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男才女貌 > 第十八章 众叛

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十八章 众叛

作者:獠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22:14:49 来源:笔趣阁

公元190年,夏六月初,继朝堂大清洗之后,丞相董卓又将洛阳的众多商贾送上了断头台。虽然看起来,事件的导火索是陈、卢两家的问题,但在抄没了众多与陈、卢两家有联系的商家之后,董卓又以这件事为借口,掀起了另一波屠杀狂潮。

以京城最大的王、郑、苏、赵四大商号为首,凡是在京城有一定基业,但却没有政治后台的大商人都惨遭炒家灭族的厄运,一时间,洛阳通往边疆的道路上人满为患,放眼所及,到处都是形容憔悴的昔日衣着光鲜的巨贾家人。不用说,那些商人的家财都被董卓抄没,除了少部分被送入国库之外,其他剩下的都被董卓占为己有了。

当然,京城商人中还是有人逃过了一劫,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和京城最大的商户,许氏商团有着不错的生意往来。这样一来,所有人似乎都知道了,董丞相最想结好的,就是那个远在益州的州牧了。

两次血腥的屠戮,不但让朝堂上的官员们人人自危,也让整个京师中的平民百姓感觉到了一种朝不保夕的不安感觉,毕竟有一个随时都可以随便杀人的人在执掌自己的命运,这无论如何都不是可以让人安心的。

终于,洛阳人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六月中,龚其向董卓进谗言,言众军随董卓日久,多有辛劳而少有慰藉,如今京师繁华,不若遣军入城,犒劳三日,以收众军之心。

这番话说的好听,说是犒劳,其实就是在建议董卓纵军入城抢掠。这个建议是在私下里向董卓说出的,董卓手下的幕僚们都不清楚,所以,当董卓同意了这个建议,下令全军进城抢掠的时候,魏信、李儒等人再想劝谏,也为时已晚了。

董卓这段时间以来的倒行逆施的行为,让魏信感到一阵阵的心寒,他没有想到,原来虽然行为也有瑕疵,但不失为一个草莽英雄人物的董卓,现在竟然变成了一个嗜血荒淫的魔王暴君,就算是几个月前,董卓不还是在小心翼翼的处理政务吗?一个人的转变真的可以这么快?

魏信心寒,原因不止这一个,说实在的,他对董卓了解的并不多,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将董卓当作自己的主公,只是将他看作能将张济送上事业辉煌顶点的踏板罢了。但是,现在董卓的行为简直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董卓要是倒下了,张济作为他的手下,凭着现在手中的这点权力,根本就无法自保。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魏信都不希望董卓这么快就被打倒的。

至于最让魏信感到心惊的,是他已经明白了当时并不处于弱势的刘宇为什么会出奇的对董卓采取了一种极为合作的态度,不但将自己的岳父送到了洛阳作为人质,而且还派人送来了孝灵皇帝的遗诏,让董卓在朝堂中稳稳的站住了脚跟。

这一切的一切竟然是由占据着一丝优势的刘宇做出来的,魏信当时就感到很是难以接受,他也曾经想过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但左思右想之下,他无奈的发现,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考虑,刘宇的做法对于当时的董卓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找不出破绽的情况下,魏信也只好说服自己,也许这刘宇只是个偏安一隅的人而已。

直到今天,看到了董卓这魔王模样的魏信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个身在益州的刘宇之前所做的种种布局,所图的,就是要让董卓毫无保留的释放自己的本性,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一想到这里,魏信就觉得不寒而栗,他现在已经毫不怀疑,这个刘元瞻,对于董卓脾性的了解,恐怕已经超过了董卓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想想这刘元瞻的手段,再想想自己以后也许要和这样的人为敌,魏信的心中就感到既担心,又兴奋。

和刘宇对敌,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魏信不得不头痛的,是怎样才能劝阻董卓,以防止最坏局面的出现。抱着这个目的,魏信来到了李儒的府邸。在董卓的心目中,也许将魏信看作是军中最富才智的人,但论起信任程度,那么无疑,董卓还是最信任同样具有极高智慧,而且是自己女婿的李儒,所以,与其魏信直接去找董卓进谏,还不如先到李儒这里来共同商量之后,再由李儒出面的效果好。

对于魏信的来访,李儒似乎也是早有预感,毕竟他也对现在的状况忧心重重。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永远是很省心的,只是交谈了几句,李儒和魏信就达成了共识。同时,魏信也将自己对刘宇用心的猜测向李儒说了出来。

这一点却是李儒之前所没有想到的,所以,当他仔细思索了一番之后,也是出了一身冷汗,恨恨的说道:“没想到刘宇用心竟然如此狠毒!看来他早就有出兵对付我们的意思,只不过岳丈大人当时因为对他心存忌惮,所以在朝廷之中处理政事小心谨慎,并没有什么过失,这让他找不到起兵的理由,所以他就想尽了办法让岳丈大人放松了警惕,继而放纵自己,结果弄出了现在这种麻烦的局面!”

