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 第79章皇帝的准备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79章皇帝的准备

作者:白天会睡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4:22 来源:笔趣阁

这两天,天佑帝格外地勤政,一早便赶到了上书房,此时,内阁首辅温方言已经等候多时了。

“臣参见陛下!”

“首辅不必多礼!”

天佑帝摆了摆手,笑道:“这么早让首辅过来,朕着实是过意不去,来,赐座。”

“谢陛下恩典。”

“去,给朕和首辅端碗粥来。”

天佑帝坐下,拿起了摆放在御桉上的奏折,翻看了看,方抬头笑道:“首辅猜的不错,忠武伯上折子了,保举王子腾出任九省统制。”

“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忠武伯不会不管王子腾。”

温方言在矮墩上坐下,略想了想,又道:“臣还是那句话,相较于九边,禁军这边更需要李贤。王子腾有私心,能力不足,但却容易掌控,他去九边巡视武备最多就是混一点资历,运气好捞一点军功,不会对军方产生多大的影响。

至于其他人,就不好说了,除了大同、宣府、蓟州和山海关掌握在勋贵武将的手中,其余几镇都是有武举出身的武将执掌,也许他们的背后有着文官们的身影,但,他们绝对没胆量对抗手握圣旨的九省统制。”

天佑帝也吓了一跳,他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除了上蹿下跳的王子腾,就连治国公府世袭二等伯马尚等人也盯上了这个九省统制,虽说九边辛苦,但却是个肥差。

尽管他心中对王子腾不满,但还是给了他机会,这不,昨日一早王子腾就进宫跪在了乾清宫广场上请罪,如果不知道他的为人,天佑帝早就将他舍弃了,这是个有野心,但又没什么胆量的怂人!

想到这里,又将贾珝的举荐折子看了一遍,笑了笑,接着转过头对戴权问道:“最近在干什么?”

戴权扫了一眼低头的温方言,答道:“除了前往军营处理军务,忠武伯还接见了几位南来的举子,都是林盐政的后辈。”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桩事情,连忙上前一步,小声说道:“锐士营传来消息,忠武伯将他的侄子贾蓉任命为了火器营把总,麾下军卒装备了兵库司最新打造的火铳。”

天佑帝默默地点了下头,当初张辅提议在锐士营设置监军,为了避免闹出矛盾,天佑帝便命戴权的干儿子小李太监前往锐士营担任监军一职,这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又想到了秦可卿,慈爱行于颜色,当年他从养心殿内的密档中发现了一件密事,那就是武宗并不是没有血脉存留于世间,一番调查找到了武宗外室女留下的孤女,在天佑帝的安排下,工部营缮郎秦业将她从养生堂中抱养,之后一手安排其嫁入了宁国府。

当年这件婚事震惊了整个神京,所有人都在怀疑贾珍是不是昏了头,要知道,虽然贾珍身上只有一个三等的勋职,但也不应该娶一个五品小官的女儿做贾家的未来宗妇,再加上秦家超规格的陪嫁物,这让很多人对秦可卿的身世产生了好奇。

原本还没有借口去关照这个侄女,现在好了,他的丈夫入了御林军,只要有了资历,自己就可以大大方方的赏赐了。

天佑帝将奏折合上,微微一笑,“那就这么定了,就让王子腾担任这个九省统制。”

温方言:“是。”

就在这时,两个小宦官抬着一个大食盒进来,后面跟着两名宫女,每人手中擎着一只托盘,上面分别放着碗快和勺子,另外还有一小碟酱菜。

戴权先走到大食盒边,掀开盖子,里面是一个砂锅,拿起勺子在砂锅里搅了搅,然后舀起一勺。

那两个小宦官连忙从怀中各自取出一只浅口小碟,双手捧起,戴权将那勺粥倒在了他们的小碟子里,二人捧着碟子把粥倒进了嘴里,又过了一会,戴权这才挥了挥手,“出去吧。”

说着,又走到了那两名宫女面前,同样让她们俩尝试了碟中的酱菜,一切无事方将她们也赶了出去,亲自给天佑帝盛了一碗粥。

天佑帝见温方言弓着腰十分不方便,便对戴权说道:“给首辅搬把椅子过来,就放在御桉边。”

温方言立刻站了起来,“臣惶恐!”

“首辅谦虚了。”

天佑帝摆了摆手,给戴权使了个眼色,方对温方言说道:“自天佑三十年,你我君臣相伴快十一年了,这些年,咱们就像难兄难弟一样,若不是首辅替朕承担了来自朝堂的压力,朕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到现在。朕从内心感激你,要是没记错,首辅快五十八岁了吧。”

“过了年也就差不多了。”

天佑帝不禁又看了温方言一眼,这才发现,温方言的眉毛、胡须早已花白,脸上更是出现了老人斑,这一发现,使得天佑帝突然涌出一种莫名的情绪,对放下椅子的戴权说道:“以后首辅的矮墩换成座椅。”

“老奴遵旨!”

“老臣谢陛下恩典!”

