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男才女貌 > 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作者:獠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3:44 来源:笔趣阁

科举制的试行时间,被决定在三个月之后,而第一试的内容则由三省六部共同议定。说起来,这次科举制能够获得上层的一致通过,主要还是刘宇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有些事情,并不是单纯的只是靠强硬的手段就能够通过的,刘宇也许能够不在乎其他的那些小官员的反对,但对于自己集团最核心的这些属下,他却不得不顾及到这些人的意见。

具体的让步就在于这次科举所选拔出来的人才的任用。按照唐宋时代的开科取士的惯例,凡是经过殿试的前三甲,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一般都会直接被朝廷的中央机构任用,虽然很多都是从翰林院开始,但逐渐的都能升入朝廷的决策层。不过现在益州并没有翰林院这个机构,而且,虽然刘宇想要削弱世族在朝廷中的势力,但问题是,在他自己的集团中,世族出身的人却占了半数,这也是刘宇有时感到无可奈何的一个原因,毕竟投鼠忌器啊!

对于科举制,这些世族出身的官员,比如陈群、崔琰等人自然是坚决反对,以至于刘宇不得不苦口婆心的一个个的说服,到最后,竟然整整折腾一个晚上,才勉强让他们同意支持自己。至于条件嘛,就是此次科考所选取的人才,不能进入中央三省六部,而只能派往各地郡县担任地方官职。刘宇对此也无话可说,毕竟他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提出科举制度,本来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整个益州地方官员紧缺的状况,所以这些官员提出这个要求,刘宇也是无话可说。

既然只能选拔地方官员,那所谓的殿试也就免了,尽管知道这种重大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毕竟自己的意愿没能完全实现,刘宇的心里还是有点不痛快,眼看时近正午,便想传令散去众人,谁想一个亲兵匆匆忙忙从门外跑进来道:“启禀主公,朝廷有钦使持皇上圣旨到来,如今正在府门之外!”

刘宇听了一愣,心中暗想:朝廷?现在的朝廷不就是董卓吗?这个家伙又要搞什么鬼?但随即又反应过来,想来是自己的那一纸同盟的约定招惹来的。董卓一直将自己视为最大的威胁,如今他得到了益州同盟的承诺,自然要给刘宇一点好处才过的去!所以估计这圣旨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想到这里,刘宇当即起身道:“速速将钦使请进来!”亲兵出去不久,就带着一个内廷宦官走了进来。尽管汉室倾危,但毕竟现在的朝廷还是顶着正统的名义,刘宇身为地方牧守,对待朝廷派来的使节,还是要礼数周全的,所以看到那内侍走进府门,便带着厅中的大小官员出来迎接。

那个内侍看到刘宇亲自出迎,脸上顿时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紧走两步来到刘宇跟前一躬到地道:“小人常侍郭全,见过大将军!哦,不对,是参见蜀王殿下!”刘宇吃了一惊,心中大感疑惑,不过却还是笑着向郭全拱手道:“常侍远道而来,多有辛苦,不知常侍此来,可是陛下有什么旨意吗?”

郭全一脸谄媚的笑容向刘宇说道:“殿下所言不错,我这次来,正是来向殿下宣旨的!”一边说,一边将一份明黄丝缎做成的圣旨托在手中。按照礼制,官员接受圣旨是要焚烛设案的,不过刘宇可没有准备这些,于是便准备简单的跪迎一下,但还没等他跪下,郭全便连忙说道:“殿下,皇上口谕,殿下接旨,,不必跪迎。”

刘宇到现在还弄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既然不必下跪,他自然也没有理由反对,于是便躬身冲着圣旨施了一礼,算是全了礼数。郭全当即展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骠骑大将军屡次有功于国……特加封刘宇为大将军,赐爵蜀王,赏九锡,准带剑着履上殿,见君不参,辞君不拜!钦此!”刘宇听着郭全将这圣旨读完,一边听,一边暗暗心惊,没想到董卓为了那一纸合约,竟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要知道,自从西汉几次藩王之乱之后,汉朝对于宗室亲王的册封,就一直是处在一个极度严格的情况之下,到了东汉中后期,能够被封王号的,更是只有当朝皇帝的嫡系子孙而已,而且这些宗室亲王的权利也是被严格限制的,不要说执掌一州的军政大权,就是寻常的有实权的职位,也论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像刘宇这种情况还能被封王,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见,董卓为了拉拢刘宇,实在是弄出了不小的阵仗!

但从这份圣旨之中,刘宇还听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听出了董卓这个家伙不怀好意的一面!“哼,就知道董卓这个家伙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心肠!”刘宇在心中暗暗冷笑。不过这种情绪不能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宇好像丝毫没有什么想法一般,笑着对郭全说道:“有劳常侍为在下的事情辛劳!”转身对左右说道:“速速准备宴席,好好款待郭常侍!”

郭全连忙说道:“殿下言重了,下官也是尽自己的职责罢了,岂敢领受殿下的赏赐。另外下官还要尽快的回京….”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宇打断道:“常侍若是在这么客气,就是看不起我益州了!常侍一路远来,路途辛苦,我若是不加以款待,岂不是缺了礼数!还请常侍不要再推辞了!还有,我承蒙皇上如此厚待,自当具表谢恩,这谢恩表章,还要烦劳常侍为我带回京城,呈交圣上!”被刘宇这么一说,郭全倒真的不好再要求离开了,没办法,只好跟随着刘宇派来的亲随一起下去了。

等看到郭全出去,刘宇才再次回到座位上坐下,郭嘉、陈群等人互看了一眼,同时抱拳屈膝,跪倒在地,向刘宇参拜道:“臣等恭喜蜀王!大王千岁千千岁!”刘宇被他们弄得一笑,双手向上虚抬一下道:“诸公快快请起!”等到众人起身之后,刘宇看着他们问道:“诸位对于这次皇上的圣旨,有何看法,这道旨意,我是不是要接下来呢?”

