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潜龙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决择

大唐潜龙 第三百三十八章 决择

作者:执笔念红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8:49:38 来源:笔趣阁

“爱卿,你派兵护卫驿站,剩条军士和禁军撤出骍站外驻扎。”

由于禁军叛乱,唐玄宗不再相信禁军忠诚,唐玄宗现在只能相信李兴。

“遵旨!”

陈玄礼听到圣上旨意,便知道唐玄宗不再信任他们了。

陈玄礼当即下令禁军撤出驿站外,同时,李兴让卫士命五百名精锐士兵护卫驿站,保卫皇上的安全。

一队队精锐士兵进入驿站内,对驿站进行严格护卫。

“你们都退下吧!朕有些累了!李爱卿留下!”

唐玄宗见这一队精锐士兵保自己,唐玄宗心里莫名心安定下来,便让太子皇孙众大臣退下,仅留李兴,就连险些阴阳两隔的杨贵妃也退回房间休息。

“爱卿,幸好你护驾及时,否则今天朕就威严扫地,朕差点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了!”

此时的唐玄宗仍然有些心有余悸,仍旧没有从刚才的乱局中回过神来。

唐玄宗自从夺得皇位平定太平公主乱党开启开元盛世后,就再也没有经历过兵乱了。这是时隔几十年后经历的第一次兵乱,这次兵乱对唐玄宗触动很深,这是他执政几十年来第一次感到死亡的临近。

“陛下切莫如此,是微臣救驾来迟,令这些乱兵惊扰了陛下安危。”

李兴再一次假装请罪,这臣下的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爱卿不用请罪了,爱卿救驾有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爱卿,朕记得你是在河北道随郭卿作战吧?怎么又突然跑到关内道了?”

李兴的态度很是令唐玄宗受用,今天因为这场兵乱,他颜面威严扫地,现在从李兴的态度,又让他找回到一丝皇帝的威信与尊严。

“回禀陛下,郭帅率军突袭幽州并成功拿下幽州后,并挥军收复河北道各州县。郭帅忧心潼关局势,但因消化刚收复州县以及平卢军中动乱不己,幽州得留重兵震慑各方不轨势力。因此郭帅派末将率数千骑兵增援潼关。微臣率军经河东道南下关内道时,得知潼关已失,这时微臣又得知姚州军己抵达关内道,便率军与姚州军汇合。微臣从姚州军将领口中得知陛下封末将为剑南节度副使,姚州军众将便推微臣为主将统率姚州军。微臣忧心陛下和长安城安危,便立即率姚州军急行军赶往长安城保护陛下!今日午时臣领兵抵达午时,听到斥侯报告说陛下的御驾已经到了马嵬驿。臣担心御驾安危,便亲率四千精骑前来护驾,臣等抵达马嵬驿几里之外听到驿站内喊杀声四起,以为御驾遭到叛军攻击,因此率军冲杀进来,却没想到这些人竟然都是禁军兵士。陛下,微臣未经陛下批准,统率姚州军,前陛下责罚微臣。

李兴便将此事大致来龙去脉告诉唐玄宗,当该自己真实的目标肯定不会说出来。

“你做的很对,你的忠心朕看到眼里。你乃剑南节度副使,统率姚州军很正常,朕何罪罚爱卿?”

唐玄宗心中感慨万分,若李兴的军队和姚州军能早几日到达潼关,或者潼关就不会落入叛军之手,自已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时也命也!

“你下去吧!朕想静一静!”

唐玄宗神色有些疲惫,便挥手示意让李兴告退。

“微臣告退,陛下好好休息!”

李兴见此便立即恭手退下。

“召太子见朕!”

在李兴走后不久,唐玄宗脸露一丝杀意对高力士下令。

“儿臣叩见父皇!

太子李亨进入院子内后,立即假装镇定向父皇行礼。

唐玄宗听到太子李享行礼,唐玄宗眼中寒芒,看向太子。

镇定下来的唐玄宗仔细推理这次兵乱,可推断出这次兵乱背后定有太子李亨的身影!

可废掉太子?那么这个皇位将来要交给谁去坐才能确保大唐江山稳固呢?玄宗想想,似乎除了太子李亨之外,剩下其他一些儿子没有一个成器的,皇孙也都是一些酒囊饭袋,自己这般高龄能还能活几年?自己龙御归天之后,这个皇位迟早要交到子孙的手中,如果现在杀了太子李享,自己龙御归天后,把这些皇位交到那些不成器子孙手中,他们能守得住现在大唐王朝的江山社稷?

半个小时后,一身冷汗的太子李亨走出院内,毕竟这次面见父皇,太子李亨以为自己难逃一死。可没有想到父皇只是教训了他一顿,并没有下令将自己处死,就连太子之位也没有剥夺。

晚上时分,七万姚州军抵达马嵬驿,唐玄宗见到七万唐军,心里这才彻底放心,心中更有了一丝保卫长安城,夺回潼关的雄心壮志!

??

第二天上午

唐玄宗为安禁军之心,特下诏:“杨国忠身为朝廷重臣却与吐蕃人勾结企图谋害朕,如今已经被禁军将士正法,死有余辜!此案至此盖棺定论,日后任何人不得提及此事!”

禁军将士们听了皇帝的圣旨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同时唐玄宗召众大臣和李兴以及姚州大都督刘治田前来商议朝事。

唐玄宗道:“现在商议朕和朝廷的下一步行动,现在我们拥有七万唐军。我们是该继续入蜀或者去其他地方,还是返回长安城,凭七万唐军固守长安城,坚守待援!众卿家议一议,今天必须定下来!”

“陛下,老臣认为应该撤往朔方,如今朔方战略地位重要,朔方西面北面都有黄河天险,西南方向又有陇右河西作为屏障。陛下到朔方后,可调西北十几万大军平叛,一旦时机成熟,夺回长安城。

纸上谈兵的房琯第一个站起来发表意见。

“陛下,老臣以为圣驾进川最合适,剑南道地势险要,到时侯只需封锁关隘,叛军便无法攻入剑南道!”

有些脸色苍白的韦见素觉得还是按死去的杨国忠的计策来

“微臣认为应该率军返回长安城,保卫长安城。而且长安乃是我大唐国都,就城墙坚固程度和城防工事而言。而我们拥有七万军队,就是有二十万叛军攻城,也难以攻破长安城。陛下和大人们应该都明白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朝廷撤往朔方和剑南道,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大唐王朝,天下百姓只会认为朝廷无力无力平定叛乱。那天下有实力野心家会纷纷拥兵自立,那平叛可就遥遥无期了!可如果朝廷失去了民心,朝廷还怎么跟叛军打?而且一旦叛军拿下长安城,那留在长安城内的皇亲国戚、官员定遭叛军惨无人道屠杀。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陛下和众大臣现在就随大军返回长安,我们要抢在叛军抵达前回到长安城内,保卫长安城!”

此时李兴站了出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圣上和众大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