了眼手里的布口袋,面上挤出一抹强笑,好似分外懊恼。

“还是夫人想的周到,我日日去他家蹭饭,老刘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恐怕早都对我有意见了。”

妇人靠了过来,伸手给牛继宗理了理身上衣服的褶皱,拍了拍他的肩膀。

“去吧,记得自己带酒过去,如今什么东西都贵,别又给他家添麻烦。”

牛继宗拎着手里的纸包,怀里揣着自家夫人给的布口袋,沉步走出了自家正房的院子,又走了大概一刻,方才走出了镇国府。

他家原就不是缺下人的,丫鬟婆子加起来也有几十余人。哪里会需要他家夫人自己动手,浆洗衣裳。

只是其中,有难言之隐罢了。

出了镇国府,牛继宗便上了马车。

马车打西街出去,行了两刻钟,在大通街停下。

牛继宗打发了车夫马车回去,无声融入了这条闹街的人流里,焱焱人河,很快便将这个与庄户无异的汉子,埋没在人山人海里。

大通街何其热闹,时值秋收季节,所以多有打城外进来买卖的庄户农民,连带着把这条本就很热闹的街,变得更热闹了几分。

牛继宗这般打扮,其实与路上的行人没什么两样,一样的粗布麻衣。旁人见了他,顶多也不过是惊讶一番这汉子孔武有力,万万不可能往国公府上去想。

沿途路过的铺子,出了大通街,牛继宗又提上了一只鸭子,两坛酒,挂在身上满满当当。

大通街确实繁华,整条街既有商户店铺,食肆客栈,也有酒楼茶肆。

但所谓的繁华,是有那么一个对照的参照物的。牛继宗打大通街出来,又往西走了十余分钟的路程,来到了一处居民区。

长安虽然繁华,但不论是哪个城市,总会有那么一些更贴近生活的小地方。

这一排排的小院,放在长安其它的坊市里,总算是不错的宅子。但放在最为繁华的太平坊里,就只能算一处有些简陋的耦居了。

顺着里面千回百转的小巷,牛继宗绕了半刻时间,才站在一间院子门外。

只是站在门外,便能听见里面院子传出来的呼喝声。

“嘿!哈!”

牛继宗面上一笑,扯着嗓门便喊。

“刘老憨,爷爷又来你家蹭饭了。”

其声洪亮,又粗又闷,如同一口大钟,在人耳边轰鸣。

继而里间也传出一声一样粗声粗气的喊声,声音颇有几分不耐烦。

“你喊你球你喊,娘个麻雀罗的,吵得劳资耳朵疼,赶紧滚进来,莫在外头杵着,跟个棒槌玩意似的。”

牛继宗听见那熟悉的叫骂声,嘿嘿一笑,提着东西就往院头进了。

入目进去,就能看见一老两少三个爷们杵着院里。

院里一只破旧兵器架,上面码着几杆花枪大刀,一应兵器虽然不全,但该有的已然都有了。

另一面,则是几方大小不一的石举,用来打熬力气使的物什。

三人立于院中,两个十三四上下的少年,一个四十余岁模样的汉子。

两个少年方才正在练手,身上直冒热气,一身大汗。

那汉子身上只披件背心,双手抱胸,嘘着眼睛看那两个少年,腰上挎着根木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