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男才女貌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一百七十一章

作者:獠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3:44 来源:笔趣阁

鲜卑族的一番弓箭齐‘射’,给宜君县的守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由于何涛事前有了准备,而且提前一步,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从鲜卑军队的阵型变动上,看出了端倪,并做出的正确的判断,所以及时下达命令,让守城的将士用盾牌防护,由于盾牌数量有限,所以,有很多人,用的是之前从老百姓家里拆下来的‘门’扇,几个人夹起来,往头上一顶,及逆行防御。那鲜卑人‘射’出的箭雨,杀伤力强,箭矢的穿透力大,那盾牌是严格按照军工尺寸制造的,用料也好,所以顶住弓箭没有什么问题,可那‘门’板就不太顶用,老百姓做‘门’板,那就是个遮风挡雨的‘门’户,能用多么好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树木打造,做工比较粗糙,而且厚度不大,挡上两三支弓箭不成问题,但要是被几十根弓箭扎上,那就得会裂开,这‘门’板裂开,有了空隙,自然不能将下面躲藏的人保护好了,所以说,城头上的这些人,尽管有准备,却还有伤亡。

这也就是‘迷’吞手下的人手少,出去攻城的步兵,剩下的弓箭手也就是一千五百来号,他为什么不多派人呢,原因很简单,箭支数目有限战场上,那万箭齐发的场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到的,这每一支弓箭,那都是真金白银的打造出来的,国力雄厚的国家,才能有大量的箭支储备,实力稍差一点的,都凑不出一场大战所需要的所有箭支。

后世三国演义上,不是有草船借箭这么一出儿吗?诸葛亮神机妙算,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知道江上有雾,就驾着扎满草人的小船,到曹军水寨咋呼了一圈,结果从曹‘操’手中轻而易举的‘弄’到十万只箭。这个故事那是家喻户晓,人们看这个故事,都是评论诸葛亮智谋深沉,周瑜心‘胸’狭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能看出东吴和曹魏之间,国力上的差距,那周瑜是打着箭支不足的幌子,想要暗算诸葛亮,那如果东吴的箭支不缺,他能找这个理由吗?人家诸葛亮那也不是面人,东吴要是有几十万箭支,能够充足的供应这场战争,那诸葛亮直接说你家不缺箭不就得了。所以说,从这个故事上,就能看出,以东吴的军事储备,还有军事潜力,不足以支撑像赤壁之战这样的战略‘性’决战,也可以看出,武器的制造,即便是再古代,也是一项格外庞大的开支,像后世的很多大国,那军费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其实在古代也是一个样子。

你想,东吴这样割据江东,治下六郡八十一州,能够跟魏蜀两国鼎足而立的中原大势力,在弓箭储备上,都有些捉襟见肘,像娄乞部这般的草原小部落,手里面能有多少存货?当然,还得说清楚,这里说的弓箭,那是军事用的,不是平常打猎用的箭头,娄乞部他们这些草原民族,善于骑‘射’不假,骑马,没的说,先天有优势,可‘射’箭,这里面就有文章了,他们平常打猎用的弓箭,很大一部分是木质的箭头,真正用到铁的地方,就箭头上那一点,毕竟打猎嘛,对手的手无寸铁的动物,那只要削尖了头,木箭也一样能要了猎物的‘性’命。在草原上,铁器那是绝对的稀有物品。

草原上或许不缺铁资源,但问题是草原民族没有冶炼技术,你就是拿着一堆的铁矿石摆到鲜卑人的面前,他们也只能是看着这些石头发傻。不只是鲜卑人,所有中原王朝周边的草原民族,少数民族都是如此,文明和技术上的差距,决定了他们在军事物资上的缺乏。但几千年来,草原民族从来不缺少攻打中原王朝的武器,这就有点矛盾,其实,这要感谢那些繁荣市场经济的商人,历朝历代,那个中原王朝的内部,都不缺少‘奸’商。后世马克思所说的话不见得全对,但有句话他没说错,那就是商人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这是看透了商人的本质。中国人对此其实也是深有感触,所谓君子轻生而重义,商者轻信而重利。固然,商者中也有很多爱国者,但也有很多,是唯利是图的小人。爱国者或许无法用自己手中的资本改造一个王朝,小人却可以轻易的利用手中的资本,覆灭一个王朝。比如明代,看似是灭亡在农民起义军和满清的手中,但实际上,大明王朝是毁在那些晋商手中,就是这些富甲天下的晋商,将大量的军事物资,经过‘门’g古草原,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明的敌国手中,满清强大了,晋商暴富了,大明朝却灭亡了。

