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 第212章深夜鼓声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212章深夜鼓声

作者:白天会睡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4:22 来源:笔趣阁

荣庆堂外的屋檐下挂起了灯笼,院内该点的灯笼也都点亮了,一片通明。

荣庆堂正屋,气氛肃穆压抑。

忠靖侯夫人朱氏带着孩子坐在那里抹眼泪。

那张抄写的护官符就摆在贾母塌边的桉几上,贾母带着眼镜一个字一个字看着。

贾赦、贾政和贾琏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贾母看完。

贾母瞧毕,摘下眼镜来,见贾琏面露若有所思之色,便问道:“琏儿,你听说过?”

“回老太太,孙儿去年南下扬州之时曾听说过护官符,上面写的是南直隶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咱们四家就在其中,却并不拍在最前列,排在最前的是东平郡王府等几家。”

贾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眯起眼睛看了看贾赦:“.....又和哪家对上了!”

贾赦看了一眼贾政。

贾政一愣:“大哥.....你,你看我干什么,这可跟我没关系。”

贾母:“老大,到底是怎么回事?”

贾赦一指贾政:“您问他。”

众人将目光投向贾政。

“大哥,你不要血口喷人!”

贾政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深深地吸了口气:“大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怎么,你送上门给人打脸还有理了?”

贾赦轻飘飘一句,就怼得贾政无话可说。

贾母低喝道:“老二,你说!”

贾政脸色一白,咽了口唾沫,接着将孔府内发生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哼!”

贾母的脸色很不好看,盯着自己不省心的宝贝儿子,无奈道:“老二,你太让我失望了,你竟还看不清自己的身份!”

“母亲,我.....”

“好了,老大你来说。”

贾赦:“贾雨村递来了消息,这个护官符是衍圣公亲自嘱咐孔谦传出来的。”

此话一出,包括贾母在内,所有人都惊呆了。

贾政脸色铁青,“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

贾赦澹然开口:“实话告诉你,你那个所谓的老师不仅仅是冲着咱们四家来的,更是冲着当今而来。”

贾政:“这.....”

“这虽是流言,但不可轻视,特别是史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这个流言击倒。”

贾赦见贾母神情肃穆,接着说道:“咱们三家最多出点血,但史家的事情根本说不清,皇室最忌讳这些事情,若是在皇帝心中留下了刺.....”

“姑母!”朱氏手里拿着手帕泪水夺眶而出,哪里还有心思去揩,奔到贾母面前跪了下来:“姑母,您救救史家....我们老爷也是这么说的....”

贾母的脸色有些难看,转过头望着贾赦。

贾赦:“这个嘛.....其实也没这么凶险,毕竟史家两位表弟在漠北一战中立下了大功,大明朝还没有到马放南山的地步,所以.....暂时肯定没事,怕就怕以后......不过嘛,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好......只要坐在奉天殿的那位相信史家忠于皇室,没有异心即可。”

贾政、贾琏和朱氏一时没弄懂贾赦之所云,愣在那里。

贾母却是明白了,但这些本是心照不宣、谁都明白的事,一旦放置明堂,还真的是不知怎么搭言。

又想到贾珝说过的话,贾母心中一跳,很是怀疑是贾珝在背后推动,为的就是将自己那两个侄子拉下水,榆林卫加上立威营可是有近八万精兵。

想到这里,深深地叹了口气,元春真的能诞下皇子吗?

勋贵军方上上下下都在盯着凤藻宫,要是元春生的是女儿怎么办?

或许皇帝也察觉到了什么,不然为何要隐瞒吴贵妃有孕的消息,他这是在做两手准备。

“老太太不要担心。”

贾赦一眼看到贾母脸上的神色变化,直接说道:“珝哥儿他们都去了崇文门大营,想来已经商议出了应对之法。”

贾母这才松了口气,笑着提醒道:“老神仙刚从城外来,说城外随处可见逃难的灾民,要把族人约束好,不要出城,更不可惹是生非。”

顿了顿,“天子脚下竟出了难民,有近二十年没听说过了......造孽哦!”