说到了这里,李儒焦急的站起身,一把拉住魏信道:“子瞻,我们马上去岳丈大人的府中,无论如何也要劝阻他,否则再这样继续下去,岳丈大人迟早会搞得众叛亲离的!”

两人的意见达成一致,于是也不再多耽搁,一同骑着马,赶到了董卓的丞相府门外。本以为董卓正在府中,但等到了门前的时候,两人才知道,董卓进宫了,而且去的,还是现在正监禁着何太后、汉少帝以及唐妃的永安宫。

听到这个消息,李儒和魏信都感到有些心惊,董卓进宫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正现在的皇宫也就好像是董家的后花园,可问题是,他去的是永安宫,堂堂丞相去幽禁着废帝的冷宫,他在打什么主意?

当李儒和魏信急匆匆的赶到永安宫的时候,发现整个永安宫已经被董卓的亲兵团团包围了起来,而董卓麾下的樊稠正在宫门口,一幅很是焦急的样子,不住的转来转去。

“樊将军,出了什么事了?主公呢?”李儒看到樊稠那副焦急的模样,心中更是一沉,连忙出声问道。

看到李儒和魏信来到,樊稠就好像看到了救星一般,整个人都仿佛松了一口气,连忙上前一步,拉住李儒的手,急切的说道:“李先生,您来了就好了,您和魏先生赶紧进去看看吧,丞相已经进去两个时辰了!”

李儒闻言一惊,他是关心则乱,把樊稠的话的意思理解错了,还以为是董卓出了什么事情,心中大急,声调变得严厉起来,问樊稠道:“难道是丞相在宫中出了什么事情?”

樊稠一愣,怔怔的说不出话来,魏信却没有李儒那么激动,他拉了一下李儒,开口向樊稠问道:“樊将军,丞相到这里来到底是有什么事情?”没有来由的擅闯内宫是有重罪的,而且董卓现在的性子很有些变化无常,如果没弄清楚状况就这样闯进去的话,只怕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樊稠这时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的话让李儒误会了,脸上一红,连忙澄清道:“丞相其实并没有什么事情,只不过,他和龚管家一起进的冷宫,虽然末将不知道里面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但,但刚才在宫中传出了女人的惨叫声,两位先生,末将实在是担心主公他,他作出什么….”

樊稠有些说不下去,他是个忠于主公的人,但他同样也有着自己的善恶观念,而且他的善恶观念是比较接近正常人的那一种,所以他很担心董卓在皇宫之中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听了樊稠的话,李儒和魏信哪里还能按耐的住,他们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董卓如果在宫中做出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的话,后果将是多么的可怕。

急步走入永安宫中,刚刚来到软禁废帝弘农王母子、夫妻的锦绣阁门前,还没来得及进入阁中,就听到头上风声大作,抬头一看,一个人影从阁楼之上直坠而下,砰的一声落到了两人面前的青石地面上,头颅崩裂,脑浆混着血水四溢,死状惨不忍睹。

“唐妃?!”看着眼前这个衣衫凌乱不堪,面目因为撞击而变得血肉模糊的尸体,理、魏两人都忍不住惊呼一声。同时他们也都在心底暗叫一声:“糟糕!”

急忙跑到阁楼之上,眼前的场景让两人更是目瞪口呆。董卓大大咧咧的坐在绣墩之上,正由龚其为他整理衣襟。弘农王刘辩仰面朝天倒在地上面色紫青,七窍流血,尤其是那一双如铜铃般圆睁的眼睛,以及眼眶下面那两道鲜血流过的痕迹,让人看了心惊肉跳,而一个精致的酒杯就滚落在他的身边。

太后何氏,衣衫无存,几近**的身上到处是青紫色的余痕,一条长长的白绫缠绕在她的颈间,鲜红的舌头从她的嘴里吐出来,耷拉在嘴边。

“丞相…唉!”面对这凄惨的一幕,李儒和魏信都长长的叹出一口悲凉的气息,他们都知道,大事去矣!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董卓在宫中所作出的这种大逆不道的禽兽之行,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闹得满城皆知,虽然李儒等人下了禁言令,也擒杀了一部分传播丑事的老百姓,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局面的恶化。

尽管董卓权势滔天,但在这等重罪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沉默。越骑校尉伍孚,于阁下刺杀董卓未遂,被吕布所擒,而后被董卓千刀万剐。后将军袁术单骑离开洛阳,跑到荆州南阳郡安身,徐图讨逆。而依然留在朝中的那些臣僚们,也都在暗中秘密计划着如何诛杀董卓。在这些人里,以司徒王允最为活跃。

就在废帝被杀半个月后,一匹西凉骏马,带着一个身材健硕,面皮白净,五绺短须,面色惊惶的三十岁上下的武将,从洛阳城中疾驰而出,一路向豫州方向狂奔而去。

当这匹马驰过城门官道附近的一个小茶铺时,茶铺的老板那本来混浊的眼睛忽然变得清凉起来,低声对手下伙计说道:“动用信鸽,八百里加急,向益州传信,就说,曹操已经逃离洛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