中华几千年,不只是一个晋商卖国,也不只是明朝在商人的手中吃了大亏,大汉朝也不例外。汉代与草原上各部族之间,有官方开办的市场,进行盐铁茶粮等物资的‘交’换,称为互市,这种市场,本身是由官方开办,也由官方掌握,每次,与草原民族之间的互市,对于敏感的军事物资,如粮草、铁器,那都是限量‘交’易,严格控制,毕竟汉朝朝廷上的大臣们也不都是傻瓜。但官方的这些深谋远虑,老百姓不知道,又或者,这些商人们心里知道,却假装不知道。从来都是物以稀为贵,越是限制出口的东西,走‘私’所获得的利润就越大,当利润达到百分之百以上的时候,这些商人就会无所忌惮,疯狂的向草原上走‘私’各种铁制品,当然,他们也‘弄’不到军方的制式武器,所卖出去的铁制品,都是以铁锅,铁铲,铁锤等等民用物品的形势,但鲜卑人将这些东西换回去之后,立马就把这些铁器回炉,而后打造兵刃甲胄。

可以说,所有强大起来的草原民族,背后都少不了一群群数典忘祖,丧尽天良的汉‘奸’商贩。此时娄乞部手中的兵器,一半是他们通过侵扰汉朝边境,在与汉朝军队‘交’手战胜后所缴获的战利品,另一半就是通过汉朝商队走‘私’过来的铁器回炉锻造而成的。刚才向宜君县‘射’出的那些箭矢,也是一半一半,一半是劫掠来的军用箭矢,一半是他们自己制造的箭矢。一千五百人,连续三‘波’发‘射’,那也是将近五千支箭,五千支箭,就是娄乞部半数以上的存货‘射’完之后,效果却令‘迷’吞十分的不满意,毕竟这弓箭齐‘射’对于鲜卑人来说,那已经是杀手锏一般的手段,尽管对城头上的守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这个伤害程度实在难以令人满意,‘迷’吞也看见了,在弓箭发‘射’之前,汉军似乎提前做好了准备,这就说明这些汉军的指挥者并不是个饭桶,相反的,还相当的老练,尽管不知道一开始他为什么表现的那么拙劣,可现在他就是‘迷’吞的大敌。

如果,像刚才那样的弓箭齐‘射’,能再来上**次,那何涛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招架,但幸运的是,娄乞部没有那么财大气粗,‘迷’吞心里倒也想跟刚才一样,好好的爽一下,但他的存货就那么一些,已经用了一多半了,要是还继续这么折腾,用不了几次,他部族中的这些家底儿可就全搭进去了。当然,如果是无牵无挂的人,拼了这日子不过了,倒也能舍得这些箭矢,奈何‘迷’吞可不是一个无牵无挂之人,他身为娄乞部的首领,无论如何都要为本部族考虑,娄乞部日后还要在这片草原上立足,要是将这本就不多的家底都给搭进去,那日后,难道要娄乞部的人都仰人鼻息的生活吗?

箭矢的缺乏,让‘迷’吞无法狠下心来,继续发动弓箭远程打击,没有办法,只有继续采用人梯攻城的方法进攻,此时娄乞部的兵马已经进攻了两次,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什么事情都是再一再二不再三,到了这个时候,娄乞部的士兵们都已经格外的疲惫,这个疲惫不止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鲜卑人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妻儿老小,心中也有牵挂,刚才凭着一股血气之勇,不计生死的攻打宜君县城,但连续两次攻打不下,在同伴的鲜血和宜君县城那高高的城墙面前,这些人都从心里往外,感觉大无比的疲惫,所以,第三次攻城,鲜卑人这边明显的不在状态,不管是冲锋的阵型,还是攻城的动作,都开始出现迟滞,散‘乱’,何涛那是懂兵的人,久历战阵,别的不敢说,查看敌情的本事他还是有的,他一看鲜卑人这次攻打过来的那股‘精’气神,就知道,对方已经是疲兵了,只要这次攻击再被击退,那么对方就再也无法发动第四次进攻,唯一的出路,就是暂停攻城,整顿兵马,恢复士气,以图再战。

何涛的估计没错,‘迷’吞这边的确已经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如果说,‘迷’吞手下有几万人马,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攻城战,哪有单凭一支部队来回折腾的,必须要有几支部队,轮换着攻打,这样,同一支部队攻城的间隔时间比较大,将士们也就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整。但‘迷’吞这次的情况特殊,他手下,就自己娄乞部的这不到三千人马,反过来复过去就是这些人,你说怎么轮换?所以他只能是一次次的把同一支部队派上去,那士兵们能不累吗

这个时候的‘迷’吞,心里面充满了‘迷’茫,他本以为攻打宜君县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没想到事情到了现在,竟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这汉军的指挥官,很明显是个通晓兵事的行家,可既然有这等人才在城中,上次自己到宜君县来侵扰,杀掠了几万汉人,而且就是在这宜君县城下发生的,当时怎么就没有一兵一卒出城救援呢‘迷’吞虽然是娄乞部的首领,但论起肚子里面的‘花’‘花’肠子,是个‘迷’吞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个朱勇当然,现在‘迷’吞也已经没有力气再去纠结这件事,他的当务之急,是决定下一步,自己部队的行动。他周围的心腹、大将都在劝,说大首领您也看见了,咱们的儿郎已经是疲惫不堪,难以再次发起进攻了,而且,汉军的准备十分的充足,咱们手下兵马的损失在不断的加重,这一旦把手中的兵马都拼光了,到时候咱们可就都成了光杆司令了,那还怎么在草原上生存呢所以还是先鸣金收兵吧

