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男才女貌 > 第五十一章 刘虞灰心丧志 益州兵进洛阳

袁术集团的离开,使得山东诸侯联军的分裂再所难免。准确地说,在司隶的这十六路诸侯当中,派系还是比较明确的,除了袁术的一派以外,刘虞同样拥有他的支持者,比如右北平太守刘备、兖州牧刘岱、上党太守张扬还有北海太守孔融,他们这些人有的是宗室一脉,比如刘备和刘岱,有的是心存汉室,比如孔融,还有像张杨这样的人则是因为实力弱小而又身在河北,所以不得不依赖于刘虞。

不过除了袁氏集团和幽州集团之外,其它的诸侯也都是各存心思,比如陈留太守张邈还有济北相鲍信都很信服曹操,而东郡太守乔瑁和曹操也算是世代交好,所以他们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派,只不过在规模上远远比不上刘虞和袁术两个集团罢了,至于广陵太守张超则是因为儿子**的关系,所以更倾向于刘宇,还有像徐州牧陶谦则是不结盟主义者,他以州牧的身份,并不愿意陷入朋党之争,只想像荆州刘表那样独善其身。

继孙坚和袁术集团离开司隶之后,被董卓击败的曹操也带着败兵回到了洛阳。虽然刘虞觉得曹操当时不听良言相劝,以至于大败亏输,着实是咎由自取,但他这个人倒也算不上是记仇的人,况且袁术已经和自己分道扬镳,曹操身后的势力虽小,却也不是鸡肋了。出于拉拢的目的,刘虞特地聚齐了还在洛阳的几路诸侯,一起摆下筵席,为曹操压惊解闷。他这本是一片好心,哪知曹操却是个多心多疑之人,本来就因为败阵而脸上无光,如今看到刘虞把所有诸侯都叫来与自己喝酒,他的心中就更是不忿。

如果说换上一个人为曹操摆这桌酒,曹操也许不会多想什么,但刘虞就不同了。当时曹操请求去追击董卓的时候,刘虞就以“恐路有埋伏,不宜追赶”为名,阻止过他,如今刘虞的预言成真,自己果然败阵回来,在这个节骨眼上刘虞还大张旗鼓的为自己摆酒解什么闷,这在曹操的眼中,根本就是他刘虞在炫耀自己的算无遗策,顺带着讽刺他曹操有勇无谋啊!这口气让曹操如何能咽得下去。

其实在归来的途中,曹操早就从战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何况陈宫为他谋划的前景一片光明,这让曹操的心志从为汉效劳转变为为己谋划,如今曹操只差一个契机,一个能够让他对兖州下手的理由。这个契机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曹操心中没谱,陈宫也不好妄断,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继续留在司隶的联盟之中的话,这个契机就算出现了,凭曹操现在的实力也很难把握的住,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先离开司隶,回转曹操老家,从新招揽兵士,加强自身实力。不过就算要走,曹操也要走的风风光光,不能像孙坚那样不辞而别,更不能像袁术那样摆明了搞分裂,他曹操要走,就要走的大义凛然,更要出出胸中这口恶气!此时刘虞的这场酒宴,就成了最好的机会。

就在这次酒宴中间,再众人都酒过三巡之后,曹操忽然长叹道:“曹某始兴大义,旨在为国除贼。所幸诸公仗义,慷慨而赴国难,吾之初意,欲烦伯安引河北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以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如今伯安迟疑不进,公路割袍而去,此实在是大失天下士人之望。曹某窃耻之!”说完,将手中酒一饮而尽,掷杯于地,昂然而出,引兵离了洛阳,往徐州琅琊国而去。

却说刘虞备曹操这一通怒斥,骂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这倒不是因为他心虚理亏,而是因为气塞胸臆。从本质上来说,刘虞虽然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也是一个忠厚之人,他自从掌理联盟以来,自问事事都是问心无愧,但偏偏众人不去理解他的辛劳,反而处处与他掣肘。袁术私藏玉玺,已经存了异心,刘虞和他翻脸也是理所当然,但对曹操,刘虞却始终是一片好意。一开始劝阻曹操不要追赶是怕曹操吃亏,这次摆酒宴则是为了给曹操解闷,平息他心中的败阵之耻,但没想到他的这一番好心,最后却招来了曹操一通斥责,而且言辞之激烈,直把自己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一般。