天佑帝站了起来,接着走了过去,双手将温方言扶了起来,“来,咱们边吃边谈。”

“是。”

两人隔着御桉坐下,天佑帝拿起了碗里的勺,舀了半勺送到嘴里,点了点头,对温方言说道:“朕准备准了吴世昌的折子,任命锦乡侯为兵部右侍郎。”

温方言将勺子放下,略想了想,“这个锦乡侯现如今脚踏多只船,不可重用。”

天佑帝点了点头,又说道:“对了,朕打算将吕文良从通政司调到吏部担任左侍郎。”

温方言略略沉思片刻,摇头苦笑道:“不好办啊!”

“朕明白,不过这件事不急。”

天佑帝微微一笑,“这件事朕只是和首辅提前说一声,具体等年后再说。到时候,朝廷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温方言微微一怔,眼睛顿时闪过一丝震惊。

天佑帝不再说话,二人默默地喝粥,又过了一会,戴权招来宫女将东西全部撤了下去。

大殿内一片沉寂。

就在这时,戴权快步走了进来,小声禀报道:“陛下,王子腾大人送来了一些江南的土特产。”

或许是想起了昨日王子腾的窘迫,天佑帝脸上露出了笑容,摆了摆手,道:“收下吧,你去告诉他,要用心办差,别整天净搞那些歪门邪道,有那时间多想一想该怎么为朕,为朝廷分忧,要是能做到这一点,朕早就有理由提拔他了,他王子腾也不至于落得如此窘迫。”

“是。”

戴权退了出去。

“这个王子腾!”

天佑帝望着戴权远去的背影笑了笑,又从御桉上取过一封信递给了温方言,“首辅看一看吧。”

温方言起身接过信,眼中闪过一抹亮光,这竟然是东平郡王徐鹏举的亲笔信,最让他震惊的便是这封信的内容,只有区区一行四个字:万事俱备!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温方言的额头上出了汗,他清楚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场残酷而血腥的大清洗即将到来,清洗的对象就是江浙等地的士绅家族,这些年皇帝被压制的太憋屈了,如今皇帝翻身了,不下死手是不可能的。

说来,这一切都因为贾珝的出现,他打破了文官们对皇帝的束缚,使得皇帝手中有了钱财,有钱才能养兵,江南大营近二十万兵马,足以横扫整个江浙地区,就算当地世家不甘束手受戮挑起地方动乱,二十万精锐足以平定所有的叛乱。

温方言有些为难说道:“苏杭是世家的大本营,更是江南富庶之地,一旦发生动乱,那里的数十万百姓该怎么办?”

天佑帝冷冷道:“如果他们老老实实地束手就擒,朕可以网开一面,只诛三族,其余族人打散迁徙到外地。若是他们觉得可以与朕手中的大军相抗衡,朕奉陪!至于那里的百姓,朕会给他们重建家园,给与他们补偿。”

温方言有些心情复杂地坐在那里,其实在天佑帝准了东平郡王整编江浙兵马时,他便看出了皇帝的思路,并不像对外所说那样,清缴盘踞沿海诸岛的海匪倭寇。

其实满朝文武都知道,这些肆虐沿海的海匪倭寇的背后靠山就是江浙地方士绅富户,要不然他们怎么能总是躲过江南大营的围剿,只要解决掉了这些士绅,朝廷立刻就能彻底清缴干净盘踞海岛的海匪倭寇。

从大明朝的利益上说,他很赞成皇帝的做法,但温方言更担心以后,靠着杀伐带来的威慑能持续多久?这种屠戮世家大族的行为将给朝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天佑帝不是太祖皇帝,他没有太祖皇帝的威德,他压制不住全天下的士族,一味靠杀戮来威慑,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会引起反抗。

还有,彻底掌权后的天佑帝又会以一种什么姿态来治理大明朝?

他与皇帝相处了十余年,比任何一个官员更了解皇帝,这位看似性子阔直,十分好说话,但根本是个狠人,这些年一直隐忍不发,就是为了等一个翻盘的机会,一个彻底覆灭江南文官集团的绝佳机会,而现在,这个时机已经快要成熟了。

就差一个正大光明的借口了!

“首辅在想什么呢?”

天佑帝拿过一本奏折,微微笑道。

温方言这才从沉思中惊醒,连忙起身,“臣刚才在想西北边镇一事,走神了,实在是罪该万死!”

“这件事首辅尽可以放心,朕早有准备,王子腾最主要的差事是视察边军军备以及长城沿线防御工事。”

说到这,天佑帝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话说到这一步,他也就不再隐瞒了,直接说道:“草原上出现了变故,朕需要一个稳定人心的正当理由,还请首辅帮帮朕。”

此言一出,温方言一时竟答不上话来。

一片沉默。

这时,天佑帝从方才那本奏折中抽出一封信递给了温方言,“首辅请看。”

温方言接过信展开一看,长长的寿眉微微一抖,指着信中最后一句‘吴贼易怒,可为突破口。’,问道:“不知忠武伯是何意思?”

天佑帝笑了起来,又将北镇抚司递来的那本密折递了过去,温方言展开看了看,只看了两眼便面露怒色,心中暗骂一句畜生。

“如果不能在新年期间动手,就只能等到春闱了。”

说到这里,天佑帝拿起方才那本奏折说道:“这些人隐藏的太深了,所有的证据都不能定他们的罪责,现如今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自己发生内乱,还有许多情形晦暗不明,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也为了朕的子孙,朕还要看清楚一点,不能冒险。”

“陛下圣明!”

温方言大声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