对这个建议,‘迷’吞也动心了,但是呢,又觉得有些不甘心,毕竟自己这边,人马也损失了,弓箭也消耗一多半了,要是就这样灰溜溜的走了,那之前所有的牺牲,就变得没有价值,之前的一切努力,也都要前功尽弃,到时候,自己部落恐怕要在联军之中,落下一个无能的名声,自己这个首领,自己手下的兵马,在人家面前也抬不起头来。可要是不退呢,眼看着宜君县城,并无在短时间内被攻破的迹象,自己的部众也已经有了厌战之心,即便坚持打下去,也没有用。

就在‘迷’吞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脚底下就觉得这大地在轻微的抖动,他心中一惊,抬头向西边一看,烟尘大起,遮天蔽日,‘迷’吞心里顿时明了,这是自己联军的大部队赶到了,他的这心里面,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原本想打个大胜仗,在宜君县中,迎接大军的到来,哪想到,宜君县竟然难攻非常,现在大帅的主力来到,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用了,只好自行前去请罪。当然,他还觉得松了一口气,毕竟这身后边,有人能给自己撑着了,对宜君的攻击也不用停下了。

等鲜卑联军的大部队来到近前,‘迷’吞赶忙带着手下人,徒步来到大帅毕古塔的马前,撩衣服跪倒在地,口称:“大帅,末将‘迷’吞,特来向大帅请罪”他这是主动过来承认错误。毕古塔看‘迷’途跪在地上,连忙一偏‘腿’,从马上跳下来,一把把‘迷’吞从地上缠起来:“‘迷’吞兄弟,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你怎么还到我这里来请罪呢?”‘迷’吞满面羞惭,长叹一声道:“大帅,我‘迷’吞没有本事,辜负了大帅您对我的信任,您把我任命为前部正印先锋官,要我遇山开道,遇水搭桥,临敌接战,要旗开得胜,为我们联军涨一涨士气可我这个人无能啊,损兵折将,到现在,也没能打下宜君县城”

毕古塔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又问‘迷’吞,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迷’吞也不隐瞒,就把自己来到宜‘春’城下的种种经过,详细的讲说一遍,毕古塔听完后,沉‘吟’不语。他不说话,没人敢发言,大家都在两旁站着,鼻观口口观心的等毕古塔发话。等过了好半天,毕古塔才抬起头来,看众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他又是一笑,拍拍‘迷’吞的肩膀:“兄弟,这不是你的错。要说责任,那我是第一个责任人,咱们制定的作战计划,竟然会被汉人提前知道,而且事先做好了准备,致使我们的突袭计划无法实施,这都是我治军不严,遇事不密所致,跟兄弟你没有关系。相反的,你作为先锋官,手底下就三千兵马,能把战况打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算是大功一件兄弟,你先带着人,到后面去休整,你的功劳,我这里都记着,等大打破宜君县城,咱们在论功行赏”

‘迷’吞一听,深受感动,本来是自己来领罚的,结果人家大帅主动把责任给承担过去了,这就是人情,可这个时候,也没时间多说什么客套话,所以,‘迷’吞谢过毕古塔之后,领着娄乞部的人马撤到后面去休整,当然,‘迷’吞不再此列,他是娄乞部的首领,也是毕古塔手下的将官,下一步该怎么打,他也得听从毕古塔的调派,出于责任心,他还是向毕古塔提醒一句:“大帅,那宜君县城内有高人,此人‘精’通战事,颇有经验,是我军的劲敌”

毕古塔微微一笑:“兄弟,多谢你的提醒,我知道,那宜君县有个县尉,叫做何涛,曾经当过兵,而且在汉朝的参加过几次大的军事行动,多有战功,只不过,出身贫贱,没有‘门’路,所以功劳虽然不小,但进身无路,到最后,只能是回到老家宜君来,再后来,‘阴’差阳错之下,他才当上了宜君县的县尉。此人身经百战,见多识广,能够挡住我军的去路,不足为奇,但是,我也并未将他放在心上,如今,他已经是穷途末路,苟延残喘而已。”

‘迷’吞听罢,心说罢了,人家这才叫大将之才,我在这儿打了半天,都不知道对面城头上那人的底细,可大帅刚到宜君,对那人却是了如指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自己这边有如此详细的情报,何愁此战不胜。

不说‘迷’吞心中感叹,单说毕古塔,‘抽’出一支令箭,‘交’与‘花’涂:“‘花’涂兄弟,本帅命你,率领本部人马,接替‘迷’吞,继续攻打宜君县城,今天,我一定要将这个城池打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