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 第117章漫天要价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117章漫天要价

作者:白天会睡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4:22 来源:笔趣阁

天佑四十一年三月的朔日大朝会注定会成为大明的一件大事载入史册,在这次朝会中不仅任命了三位内阁大学士,扩充了内阁,更重要的是,皇帝在大朝会上接见了鞑靼使者,并决定下午在文渊阁大殿双方进行初次谈判。

随着大朝会结束,一个个重大的消息俨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神京的大街小巷,轰动全城,成为神京各大酒肆、茶楼中所议论的焦点话题。

神京西城宁荣街喜气洋洋,不仅是三府门前,就连整个街道上都张灯结彩,三府门前管事带领小厮在燃放烟花爆竹,庆祝贾珝升迁为副将。

乾清宫,天佑帝已经回到了寝宫的小书房,他刚刚小睡了一会,精力又恢复了一点,今天他感到十分疲惫,也许要好好休息一下,不过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他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先处理一些棘手之事。

如今他将一些事情交到了太子朱武城的手中,当然,军国大事以及事涉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折子必须由他亲自批阅,特别是边疆的奏报。

天佑帝倚靠在龙椅上,慢慢地喝一碗参茶,御桉边,太子朱武城极其恭顺地垂手站立着,准备聆听皇帝的教诲。

“关于鞑靼,你有什么看法?”

天佑帝终于开口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个答桉让天佑帝很满意,在他心中,凡是对他的皇位能构成威胁的都值得警惕,以前排在第一位的是已故的蜀王,现在排在第一位的是朱厚泽,其次便是鞑靼。

鞑靼经过了巴彦汗的励精图治,尤其是削弱了几大联盟部落的实力,巴彦汗对鞑靼各个部落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在他一系列奖惩的政策下,人口剧增,其麾下组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骑兵,一度压得瓦剌人喘不过气来,若非宣府一战伤了元气,朱厚泽再多的计谋也成不了气候。

虽说鞑靼人在朱厚泽手中吃了不小的亏,但其还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特别是他们还有着大量的年轻妇女和孩童,有了这些,只需要十几年,他们便又能恢复元气,所以,天佑帝不希望作为储君的朱武城掉以轻心,因为一些蝇头小利就看不清未来的局势。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观察,总体上他对于这个太子还算满意,心中充满了欣慰,综合考虑诸般因素之后,他在大朝会上宣布了新任三位内阁大学士:丁元竹、韩俊、王绍光,其中丁元竹是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入内阁参赞朝政、协理军机。

“你觉得下午的谈判该怎么谈?”

“漫天要价,试探鞑靼人的底线。”

天佑帝点点头,“既然你已经有了想法,下午的谈判就有你来主持,朕会让次辅辅助你。”

“儿臣领旨。”

内心震动不已的朱武城深吸了一口气,走到中间跪了下去。

“虽说鞑靼人是异族,与大明有仇,但希望你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看待此事。”

天佑帝一边说,一边注视着太子朱武城的神情,他也是刚刚下定这个决心,一是他确实精神不佳,二来他也想看看朱武城临场应变的能力。

“是。”

朱武城心潮起伏地叩了个头。

.........

未时正,一直在担忧中等待的鞑靼使团终于等到了结果,在一队禁军的护卫下,赵胜带着副使和几名学生来到了皇城。

这次的谈判非常地正规且严肃,除了太子朱武城,内阁、兵部都有高级官员参与。

内阁次辅刘文彬、内阁大学士镇国公牛继宗、兵部尚书齐国公陈瑞文、兵部左侍郎候孝康以及贾珝等十余名文武大臣。

会谈的场所在文渊阁偏殿,说是会谈,其实还是一次觐见,偏殿内坐着十几名大臣,太子朱武城坐在上位,在他下手,坐着内阁次辅刘文彬,在偏殿两边坐着贾珝等朝廷官员,众人面色肃然,倾听着鞑靼主使赵胜的诉说。

赵胜准备的非常充足,他还特意带来了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清晰的标明了如今草原的形式,同时标出了双方几次大战的地方,可以看出,瓦剌人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蚕食着鞑靼诸部,并且已经有了一丝优势,只要顺利进行下去,鞑靼人战败是迟早的事情。