刘虞委屈,委屈的说不出话来,可别人不知道他委屈,鲍信和张邈这两个亲近曹操的诸侯见到曹操离席,他们两人也都拱手离开,其他的诸侯此时也已经没有了饮宴的兴致,于是也都三三两两的散去。要说这里面谁能体谅刘虞,那当然非刘备莫数,但刘备现在正琢磨着如何才能除掉刘虞,自己坐上这幽州牧的宝座,此时刘虞吃亏受气,他刘备偷着乐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去劝解宽慰呢。

曹操离开两天之后,鲍信和张邈也都各找托辞,离开了洛阳,奇怪的是,张邈的弟弟,广陵太守张超却选择了继续留在洛阳。到这个时候,洛阳的诸侯只剩下七路人马,不足十万人了,凭着这个阵容,想要去和董卓对抗,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如此一来,诸侯再继续驻扎在这片帝都废墟上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而刘虞本人经过了连番令他寒心的打击之后,也已经心灰意冷犹豫着是不是应该撤兵回幽州了,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犹豫的时间里,剩下的这七路诸侯却又出现了严重的内讧。

这次内讧的两方主角分别是兖州牧刘岱和东郡太守乔瑁。说起这两个人,他们之间的矛盾可说是由来已久了。这乔瑁原本是大汉的兖州刺史。汉灵帝中平二年的时候,因为听从了刘焉的建议,在大汉设立州牧,而后又听取了刘宇的计策,将第一批州牧全部分封给宗室,这包括整个长江流域的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宇、扬州牧刘繇三人,以及地近司隶的兖州牧刘岱,后来还有自请前往交州的交州牧刘焉。

按照汉灵帝的旨意,凡是在本州设立州牧的,就不再设置刺史的职位,而当时乔瑁好好的当着他的兖州刺史,而且名声很不错,被人誉为“御民有道,甚有威惠”。可就因为汉灵帝的一纸诏书,他这个兖州刺史的职位,就这么糊里糊涂的丢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任的兖州牧刘岱。

如果仅仅是丢了这兖州刺史的位置的话,对大汉忠心的乔瑁也许还不会有什么怨言,但朝廷竟然在撤了他州刺史的职位之后,再也没有另外的封官旨意,弄得乔瑁堂堂一州刺史,悬在当空,上不来,下不去,说他是个官,偏偏没有职位,说他已经不是官,可朝廷并没有出具罢免他的文告。这就是汉灵帝昏聩的地方,他只顾着在诏书上表明一旦州牧设立,那么该州的刺史自动撤销,但却没有明确的说明到底是怎么个撤销法。

无奈之下,乔瑁只好厚着脸皮去见兖州牧刘岱,希望能够从他那里找个说法,至不济,能够给他安排一个职位也好,但没想到这个初来乍到的州牧的两只眼睛竟然张到了脑门上,目中无人不说,对乔瑁这个原先的兖州最高长官更是冷言冷语,态度恶劣,似乎两个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乔瑁到刘岱那里去了几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他心中对刘岱的不满也是与日俱增。好在后来,乔瑁的一个做京官的本家知道了兖州的情况之后,向汉灵帝奏了一本,汉灵帝把这件事交给张让,张让在收了乔瑁不少钱财之后,大手一挥,将乔瑁任命为兖州治下的东郡太守。就这样,原本的兖州最高行政长官乔瑁摇身一变,委委屈屈的成为了州中一郡的太守。这种境遇怎么能让乔瑁心服,但忠君观念浓厚的他又不能把这股怨气发泄到朝廷和皇帝的身上,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和兖州牧刘岱打起了冷战。

要知道,乔瑁在兖州为官数载,在兖州地方上的势力实在是不容小觑,几个回合下来,刘岱在兖州可说是吃了几个大亏,差点弄得寸步难行。刘岱也知道这是乔瑁在捣鬼,可在兖州地盘上,他刘岱算不上强龙,乔瑁却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所以刘岱也只好暂时咽下这口恶气,先和乔瑁耗着。

这次曹操与刘虞闹翻,给了刘岱一个很好的报复机会。要说这个乔瑁,却也是个怪人,他和曹操的私交不错,看到曹操吃亏,他的心里也不好受,也很生气,但他却没有像鲍信、张邈一样离开洛阳。为什么?就因为乔瑁平日便自诩为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他和曹操有交情,那是私交,讨伐董卓,那是公事,公私岂能混淆?所以乔瑁没有走,还是继续留在洛阳,克尽职守的完成自己作为一名大汉忠臣的使命。

