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男才女貌 > 第二十章 会盟

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二十章 会盟

作者:獠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3:44 来源:笔趣阁

刘备居右北平,为政与民为善治政一月而右北平大治,治所之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军事上,刘备对乌桓之民甚是优待,传令免去右北平郡内乌桓民众一年的赋税。

当年辽西一战,乌桓损失惨重,蹋顿率部远走辽东,所剩乌桓部落一时再无战力,刘备手中虽有青州一部五千人马,但镇守边疆,终觉不足,遂刻意结好乌桓各部,乌桓部民感其挚诚,乃率部来降,刘备皆许以田地牧场,减免赋税徭役,乌桓部民及汉民莫不感恩,于是归降者愈众,至董卓乱政,刘备已招安乌桓部族数十,招抚民众达十余万。

乌桓部族多勇士,刘备以重利鼓励其部民参军,凡三月,募精悍之士七千有余,乃从中挑选弓马娴熟之精兵三千,配以白马,重建白马突骑,以示感怀公孙瓒。右北平之民多年来受公孙瓒庇护,素来爱戴,今见刘备如此重情重义,越加钦服,民心由此更为凝聚。

公元190年春二月,渔阳大雪,有乌桓部因无粮为生,纵马南下抢掠,渔阳百姓深为其苦。州牧刘虞忙于安抚幽州西部各民族,无暇东顾,遂命刘备领渔阳郡务,平定来寇。

刘备领突骑三千,押粮数十车,往右北平,寻到入寇乌桓部落,见其族长,以粮草许之,再以情理责之。其族长大愧,拜服之,因见刘备仁德,遂请命往渔阳郡北招纳各部。一月后,渔阳全郡乌桓十万余皆降刘备。刘备治渔阳,一切制度皆与右北平同,渔阳遂治。

坐拥两郡,谋士李林劝刘备招纳贤才,刘备从之,下求才令,河北豪杰素闻刘备抵御乌桓之名,皆往右北平投效,其中佼佼者,有太原关靖,字士起,为人刚胆,律己甚严,刘备赏其胆略,命为军中主簿。

另有渔阳田豫,字国让,为人清俭约素,规略明练,明军略,通权谋,腹有锦绣,刘备与谈,甚奇其才,乃大礼延请,拜为长史。

后有无终人田畴,字子泰,本游学冀州,闻刘备招贤,遂前来与见。田畴幼好读书,善击剑,其家中乃是辽西大户,田畴十六岁时,就带同随从二十余人,出游北塞,于关山之间往返,凡见山势地形,皆令人绘制成图,默记于心。后无终战事起,畴引家族人口往山中暂避,因熟悉路途,始终未落入异族之手。

田畴见刘备,两人共论天下大势,军略政事,田畴固然感叹刘备仁德有大志,刘备亦惊其才略,又计较武技,方知田畴乃文武全才,刘备大喜,整肃衣冠,寻吉日带同关羽、张飞同往田畴住处相请。田畴感于刘备言语恭谨,能折节下士,遂拜刘备为主,乃为军中司马。

田畴择刘备为主,乃献策曰:“乌桓新败,蹋顿远走辽东。虽一时元气不足,但日后终是隐患。主公若向西图,后方岂可不稳!如今鲜卑檀石槐帅兵虎视辽东,鲜卑贪婪暴虐,尤甚于乌桓,与其让鲜卑吞并辽东,主公不如遣使往辽东与蹋顿结好,暗中输送粮草军械,助其抵挡鲜卑。蹋顿乃是守信之人,若和议能成,则辽东可保十余年平安。且鲜卑与乌桓皆为虎狼,此次若是能够拼个两败俱伤,主公就可从中取事了!”

刘备欣然采纳田畴之策,遣简雍往辽东议和。当是时,蹋顿苦于鲜卑压境,本就担心刘备会趁火打劫,如今听到刘备遣使前来议和,并许诺助以粮草军械,心中顿时大喜,遂与刘备盟誓,自此,刘备手握渔阳、辽西两郡,结好辽东,扩军至精兵两万,威震东部幽州,隐然间有与坐镇西部幽州的幽州牧刘虞分庭抗礼之象。

除了上述三人之外,另有两人前来投军,这两人,一名颜良,一名文丑,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刘备甚爱之,将两人皆拜为军中都尉。

后董卓为虐朝堂,恶名传至右北平,刘备闻知朝廷遭此大厄,每日愁眉不展,忧心不已。一日,与军师李林坐于内厅,刘备向李林道:“子远,近来朝堂之上,奸相当道,大汉社稷,比先帝在位之时还要糟糕,局势如此危急,备身为宗室,日夜忧心不已,无奈官卑言轻,虽有勤王之心,却是有心无力,不知先生可有什么计较,能为汉室结此危厄吗?”

李林手中轻摇着一把青竹扇骨,月白扇面的折扇,思量片刻,李林抬头道:“主公既然能有此忠义之心,那就是朝廷的幸事。董卓虽然残暴,但手下的西凉兵马却是人多势众,其力量绝对不容小看,主公现在虽然在幽州小有基业,但凭主公一人之力,却是不足以对付董卓。不过,如今董卓作恶多端,惹得天怒人怨,天下想要诛除此獠者,非止一人,主公何不传檄各处州郡,号召我大汉有志之士共同起兵,讨伐董卓呢?”

