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 第12章凄苦的贾雨村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12章凄苦的贾雨村

作者:白天会睡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4:22 来源:笔趣阁

金陵应天府衙门,后堂。

“赵师爷呢?怎么还没来?”

贾雨村气急败坏地直拍桌子。

一衙役:“回大人的话,已经派两拨人去找了....”

贾雨村眼一寒,“再派,找不着就不用回来了!”

那衙役一震,“是!”应声匆匆走了出去。

贾雨村大步地来回走着,走到门口突然停住了,仰天长叹一声,又转身走回了椅子上坐下,一拍桌子,又站了起来,“去,去荣国府看看贾将军还从军营回府了?”

一脸阴沉的贾雨村又坐回了椅子上,昨日他刚刚上任应天府尹,原本打算先去荣国府拜访贾珝,之后再去巡抚衙门拜访上官,然而还未来得及出门,便被一则消息给打蒙了,扬州府传来了消息,前日,万寿镇的白家被人给灭了满门,不仅财物被洗劫一空,白家大宅更是被大火焚毁。

这件事在应天府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在猜测这是贾家那位动的手,相较于外面人的猜测,贾雨村笃定这就是贾珝下的手,另外,为了不引起百姓的恐慌,巡防营那百余兵丁被杀的消息并没有对外透露,杀官如同造反,更何况杀的还是一支成建制的官军,可是,此事不说扬州府巡防营,就是兵部都没有消息传出来,这让贾雨村心惊不已,因为他明白,此事背后牵扯了诸多的势力,贾家只是其中之一,看来,白家百余年的财富被权贵们给收割了,说不得,这里面还牵扯到了皇室,因为那支被屠戮了的兵丁,勋贵们在胆大,也不会明目张胆的屠戮官军,因为这是造反之罪!

贾雨村满脸的茫然,他之前因为没有靠山被人给告倒了,好不容易搭上贾家,他可不想屁股下的官椅没做热就被人给赶走,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不给个说法,不说巡抚衙门那边,就是这应天府数百万百姓都不好交代,还有那些嚣张跋扈的盐商。

想到这,他的眼中露出了愤怒的光芒,这群该死的盐商,要不是他们作死,哪里来这么档子事请,等自己熬过这一坎,有他们好看的。

这件事不好查,也不能查,要是真的不小心查出一些不好的东西,就不是丢乌纱帽这么点事情了,搞不好小命都不保....

就在这时,那个衙役急忙走了进来,躬身道:“大人,赵师爷找到了!”

“哦?”

贾雨村冷笑道:“在哪里找到的?”

那衙役犹豫了一下,上前低声道:“是在巡抚衙门不远的地方。”

听了这话,贾雨村的脸更青了,咬着牙狞笑道:“将赵师爷请进来!”

“是。”

那衙役不敢多话,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不一会,赵师爷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还未来得及拜见,便听贾雨村喝问道:“上衙的时辰,你不在衙门中,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府尹?”

赵师爷怔了一下,急声说道:“大人,小的是去打听消息了。”

“哦?”

贾雨村阴沉着脸坐在上首,“不知打听出什么重要的消息了?”

赵师爷:“小的是去巡抚衙门打听消息了,大人,什么消息,恕小的不能说,小的也不敢说,只能告诉大人一句话,这件事不能查,查了会死人,会死很多人,不仅是大人,就连巡抚衙门都会被牵扯进去。”

贾雨村叹了口气,望了望赵师爷,说道:“那,你说本官该怎么办?”

“拖!”

赵师爷上前一步说道:“这件事是扬州府按照惯例递上来的大案,按理说要从快处理,但,这件事已经没有了苦主,巡抚衙门不催,金陵刑部也不会插手此事,唯一就是那些盐商和寻常的老百姓,盐商,大人可以不理会,他们如今被盐道衙门和镇守府给盯上了,没有精力来管这件事。至于那些百姓,很好办,大人一边对外宣称正在加派人手侦办此案,一边处理一两个大案,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破了案子还能得到民心官声....”

