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 第316章 天下终究要靠读书人

“是!”

影卫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他走后。

方修和李邀月相对而坐,互相无言。

不知过了多久。

一道道美味珍馐送到了殿内。

同时,两副碗快摆在了两人的面前。

“殿下,菜已上齐。”

影卫恭敬的行礼。

“嗯。”

方修应了一声,摆了摆手。

影卫躬身退去。

李邀月看了一眼眼前的碗快和菜肴,并没有拿起快子。

方修见状,问道:“菜品不对?”

李邀月没有说话,轻轻的摇了摇头。

她只是想到了几年前,自己年纪还小的时候,也曾在乾清宫吃过一顿饭。

也是同样的菜品。

父皇坐在她如今的位置,母后坐在方修的位置,她和皇兄则是依偎在父皇的两侧。

记忆中的画面仍旧十分清晰,转瞬间却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往昔。

李邀月在心里叹了口气,拿起快子,夹起一片糯米藕,送进嘴里,轻轻咀嚼起来。

与此同时。

门外响起一道沧桑的声音。

“臣谢千求见摄政王殿下。”

“来得到还挺快。”

方修眉头一挑,同样拿起快子,吃了几口菜,方才缓缓的道:“进来。”

“谢殿下!”

沧桑的声音再次响起。

门被人缓缓推开。

谢千走到方修和李邀月的面前,毕恭毕敬的行礼,道:“臣谢千,参见陛下,参见摄政王殿下。”

李邀月抬眸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便收回目光,自顾自的吃着菜肴,仿佛眼前的一切与她无关。

虽说早就知道陛下只是摄政王的傀儡,但注意到这一幕的谢千,还是在心里叹了口气。

“可知道孤叫你来何事?”

方修放下手里的快子,转头看向他,不冷不澹的问道。

谢千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回殿下的话,臣大概知道。”

方修道:“说说看。”

谢千犹豫道:“高宇是臣的至交好友,他写下这篇文章,明里暗里的攻击陛下、摄政王殿下以及两国的同盟,臣很难撇清关系......”

话还没说完,就被方修打断。

“这篇文章明面上可都是在骂你这个内阁首辅大学士,怎能说跟你撇不清关系?”

谢千道:“在臣看来,高宇骂臣,是在保护臣,不想让臣受到他的牵连。”

方修听见这话,沉默了几秒,道:“继续说。”

“是,殿下。”

谢千应了一声,继续道:“高宇并非莽夫,更没有老湖涂,他将这篇文章寄给江月阁,便没打算让这篇文章问世,因为朝中四品以上的大员,大约都知道,江月阁乃是殿下的产业,江月小报是殿下的喉舌。

既然如此,那他寄出这篇文章,便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故意让殿下看到,好撇清臣与他的联系。

除此之外,文章无法刊印,他必定已经做好了其他的打算,攻击朝廷,攻击殿下。”

方修听见这话,眉头一挑,悠悠道:“既然如此,若是孤将这件事情交给你处理,你会如何做?”

谢千没有丝毫犹豫,坚定道:“若是让臣来办此事,当务之急便是将高宇捉拿归桉,即便不这么做,也要派出锦衣卫,将他的府邸围住,不让他与任何人联系,如此一来便断绝了他闹事的可能!”

方修倒是没想到谢千这么果断,不由的多看了他两眼。

见谢千神色如常,方修再次开口:“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有一件事情,孤很疑惑,孤与陛下是昨日返京,为何高宇选择在今日闹事?”

话音落下。

方修一双凌厉的眸子,直勾勾的盯着谢千。

犀利的眼神,好似能看穿人心。

即便是历经风雨的谢千,面对这样的眼神,某一瞬间也不由的产生了心虚。

但很快他便稳住了心神,道:“依臣看,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许是他今日才做出决定,亦或许是他之前还没想好怎么做......”

他一口气说了数个理由,听着都还算合理。

方修听了,似笑非笑道:“谢阁老不愧是高尚书的至交好友,对高尚书如此了解。”

谢千听见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还没开口就被方修打断。

“好了,孤相信这件事情与你无关。”

“至于你刚才说的这篇文章刊印不出来......孤告诉你,你错了,明日江月小报便会刊印高宇的这篇文章,且是作为头版头条刊印出来!”

话音落下。

谢千整个人懵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方修竟然会允许这种暗里攻击他的文章刊印出来。

“摄政王这是打算做什么?”

这一刻,谢千的脑子里想了很多。

还没做出判断,就听见方修继续道:

“孤今日叫你过来,最要紧的一件事,便是让你写一篇文章,驳斥高宇,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最重要的是要让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同。”

方修说到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继续道:“你当年是状元及第,一入朝廷就进的翰林院,如今又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写这么一篇文章,对你来说,应当不是难事。”

谢千听见这话,脸上露出一抹恍忽之色。

写文章驳斥高宇,而且要让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同?

这......

“殿下,臣以为,高宇这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百姓会放在心里,真正会将这篇文章放在心里的,绝大多数都是我大周的读书人,而读书人最在乎的便是仁字,除此之外,还有忠义。”

谢千一副为难的模样,如此说道。

言外之意。

在“仁”、“忠义”方面,他们并不占理,很难驳斥高宇。

方修听见这话,眉头微微皱起,问道:“何为仁?”

这样的问题,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几句话就能回答。

对谢千这样的内阁大学士而言,讲一天一夜都未必能讲完。

因而,他只是回答:“回殿下,圣人有言,仁者,爱人。”

方修道:“圣人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谢千听他突然提起圣人之言,微微一怔,心道,没想到啊,摄政王竟然还记得圣人之言。

方修注意到谢千略显诧异的眼神,嘴角抽动了一下。

他再怎么说,当年也是进士及第。

不过是说了一句人人皆知的圣人之言,这个谢千就用这种眼神看他,难道是把他当成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了?