只可惜,乔瑁的这种想法注定是得不到什么好的结果了。应该说,在一个即将到来的乱世当中,有着这种天真想法的人肯定是要吃大亏的。乔瑁在这个时候忽略掉了他最不该忽略的人。刘岱对乔瑁的怨恨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来的时候在兖州他不敢轻举妄动,可现在乔瑁已经离开了兖州,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一般,刘岱想要报复的话,这段时间无疑是最好的时机,不过,因为大家都属于为国讨贼的志士,所以在联盟前期刘岱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来对付乔瑁。

不过现在借口已经是现成的了。乔瑁与曹操交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就算他自己不承认,也不妨碍别人在他的身上打上曹操集团的印记。而刘岱则是铁杆的刘虞一党,如今曹操和刘虞闹翻,刘岱和乔瑁自然也就成了不共戴天的对手,这不就是向乔瑁报复的最佳借口吗?!正如陈宫所说,刘岱这个人是个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之辈,根本成不了大事,如今为了一点个人的恩怨,刘岱竟然要不顾后果的向乔瑁开战,这简直就是自找麻烦。

当然刘岱在对付乔瑁的时候还是耍了一点小心眼,他并没有直截了当的去找乔瑁的麻烦,而是派了一个亲信到乔瑁的军中借粮。乔瑁对刘岱也是绝无好感,但出于公心,乔瑁还是很希望能够和刘岱和平相处的。刘岱遣人来向乔瑁借粮,从心里来说,乔瑁很想答应,但问题是,他自己现在的粮食也不多了。东郡本来就是兖州下属,兖州粮食收成不好,事实上也就是说东郡的收成也不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担心会进一步加深两人之间的矛盾,但乔瑁还是很遗憾的拒绝了刘岱的要求。

乔瑁的拒绝,给了刘岱一个报复的口实。初平二年六月,兖州牧刘岱突然带兵闯入东郡太守乔瑁的营寨,乔瑁措手不及,被刘岱杀死于乱军之中,乔瑁手下皆降。刘岱袭击了乔瑁,这是一场卑鄙的偷袭,这次一次不宣而战的卑鄙偷袭,这是一次对联盟内部的盟友不宣而战的卑鄙的偷袭!头大无脑的刘岱,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作下了令世人所不齿的事情,也让天下人对讨董联盟失去了最后的信心。

这场内讧,导致了一个诸侯的灭亡,也导致了另外两家诸侯的离开。徐州牧陶谦不能想象,如果自己继续留在这里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说不准什么时候也被人不明不白的杀死,这样没有安全感的联盟换了是谁,都不敢再呆下去了。而北海太守孔融则是不齿于这种连自己的盟友都能下得去手的人,作为孔子的嫡系子孙,孔融有着作为儒者的尊严,这种尊严令他无法和一个卑鄙小人为伍。

对于刘岱的行为,刘虞也同样是不能接受。刘虞本人是个深受儒家理念熏陶的长者,他一生笃信忠厚仁义,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于刘岱这种打着为他刘虞出气的幌子,公报私仇,无耻偷袭的人,刘虞打心眼里厌恶,因为同是宗室,作为宗正卿,刘虞声色俱厉的将刘岱训斥了一顿。哪知刘岱现在已经今非昔比,终于铲除了对手的他自信心爆满,如今他已经满脑子只想着马上回到兖州,好好的尝一尝作为一州之主的味道,哪里还能听得进去刘虞的训斥。只说了两句,刘岱便怒气冲冲的挑帘而出,带着自己的兵马回转兖州去做他的土皇帝美梦了。

可怜偌大的一个联盟,十六路诸侯,如今落到这般田地。如果不是还有一个张超留在洛阳,刘虞这个盟主就可说是真正的光杆司令了。残酷的现实让刘虞万念俱灰,他现在才知道,原来所谓的为国分忧,为国除贼,到头来都不过是一个笑话,一场闹剧,而自己这个所谓的联盟盟主也不过是个无用的幌子。

就在刘虞无精打采的想要带着自己的兵马也离开洛阳的时候,忽然有亲信来报:“益州牧刘宇的部队,已经来到洛阳城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