一片沉默。

半晌,贾雨村微微一叹,说道:“本官刚来,尚不了解金陵的情况,师爷可知有哪些大案被百姓们关注?”

赵师爷闻言心里一松,微微抬头看了贾雨村一眼,说道:“金陵作为大明陪都,衙门官府众多,百姓们也是遵纪守法,没有什么案子积压。”

说到这,停了一下,接着说道:“要说案子,倒也正好有一件,只是,这里面牵扯到了金陵的一个富商,府衙上下都被那家给打点过了,另外,死者家只剩一个老仆,所以此案便被压了下来。”

贾雨村沉吟了片刻,然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道:“身为父母官,当为民做主。这样,你先将此案卷宗取来,待本官细细查看再说。”

“是。”

赵师爷应声退了出去,不一会就捧着薛蟠打死冯渊的卷宗走了进来。

贾雨村眼中闪过一抹诧疑,这个赵师爷对于此事好像有点...也太上心了。

接过卷宗,贾雨村细细翻看起来,不一会便看完了,指着薛蟠的名字问道:“此人是何身份?”

赵师爷:“回大人的话,这薛家本是金陵一霸,祖上也曾在内务府当差,可惜后背子孙不孝,丢了差事,如今薛家的生意是一落千丈,一日不如一日,这个薛蟠正是当今薛家家主。”

贾雨村点了点头,将卷宗合上,两眼紧紧地盯着赵师爷,“说吧,你为何对此案这么上心,这其中又有什么内幕?还是说,你与这个薛家有仇?”

听了这话,赵师爷身子一颤,立刻跪倒在地,重重地叩了个头,“大人明鉴,这薛蟠在金陵城有个诨号,叫‘呆霸王’,满金陵没有几个良善人家不受到他的欺压,就是小人也是如此。当年就因为小人没有注意碰到了他,就被他命手下豪奴一顿好打,若非小人命大,恐早死于非命。”

说到这,顿了顿,咬牙道:“实不瞒大人,那冯家也是小富之家,那冯家老仆知晓小人与那呆霸王有仇,便给小人送了五十两银子。只要大人能替小人报了此仇,小人愿意将毕生积蓄和这五十两银子一起献与大人。”

贾雨村心里一松,望了望赵师爷,说道:“你呀....这样的话以后万不可再说,本官到了此任,肯定会为百姓做主,这样,你先将李通判找来。”

赵师爷这才完全松了口气,又重重地叩了个头,“是。”

接着爬了起来,退了出去。

望着赵师爷消失的身影,贾雨村又将那卷宗打开细细看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

半个时辰后,应天府大堂,贾雨村坐在上首官椅上,下手两边分别坐着李通判和负责记述案情的小吏,身边站着赵师爷和一个衙役,那个衙役看着跪倒在地的冯家老仆以及刚刚被押来的薛家管事,面上闪过一抹难色,望了望边上的李通判,又望了望赵师爷,干咳了两声,可惜贾雨村没有任何反应。

贾雨村将卷宗合上,“啪”的一声,惊堂木狠狠地砸在了官案上。

那衙役吓了一跳,乎听贾雨村喝问道:“哪个是人犯薛蟠?”

大堂上一片沉寂,李通判和赵师爷促狭地相视一笑。

众衙役碰了一下目光,都不敢吱声。

“嗯?!”

贾雨村一愣,斜了赵师爷一眼。

赵师爷:“回大人的话,这里面没有凶犯薛蟠。”

“....”

贾雨村气得一愣。

就在这时,那薛家管事大声说道:“大人刚来金陵,也许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不若先退堂,待大人了解清楚其中利害关系,再开堂审理也不迟!”

“放肆!”