刘备闻言欣喜道:“军师所言极是,我一人之力虽然有限,但天下之力却是无穷。这董贼虽然势大,但在天下诸侯面前,他也算不得什么!好,我马上…”

刘备站起身,正准备吩咐人去草拟檄文,忽有家人来报,说是陈留曹操有使者前来。刘备心中疑惑,向李林说道:“我与曹孟德在讨伐黄巾之时,曾有同袍之谊,后在京城也颇有几次相处,彼此可算是朋友,前些时日,听说他行刺董卓未果,被迫逃离京城,藏匿于家乡,今日派遣使者到幽州来,不知是为了何事!”

于是传令将使者召进,问起事由,使者便将一纸檄文奉与刘备。刘备展开观瞧,脸色不禁为之一变。阅完之后,默然将檄文递给李林。李林一看,心中也是暗叫一声可惜,原来这正是曹操命人书写的讨董檄文。

刘备挥手命人赏赐曹操使者,待来人去后,很有些黯然的叹了口气,而后强作笑容道:“没想到孟德竟然也是这般忠义,既然是为了汉室江山,我决定相应孟德檄文,出兵往司隶,与诸侯会盟讨伐董贼!”

李林自从看到曹操的檄文之后,就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对于失去了首发檄文这样一个绝佳的政治资本这件事,李林心中也是很感到惋惜,但如今后悔也晚了。

听了刘备的话,李林眼睛一转,心中有了计较,淡笑着拱手对刘备说道:“曹将军既然禀怀忠义,号召诸侯,那也是他的一腔热血。主公虽然未能首发檄文,但此事本就是天下诸侯的共事,谁来号召,都是一样。不过,号召归号召,诸侯若要联盟,就必然要挑选一位盟主居中调度,称为联军主帅,这个位置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坐这个位子的,并不只限于号召者,以曹操的身份经历,恐怕还做不了诸侯盟主!”

李林的话,让刘备听着有些摸不到头脑。盟主之位至关重要,这不必李林说,刘备自己也很明白,不过,正如李林所说,这个盟主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当的了的,李林说曹操当这个盟主不够格,难道他刘备就有能力当上盟主?

也许是从刘备的眼中看出了他心中的疑问,李林哈哈一笑说道:“还请主公勿怪,要论起官职声望,主公还在曹操之下,自然也不适合成为联军的盟主!”看了一眼脸上疑惑神情越来越明显的刘备,李林终于将话说到了重点上:“主公虽然当不上盟主,但只要主公能将一个人说服,让他也参加会盟,那么这盟主的位子,也就相当于主公来坐了!”

刘备心一动,连忙问道:“子远说的是谁?”李林笑着说出一个人的名字。刘备听后默然,思索半晌,有些犹豫的说道:“子远,就算能将他请动,但是以我看来,这盟主之位,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不是吗?”

李林看着刘备的眼睛道:“主公说的可是益州牧刘宇?”刘备毫不遮掩的点点头道:“没错!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刘元瞻都是盟主的不二人选!论地位,他是先帝亲自加入玉牒宗谱的广阳列侯,是宗室中权势最大的人;论职位,他是先帝钦命的骠骑大将军,按照我朝军规,大将军薨逝的话,以骠骑大将军为尊,总督天下兵马;论才能,他文武双全,尤其是智勇兼备,有天下第一武将的荣耀;论大义,他手握先皇御赐的黄旌白旄,手握天子剑,奉诏上斩昏君,下斩佞臣。无论从那一点上来看,刘宇都是盟主的不二人选啊!”

李林先是笑着点点头,而后却又摇了摇头,向刘备道:“主公适才所言不差,如果能去司隶会盟的话,刘宇自然是盟主的不二人选,只是,李某有八成的把握,刘元瞻不会出现在诸侯会盟的仪式上!”

刘备一惊,问李林道:“子远难道怀疑刘宇会合董卓同流?”李林哑然失笑的摇摇头道:“主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刘宇有三个理由不能来,其一,三辅已经被董卓占领,蜀中道路难行,要是另外取道往司隶的话,行军速度必然缓慢,到时等川军来到战场,没准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其二,刘宇的岳父蔡邕如今正在董卓的手中,刘宇和蔡琰夫妻感情甚笃,对付董卓难免就要投鼠忌器;其三,董卓曾经是刘宇的旧部,在道义上来说,刘宇非但没有多少优势,反而会有不小的劣势!有了这三点,刘元瞻就是心里再想来,只怕也只好打消念头了!”

听了李林的话,刘备顿时茅塞顿开,向李林谢过教授之德后,便前去劝说那个人参加会盟了。

公元190年7月中,曹操发檄文号召诸侯讨董,天下相应出兵者共有: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北平太守刘备。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典军校尉曹操。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大司马,幽州牧刘虞。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在诸侯的名单中,本是盟主人选的刘宇的名字,并没有出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