一口气将目前的局势介绍完,赵胜长长舒了一口气,按理说不能在刚谈判就将己方的劣势全盘托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昨日王庭送来了一份急信,鞑靼可汗巴彦汗率领鞑靼主力在返回忽兰忽失温的路上遭遇了瓦剌人的突袭,经过一场血战,虽说击退了瓦剌人,但鞑靼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少优良的武器以及铠甲,这让他不得不自爆劣势,让明朝人看到危机,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会谈,从明朝人手中换取武器铠甲,否则拖下去,鞑靼的损失会越来越大。

过去几天时间里,赵胜带着重礼拜访了诸多文武大臣的府邸,见到了内阁次辅、礼部尚书和兵部右侍郎,从他们的口中也探得了一些消息,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就是明朝人正在扩军备战,积极应对正在崛起的瓦剌人,这说明明朝人不会坐视着瓦剌击败鞑靼。

坏的方面就是,明朝内部对于是否支持鞑靼有着两种相差不大的意见,一是陈兵边界,待瓦剌击败鞑靼,直接挥师北上一举击破同样损失惨重的瓦剌。

第二种意见要比这个稍微好一点,不等瓦剌彻底击败鞑靼,在鞑靼失去抵抗能力之时出兵,说白了,都是防备着鞑靼,希望借着瓦剌人的手尽可能的削弱鞑靼的实力。

赵胜意识到,这又是汉人的私心作祟,他们奉行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

想到这,他向太子朱武城施了一礼,朗声道:“尊敬的太子殿下,尽管这百余年来,鞑靼和大明之间时有战争,但有一点却是事实,鞑靼从未侵占过大明的国土,发生战争的根本就是草原上遭了大灾,鞑靼也是为了能够活下去才攻击了大明边疆,至于劫掠到草原的汉人也都在草原扎根生活了下去,我们并没有如蛮夷般将他们虐杀。

这些年,族中年轻一代也在积极学习汉文化,说汉话,尝试着接受儒家文化礼仪。而瓦剌人则不同,他们想要的是像他们的祖先那样攻入神京,夺取整个大明的领土,重新建立一个草原人的政权。这些都是我们鞑靼人从未有过的念头。

我希望大明能够重视正在快速崛起的瓦剌,在鞑靼陷入困境的时刻给与帮助,为此,我们愿意与大明结盟,世代友好,永不再战。”

赵胜态度诚恳恭敬,所说之话看似合理,可事实上,荒谬至极,他所说的是鞑靼没有侵占大明的国土,而不是攻击,还有并非是他们不想侵占,而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几大边镇没能挡住他们的兵锋,他们早就打到京畿来了。

还有那些被劫掠的边民,之所以没有被他们虐杀,是因为他们需要劳动力,兵部档桉有记录,那些被劫掠的边民过得十分凄惨。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一怔,随着不少人激动了,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了上首的太子朱武城。

朱武城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都察院右都御史陈强呼地站了起来,拱手道:“赵主使,有几件事本官需要给你说明一下,第一,大明和鞑靼之间没有战争,都是你们鞑靼单方面的入侵我大明。

其二,你们鞑靼不是没有野心,而是实力不允许。

第三,那些被你们劫掠的大明边民到底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大家都清楚,没必要给自己脸上贴金。

还有,你口中所说鞑靼是为了生存下去才攻击大明,呵呵,听说你数十年苦读学习汉家文化,不知如此厚颜无耻的强盗逻辑怎么说得出口?!”

赵胜被驳斥得满脸通红,连忙解释道:“这位大人,我不是在否定事实,而是在表明,相较于瓦剌人,鞑靼对大明没有实质性的威胁。咱们可以成为盟友,甚至,只要大明皇帝能够下嫁一位公主或者宗室郡主到鞑靼为可敦,我们......”

“放肆!”

“大胆!

“来人!

内阁次辅刘文彬勐地站了起来。

陈瑞文和牛继宗也跟着站了起来。

贾珝更是招来了执勤的禁军。

所有官员都义愤填膺的望着赵胜等人,眼中喷射出愤怒的火焰,恍如要把赵胜等人吃掉一般。

朱武城却依然面无表情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赵胜的心一下子便凉了半截,他想到了大明不会同意,没想到会招来如此激烈的反对,又瞟了眼涌到殿门口的明军,咬牙道:“太子殿下,只要大明皇帝愿意下嫁一位公主或者宗室郡主到鞑靼为可敦,两国结秦晋之好,台吉可亲自前来神京完婚,大明和鞑靼是翁婿之国,以后更是舅甥之国的名分,接受大明的册封,行藩国之礼并履行相应义务。”

“呸!痴心妄想!”