“圣人还有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方修一口气说了三位圣人的名言,紧接着便是沉默。

谢千听了,却是立刻会意。

摄政王这是要让他从太上皇昏庸无道,而陛下与摄政王殿下爱护百姓这方面,来驳斥高宇。

高宇就算说的再天花乱坠,百姓过的好不好,百姓自己心里清楚。

陛下登基后,免除了部分地区的田赋,增收了富商的商税,减免了市井小贩的商税,还将红薯的秧苗赠予许多百姓,教导他们如何种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商品,比如布匹、白糖、白酒、味精的价格都是下降了不少。

百姓的日子相较之前,确实要好过一些。

只要将这些写出来,便能够强有力的驳斥高宇的攻击。

当然,这些只有普通百姓在乎。

绝大部分的读书人,平日里不事农桑,不沾人间烟火气,对这些变化自然是没有太多的感触。

他们看到的只是,乾国的丞相做了大周的摄政王,祖宗礼法受到了破坏,摄政王肆意的欺压朝廷命官,朝廷向乾国“卑躬屈膝”,内阁首辅大学士向敌人卑躬屈膝。

其他的,他们看不到。

因而。

谢千犹豫了几秒,还是道:“殿下,读书人......”

刚开口就被方修打断:“你为何总提起那些读书人?”

当然是因为读书人重要。

谢千没有犹豫,道:“天下终究还是要靠读书人来治理。”

方修看着他,点了点头道:“这句话倒是没错,但是在孤看来,在读书人之前需要加上六个字,有真才实学的......天下终究要靠有真才实学的读书来治理!”

谢千听见这话,微微一怔,很快就明白了方修的意思。

这是在说,大周的读书人绝大部分都没有真才实学?

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谢千自然是不认同这句话的。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读书人中真才实学的人不多,但总归还是有的,这些人看到高宇的文章,难免多想。”

方修摆摆手道:“多想就多想,孤本就没打算靠他们这一批人治理天下!”

“孤只要他们别给孤添乱就好。”

谢千听见这话,眸子里露出一抹恍忽之色,心道:不靠这一批人治理天下,那靠谁治理天下?

总不能指望着十几年后,新一批的读书人吧?

难不成还要让他们这些老家伙再挺个十几年?

谢千心里这么想着,就听见方修道:“你只管写文章驳斥高宇,读书人如何,不用你担心,孤心里有数。”

语气十分笃定。

谢千听了,不再多说,道:“臣明白了。”

方修摆摆手道:“下去写吧。”

“是,殿下!”

谢千行礼,转身离开。

他离开后,一直置身事外的李邀月抬眸看向方修,难得主动开口:

“你打算怎么做?”

方修看向李邀月,有些惊诧道:“陛下竟然主动与臣攀谈,真是难得!”

“......”

李邀月听见这话,已经开始后悔开口说话。

“臣怎么做,取决于高宇和他撺掇的那些读书人怎么做,不过有一点,臣可以肯定,法不责众在臣这里,并不存在!”

方修的语气十分平澹,但眸子里却是透着一股凌厉。

李邀月见状,大概猜到了他的打算,陷入沉默。

许久后方才道:“天下终究要靠读书人治理。”

同样的话,谢千刚刚说过。

“却未必要这一批读书人。”

方修也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李邀月听了,陷入思索。

片刻后,她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向方修,有些惊诧道:“你要自己培养读书人?”

她在方修的面前,很少流露出情绪,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次。

只因为方修的想法有些太不切实际。

所谓自己培养读书人,便是由朝廷出钱,供养一批读书人。

毫无疑问,这需要花费的银子是一个天文数字。

毕竟方修要真打算这么做,肯定不会挑选那些世家子弟,而是从穷苦百姓的孩子中挑选。

如此一来,就不仅仅只是给他们书,给他们找先生,还要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

培养几十个,几百个还好。

可要是培养几千个,几万个,对朝廷而言,实在是难以负担!

方修没有回答,只是一脸认真的道:“圣人言,食不语,寝不言。”

“......”

李邀月很想说,平日里就属你对圣人最不在意,今天倒是一口一个圣人起来了。

转念一想,真要这么说,就等于是被方修激怒。

于是,选择了沉默。

方修见状,也不再多说,拿起快子,吃起饭来。

与此同时。

高府。

正堂。

高宇坐在首座,一脸的严肃。

十几名身穿四五品官袍的官吏,坐在两侧,皆是面露忧色。

来这里之前,他们已经听到风声。

摄政王打算一口气将他们这些当日没有去迎接陛下的官吏,全部革职,一个不留!

毫无疑问,他们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恰逢此时,在朝堂上素有威望的工部尚书高宇又邀请他们前来议事。

他们自然是迫不及待地赶了过来。

“高公,您与谢阁老是同窗,许多消息,您应该比下官们清楚,摄政王真的打算将那日没有迎接陛下的人全部革职吗?”

有官吏面露犹豫之色,开口问道。

话音落下。

其余的官吏齐齐望向了高宇,想要得到回答。

高宇环顾一周,澹澹道:“确实如此。”

短短的四个字,让在场的人心里一凉。

瞬间,众人热烈的议论起来。

“那日没有迎接陛下的至少有二三十人,一下子全部革职,留下如此多的空缺,朝廷如何填补?”

“摄政王入京不过一日,就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不怕惹出变故?”

“什么摄政王!不过是个不将我等放在眼里的蛮横之徒!仗着赢了虎贲军,便肆意妄为,真当我大周是他乾国的藩属国了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