陈群跨一步出班道:“主公,所谓当仁不让,主公既有大功,又有大志,承受王爵,乃是理所当然,还请主公不要推辞!”刘宇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向了一旁正在思索着什么的郭嘉问道:“奉孝,你觉得该当如何呢?”

郭嘉听到刘宇询问,便回答道:“主公,长文所言有理,以主公的功勋,就算是承受王爵,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过,王号可以接受,这九锡却一定要推辞!”刘宇会心一笑道:“这又是为何呢?”郭嘉看着刘宇的表情,就知道他是在明知故问,因为有些事情并不是适合刘宇说的,于是便继续说道:“朝廷的这道旨意,必然是董卓从中主导。主公原本是侯爵,按照礼制,爵进一级,也应当是公爵,也就是蜀公,而董卓竟然操纵朝廷直接晋封主公为王爵,这既是在向主公示好,也是在向天下表明我益州与关中的关系,让天下诸侯对关中蠢蠢欲动者都心存忌惮!”

刘宇不置可否的用食指敲打了几下桌子,眼睛转动了几下,显然是在想什么事情。而郭嘉的话却还没有说完。“主公,蜀王的爵位,主公不妨接受,但九锡礼器,却万万不可接受!”郭嘉语气坚决的向刘宇说道。“哦?这是为何?”大概是郭嘉的语气太过严肃,将刘宇从他自己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之中,饶有兴致的向郭嘉问道。

所谓的九锡,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代表了一个皇朝的天子对臣下的最高礼遇。这九种礼器都是特赐用物,它们分别是:车马、衣服(也就是衮冕之服)、乐(定音、校音器具)、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音chàng,供祭礼用的香酒)。

对于九锡,刘宇没有什么感觉,他只是在印象中记得当年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好像看到过,那个曹操就曾经接受过九锡,但刘宇从来就没有感到接受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妥,毕竟他是来自那个相对自由的后世,对于这些具有所谓的象征意义的器物的感觉迟钝也是理所当然,这个时候看到郭嘉对九锡这么重视,他的心中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郭嘉正色道:“主公有所不知,这九锡之礼,虽然见于《礼记》,但自商周以降,九锡同时赐予一人的情况,只出现过一次!”刘宇被郭嘉这么一说,心中更是感到好奇,连忙追问道:“只出现过一次?奉孝,不要卖关子了,到底何人还受过九锡之礼?”郭嘉叹了一口气道:“不瞒主公,接受九锡之礼的,正是二百年前的逆臣王莽!王莽在悖逆朝廷之前,曾经接受过九锡之礼,所以主公万万不可接受啊!”

原来是王莽。刘宇心中了然。尽管在后世将汉朝分成了东西两汉,但在这个时代中的人都不会这么进行朝代划分,在他们看来,自从前206年刘邦建国之后,一直到现在的初平三年,整整398年的漫长岁月,都是大汉的天下,至于王莽建立新朝的那25年,大汉的士人从来就没有承认过,他们将王莽看作是汉朝的乱臣贼子,而大汉社稷虽然一度倾危,但最终还是被光武皇帝力挽狂澜于即倒,拨乱反正,使汉家香火可以延续,高祖血脉不至就此断绝。

郭嘉的话一说出来,刘宇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反对接受九锡了,王莽接受了九锡,而后反叛了朝廷,成为大逆不道的乱臣,前车之鉴不远,若是刘宇就此接受了九锡的话,恐怕日后的流言蜚语就将源源不绝,到时刘宇的声名将遭受到严重的打击,而各地的豪杰智能之士,也将在心中产生怀疑。想通了这一点,刘宇的嘴角忍不住浮起一丝冷笑:原来这里面还有这种讲究!董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你手底下的那些人,没想到他们还能给你想出这样的招法!

“奉孝,你这番话说的很对!不但这九锡之礼我不能接受,就算是圣旨中所说的带剑着履上殿,面君不参不拜的特权,我也要一并力辞!”郭嘉、陈群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惊讶,他们是少数知道刘宇的一些毛病的人,刘宇不太愿意跪拜的毛病,他们也都知道,在他们看来,这几项特权完全是为了刘宇量身定做的,可刘宇却要推辞!

“主公曾经是当今陛下的师尊,同时又是有大功于国的人,这不参不拜的殊荣,主公也可说是当之无愧了,不知主公为什么要一力推辞呢?”中书舍人陈琳不解的向刘宇问道。刘宇微微一笑道:“我益州远离京师,本就难得见到天子,我要来这不参不拜的特权,又有什么用处呢?更何况,天地君亲师,对皇上执礼,乃是理所应当的,这带剑着履上殿,就是对当今皇上的不忠不敬,此权臣恶徒所为,我怎可效法呢?董卓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给他自己找个伴儿,免得到时候天下诸侯总是找他麻烦!他有此心肠,我又岂能中了他的奸计!”

郭嘉等人被刘宇这么一说,顿时躬身道:“主公确是明鉴!”还没等他们直起身子,刘宇有说了一句让所有人吃惊的话:“依我看,董卓这厮已经有了废汉自立之心,哼,他自己死期不远,我又何必承他这么多的人情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