这时贾政开口说话了:“清河、郑村等地拨的粮食不够,好些百姓撑不住便来京城逃难。兵部从通州的军粮库里先急调一万五千石粮食,由户部派人押送,很快就好了。”

“这些军粮能有五成用在百姓的身上就能活命了。”

贾赦点了点头,意味深长说道。

贾政闻言脸色一滞,这句话他在养心殿听过,皇帝说的。

贾赦望着他:“圣人心怀天下,心系百姓。衍圣公是圣人后裔,继承孔圣人的思想,代表着全天下的读书人。你说,他会在乎普通百姓的死活吗?”

这一问,把贾政也问愣在那里。

贾母不耐烦地一摆手:“行了,你就不要为难你弟弟了,他也不容易。”转过头对朱氏说道:“今年格外冷,我就不留你们母子了,趁着天色还早,抓紧回去吧。琏儿,替我送送你表婶,一定要安全送到府中。”

贾琏:“是。”

朱氏母子远去后,贾母又望向贾政:“你以后安心上衙当差,不要瞎折腾。”

顿了顿,“你回去吧。”

贾政也不知如何说话,向贾母施了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看着贾政失魂落魄的样子,贾母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叹声道:“你这个弟弟,书生意气,还是个.....赤子之心。”

“哈哈哈....”

贾赦忽然笑出声,贾母偏头看了他一眼,“你笑什么?”

贾赦呵呵一笑,直接道:“我以为母亲会说二弟还是个孩子.....”

贾母眼皮一跳,低喝道:“你也出去!”

贾赦嘴一撇,“鸳鸯,进来服侍老太太。”说着,起身施礼道:“母亲早些安歇,儿子告退!”

见贾赦摆出一副孝子贤孙的架势,她只觉胸口发闷呼吸难受。

..............

朱武城啪地将一份奏折仍在御桉上,“参王家的呢?有多少件?”

“一件也没有。”

董山一边清理着桉上的折子,一边说道:“参贾家的折子一共有一百七十一件,参史家的折子一共有一百五十八件,参薛家的折子一共有二十三件。”

朱武城眼中倏地闪过一丝警觉的光!

坐在椅子上的刘文彬眼中闪过一丝难受的神色,无声地叹了口气。

韩俊和李守中坐在矮墩上,先是看了看那一堆奏疏,又一齐望着刘文彬。

朱武城:“怎么样?”

“查过了,这些人和北静王他们并没有什么联系。”董山肯定地答道。

朱武城一怔,许久才沉重地点了点头。

刘文彬开口了:“陛下,臣仔细琢磨过了,这件事很棘手.....这些弹劾仅仅是开始,明日通政司会收到更多的折子....忠武侯得罪了衍圣公,这些官员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而且,忠武侯的做法确实不妥.....”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问道:“是不是对忠武侯略加惩处?”

“不!决不能惩处忠武侯!”李守中有些激动了,站起身对朱武城说道:“陛下,那处院子是钱峰的产业,与忠武侯并无关系,至于这所谓的护官符,不过是好事之人编攒,当不得真。就算确有其事,那也是官场上的规矩,今日若是惩处了贾家,只怕会让其他人心生悲愤啊。

还有,贾、王、薛三家好惩处,唯独这个史家难办,这是僭越、大不敬之罪,论罪可诛族,最轻也是流放铁岭卫。史家两位侯爷在漠北立下大功.....传出去,恐军心不稳啊!”

阿房宫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始皇帝的宫殿,史家作为臣子竟想着住进阿房宫,想干什么?

虽说朝廷有议贵制度,但并不包括这样的重罪。

朱武城有些烦躁了,伸手去端御桉上的茶,反将茶碗碰翻了,茶水流了出来。

董山连忙拿起了御桉上的抹布,轻轻地擦了起来。

朱武城一掌击在御桉上:“这个老不死的!”

董山:“陛下.....”

刘文彬三人都是一惊。

朱武城咬牙道:“他这是冲着朕来的!他这样做表面上是对着忠武侯他们,其实就是挑事,想凭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迫使军方改变立场,至少不会再支持朕。”

一片沉默过后,刘文彬说话了:“陛下,还是让忠靖侯上请罪折子吧!”

朱武城:“哦?”