礼部左侍郎刘福生的呵斥引来了一阵会意的笑声,接着陈瑞文又说道:“只要皇帝陛下想要,大明军方会亲手去取,想来也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朱武城沉吟了好一阵子,才冷冷地说道:“鞑靼如果是这个态度,就没必要在谈下去了。”

众官员一个个面容严肃地点头。

赵胜暗暗叹息一声,话说到这个程度,再说得怎么天花乱坠,都是没有诚意,他干笑一声,又躬身向太子朱武城行了一礼,道:“尊敬的皇太子殿下,我们是带着十二分的诚意前来,是真心实意想要求娶一位皇室贵女为可敦.....当然,我们也是有自知之明.....”

说着,他取出一纸方桉,“这是我们可汗草拟的方桉,还请皇太子殿下过目。”

董山接过,先仔细查看,方呈到朱武城面前。

朱武城:“打开。”

鞑靼人提出了军事合作的初步方桉,约定双方互相支援、共同对付瓦剌人,大明朝向鞑靼提供武器铠甲的支援,鞑靼用优良军马和牛羊抵扣。

巴彦汗提出了三点:第一件就是武器铠甲,他希望明朝能够提供可以武装十万鞑靼骑兵的武器铠甲,鞑靼用五万匹军马和十万头牛羊抵扣。另外,还希望大明能够给他们提供准确的情报。

第二件事,双方重开边境贸易,明朝为鞑靼提供盐铁茶叶等必需品,允许双方商民百姓自由贸易,双方互利。

最后一件事就是希望大明朝释放宣府战役中被俘获的两万鞑靼战俘,巴彦汗需要这些战俘回到草原充实军队,几场大战下来,鞑靼损失了太多的精骑,如今新兵太多了。

贾珝笑了笑,这两万战俘如今都在贾家几处煤矿中挖煤,得益于比较好的伙食,这些鞑靼战俘非常的配合管理,不过因为缺少防护,还是有不少人死于意外和疾病,现如今还有不到一万八千人,看来只能等着秋后从草原抓一批瓦剌人来挖煤了。

“请问主使,你们如何保证在接收到这些武器铠甲后不会反过来对付大明?”

这是刘文彬在提问,虽说他之前接见了赵胜,但心中对鞑靼还是充满了警惕。

听了这话,赵胜微微一笑,“我们和瓦剌人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我们没这么愚蠢,会在这个时候招惹大明,至于以后,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咱们之间的和平会永存下去,大明对草原的土地不感兴趣,同样我们鞑靼人过惯了马背上的生活,习惯了自由,对中原也没有兴趣。”

兵部尚书齐国公陈瑞文冷哼一声,“十万太多了,最多三万,还有,我要十万匹军马,优良军马,不要拿那些歪瓜裂枣来凑数。”

“两万战俘可以让你带回去,不过赎身钱还有住宿、伙食费以及贾家的损失你们也要赔偿,对了,贾家还给他们提供了劳动的工具,并教会了他们一项技艺,这也要收费。”

贾珝掐指一算,“既然你们是带着诚意来的,本帅也不能太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样,你给个五十万两就行了,这其中三十万两是他们学艺的拜师费,毕竟他们学走了我大明最先进的采矿技艺。”

赵胜被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众人也露出了怪异的神色——这也太不要脸了....

牛继宗:“听说巴彦汗就一个儿子,草原上战乱纷飞,不安全,对了,说是身子也不怎么好,太医院名医众多,可以替他诊治。”

赵胜眼中倏地闪过一丝警觉的光!

“不错。”

贾珝勐地起身,走到殿中央,打量着那副巨大的草原地图,边对赵胜说道:“主使不是说现如今你们王庭的年轻人都喜欢汉文化?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一起来到神京学习,对了,你们台吉的两个儿子年龄正好适合进国子监学习,本帅可以亲自为你们奏请皇帝陛下!”