贾雨村气得差点跳了起来,一掌击在官案上,呵斥道:“一个商人家的奴仆竟如此嚣张,竟敢咆哮公堂,威胁本官。来人将此人重打五十大板,派人将凶犯薛蟠捉拿来。”

几十名手执水火棍的衙役和刀笔吏怔在那里。

李通判和赵师爷又是相视一笑。

贾雨村一怔,将堂内众人反应都看在眼中,心中微微一惊,沉思片刻,又将惊堂木一拍,“还不快快行刑!”

大堂内一阵轻微的骚动,站在贾雨村身边的衙役忍不住了,也顾不得尊卑,直接凑到贾雨村耳边,说道:“大人,请先听小的一言。”

贾雨村微微一惊,瞅着他打量了一番,心中升起一抹疑虑,此人竟有些眼熟,这才说道:“本官有事处理一下,都不许乱动。”

说着,起身往后堂走去。

那衙役没有理会赵师爷警告的眼神,低头跟在贾雨村身后往后堂走去。

二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后堂,贾雨村挥退了小厮,望了这个嘴角长着一颗痦子的衙役一眼,问道:“本官看你面善,咱们可是见过?”

那衙役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情了?”

说着,向贾雨村打了个揖手。

贾雨村一震,这才想起当年之事,忙起身笑道:“原来真是故人。”

二人说了半晌私话,贾雨村方问道:“这个薛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嚣张?”

那衙役说道:“老爷刚刚到任,为何要急于审理此案?可是因为万寿镇白家被灭门一案?若是如此,又为何要审理薛家一案?”

贾雨村没有搭腔,反声问道:“难不成这两件案子有着关联不成?”

那衙役忙站起身,上前小声说道:“万寿镇背后牵连甚广,但这薛家一案背后同样牵连着几处关系,这其中就有贾家。”

贾雨村一惊,下意识地伸长脖子往大堂方向望去。

那衙役接着道:“老爷太心急了,这薛家虽说只是商贾之家,但他背后勾连着神京贾、王、史三家,这薛蟠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亲外甥,也是荣国府二房太太的外甥,实话和大人明说了吧,这个案子在金陵早有定论了。”

说着,又将那日秦淮河边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不待贾雨村回过神来,又说道:“这件事情,镇守府的钱总管也打过招呼了,不能审!”

贾雨村身子向椅背上一靠,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看来,本官这是将一块原本已经沉入冷水中的烫手山芋又给捞了起来。你说,本官该怎么办才好?”

那衙役惊住了,犹疑了好一阵子才说道:“其实,这件案子也不难判,只要大人按照那几位大人的意思办就成,小的还听说了,大人是有了神京贾家的关系才补了这个缺,这么做,岂不是两便!”

贾雨村被他这么一点,立时惊悟了!

忽然,又想到忽悠他的李通判和赵师爷,贾雨村的脸又变得难看起来,眼中闪过一抹凌厉的寒光.....

.....

薛家,薛姨妈坐在那里暗自抹泪,宝钗时不时抬头向厅外望去,这时,老管家匆匆走来,将一封信递给了宝钗,“姑娘,贾将军的信。”

宝钗接过立刻打开,只看了一眼便愣在了那里,薛姨妈凑了过来,一看,也怔住了。

“这...”

宝钗将那封空白信笺递给老管家,问道:“三伯,您没拿错信吧?”

那老管家也是一惊,急声道:“不可能,我是亲手从贾将军手中接过信的,中间没有任何停留,不可能出错的。”

宝钗又将那封信看了看,忽然笑了,对惊疑不定的薛姨妈说道:“母亲,放心吧,没事了。”

话音刚落,一个婆子匆匆赶来,禀报道:“三管事回来了,衙门判了,那冯家老仆翻供了,说是赵师爷威逼他状告咱家大爷,意图挟尸勒索。新来的府尹判了赵师爷下大狱,说是要流放。又说冯家只有一个老仆,贫弱无助,让咱家再赔付冯家五百两烧埋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