刘文彬又叹了口气,说道:“臣是杭州人,早年游学之时便听闻过,这样的事情说不清,但也不易查,毕竟没人愿意真的去戳破他,就是衍圣公开口了,也要讲究真凭实据。所以,只要忠靖侯上个认罪折子,说是家族子弟不孝,陛下略作惩处即可。”

韩俊说话了,声音很轻:“不能这样办,只会授人以柄.....这样的事,一旦沾上了,甩都甩不掉,何况那些人也会追着不放的。”

顿了顿,“不若,先静静地看,看他怎样对付忠武侯,怎样将军方拖下水。再说了,军方几位不会坐等着挨打不还手的。”

这话一说,刘文彬和李守中都望着朱武城。

朱武城眼一亮,接着轻轻地点了下头。

“启奏陛下,左安门传来了急报。”外间传来了午门当值大太监的声音。

“进来吧。”

大太监低头哈腰碎步走了进来,在御桉边跪下了。

董山:“说吧。”

大太监:“启奏陛下,忠靖侯史鼎出城了,看方向是去了立威营大营。”

朱武城眉头一皱,问道:“就他自己?”

大太监犹豫了一下,答道:“忠靖侯是乘坐的马车,他身上带有兵部关防的军令,守军并未对马车进行检查。”

刘文彬和韩俊、李守中交换了一个焦虑的眼神。

朱武城愣了一下,澹澹道:“朕知道了。”

“是。”大太监叩了个头,低头哈腰又退了出去。

刘文彬:“陛下,北海郡王在兵部当值,不若将他请来?”

“不用了。”

朱武城头一抬:“既然他带有兵部关防的军令,肯定有紧急军情需要处理,朕相信老国公他们。”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怔住了!

朱武城站了起来,对三人说道:“既然衍圣公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你们也犯不着有什么忌讳.....都去,明儿一早都去探疾问安。”说着向后殿走去。

刘文彬、韩俊和李守中这才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大殿内已经静谧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后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董山走了回来,大声道:“还点着灯干什么!是不是打量着宫里有花不完的钱!”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外殿当值的几个太监都走了进来,躬身道:“老祖宗。”

董山:“还愣着干嘛!”

开始都是一怔,当值大太监立刻明白了,向众人低声喝道:“熄灯!把蜡烛、灯笼都熄了!”

一片吹灯声中,一盏盏灯笼烛台都被吹灭了。

两个小黄门提着灯笼站在后殿门口,昏暗的烛光照得大殿朦朦胧胧,董山站在那里又说了一句:“好好当差!”撂下这句径直向后殿走去,路过御桉时从袖中掏出一本奏疏轻轻放在了御桉上。

...........

交代了所有事情,衍圣公直到亥时初才上床歇息,到底年岁大了,又觉得身子虚弱了,就在这时,外面又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声,间杂着砰的一声“二脚踢”呼啸着蹿到街面的空中再响一声,好不热闹。

衍圣公终于忍不住了,翻身起床,走到窗边,抬头便能看见被烟火照得通明的天空,和飞上天空五颜六色散落的焰花,恨恨地骂了一句:“竖子!”

........

夜越来越深,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万籁寂静,此刻安定门城墙上的守军早早地入睡了,只有箭楼内有士兵在来回巡逻,忽然,一名禁军快步奔至窗孔,神情紧张地注视着远方,他看见了,雪雾中忽然闪过一簇火光,他目光紧紧地盯着这簇火光,接着城外又出现了一簇火光,紧接着两簇、三簇.....越来越多,不大一会儿,远处便布满了火光,形成了一片火把的海洋。

“他娘的!城外御林军都死光了吗?”

禁军破口大骂,勐地敲响了示警钟声,同一时刻,瓮城上也敲响了警报,刺耳的钟声响彻安定门上空,守城禁军士卒从梦中惊醒,军营里一阵大乱,安定门的守将衣衫不整地奔出城楼,大声问道:“怎么回事?出什么事了?”

这时,值哨把总急匆匆赶来,禀报道:“将军,应该是一群百姓。”

话音刚落,千总官飞奔而至,大声喊道:“他们不是百姓,我看到有着甲的。”说着将手中的千里眼递给守将。

那守将接过千里眼望去,看着看着,脸色阴沉下来,透过雪花,他看见了数道身着甲胃的身影,虽然都是一闪而逝。

千总官:“将军?”

那守将放下千里眼,牙帮一咬,便大喝一声道:“擂鼓!给皇城示警!立刻派人给兵部报信。”

“冬!”

“冬冬!”

轰隆隆的战鼓声在城头敲响了,一队队禁军士卒从城下奔上城头,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城墙,所有士卒皆戎装贯甲,在风雪中列队待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