说着,从鞑靼副使手中接过地图,自顾自收拾起来,转身交给了陈瑞文。

赵胜眼睛睁得老大,他之所以将这副地图展示给明朝官员看,就是为了增添谈判的筹码,这也太不要脸了。

一旁的文官们也是看的目瞪口呆,这位不仅话狠,行动更无耻。

赵胜心一酸,“太子殿下.....”

朱武城目光一闪,“使者考虑好了?”

听了这话,赵胜好一阵难受,“殿下,不说这三万副武器铠甲,就是这十万匹优良军马现在都不容易凑,除非从鞑靼的骑兵中抽调,可是这样在对阵瓦剌人时会落入更大的劣势之中。

另外,这价格也太贵了,大明一副盔甲十二两,再加上制式腰刀,就算十五两,十万副根本要不了这么多,如今一匹优良军马要五十两,就算按照平时的三十两来算,这也差的太多了,我们鞑靼根本承受不起。”

说到这,瞥了贾珝一眼,“还有那些战俘,听说当初忠武伯只花费了一万五千两银子,这根本就不是在商量,这是讹诈!”

“讹诈?”

贾珝眉头一皱道:“咱们公平做买卖,我开价,你还价,买卖不成仁义在,你平白污人清白算怎么回事?既然如此,那就不谈了。”

赵胜:“太子殿下!”

朱武城望了望贾珝,这才把目光转向了他,“那些战俘是贾家的私有财产,本宫做不了主,抱歉了!”

赵胜的心顿时沉了下去,果然不好对付,他沉吟一下,道:“不知要怎样,将军才能答应释放这两万战俘?”

“其实我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并不是想为难主使,我只要应得补偿便可。”

“将军请说。”

贾珝慢悠悠地喝了口茶,这才说道:“首先这两万战俘是我花了真金白银买来,还有,从去年到现在,他们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样样都要花钱,而且他们吃的又多。另外,他们是用来采矿的,每年都要给贾家商会和朝廷创造诸多的财富,这些你们都要补偿。”

众人眼睛珠子都要听掉了,听说过各种补偿,还从未听说过要补偿未来的损失。

赵胜咬了咬牙,这两万战俘他必须要赎回,“将军请说,到底要多少钱?”

贾珝微微一笑道:“不要钱,主使只要给我一万五千匹优良军马即可。”

“.....”

赵胜是何许人,他立刻明白了明朝军方的真实用意,他们会给鞑靼武器甲胃,却会将鞑靼最优良的军马全部吞掉,这样就会平衡鞑靼与瓦剌之间的战力,甚至将来大明与鞑靼作战,大明将有更大的优势。

想通了这一点,赵胜连忙笑道:“军马的数量有限,如果给了将军,那朝廷这边就会差的更多了,您看,八千匹怎么样?”

这时,朱武城又拿起方桉仔细看了看,“鞑靼能出多少军马?”

赵胜精神一振,朱武城终于开口了,略想了想,立刻道:“在不会导致大军战力腰斩的情况下,最多六万匹,不过可以在凑一凑,七万五千匹,不过我们需要武器铠甲来平衡损失的战力,十万副!”

“四万。”

“八万。”

“最多五万。”

赵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太子殿下,没了这批军马,我们已经落后瓦剌许多,若是再没有充足的武器铠甲,鞑靼将很快覆灭在瓦剌人的手中,七万五千副,不能再少了。”

朱武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本宫希望贵族台吉一家能够来神京生活,本宫也好一尽地主之谊!”

“多谢太子殿下!多谢太子殿下!”

赵胜慢慢地抬起了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必须要回报可汗。”

朱武城理解地点了下头,“这样吧。你先写封信回去,只要接到巴彦汗的回信,这边就可以给你们拨付第一批武器铠甲,具体你们和兵部商谈。”

牛继宗:“太子.....”

朱武城:“就这样吧!”

不一会,偏殿内就只剩下贾珝三人。

“这叫什么事!”

牛继宗愤愤地说了一句,起身就走了。

贾珝望着他的背影笑而不语,一边的陈瑞文叹了口气,“白白损失了一万五副铠甲。”

贾珝点了点头,在鞑靼人来之前就商议好了,六万副换取鞑靼大部分的优良军马,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战力。

可惜,太子朱武城不按套路出牌,不过最终还要皇帝点头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