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潜龙 >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夜袭潼关 上

大唐潜龙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夜袭潼关 上

作者:执笔念红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8:49:38 来源:笔趣阁

“李爱卿,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唐玄宗在宫女伺侯下洗漱后,见到李兴一脸喜色,便猜想肯定是有什么好消息。

“回禀陛下,微臣刚刚得到消息,安西节度使高大夫和北庭节度使封大夫共领兵五万入关平叛,现已到达岐州境内休整徒命!”

李兴知道唐玄宗期徒援军已久,如果唐玄宗得知援军已到,肯定会大为高兴,对平叛充满信心!

“真的吗?太棒好了!若有高爱卿和封爱卿在,朕对平叛信心更大了几分!”

唐玄宗闻言眼神闪过兴奋之色,在这一刻,唐玄宗才彻底放心!

在唐玄宗心里还是更相信高仙芝的军事才能。

毕竟高仙芝成名已久,在安禄山叛乱之前,就已经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其军事才能为世人所称赞!

而李兴只不过是安禄山叛乱中异军突起,站下战功。

由于李兴在河北道都是跟随李光弼,郭子仪名将作战,所以李兴在河北道真正起到的作用并不为唐玄宗所知晓!

而且在这一段时间里,李兴手握大军,却并不出城与叛军决战,已经开始令唐玄宗心里有些不满。

只是自己的安危还需倚仗李兴,所以唐玄宗并没有将这种不满表现出来!

而且高仙芝五万大军到来,唐军的实力远超叛军,朕就可以堂而皇之提出与叛军决战之事。

因此高仙芝和李兴在唐玄宗的心里,当然是高仙芒更重几分!

然而唐玄宗还是大大低估了李兴的实力与谋略。

也许只有当某一天,唐玄宗才能真正知哓李兴的实力与谋略!

“现在我军的实力已经大于叛军,朕看与叛军决战的时机到了,朕想与叛军决战!”

唐玄宗见高仙芝已到,李兴对唐玄宗影响大大降低,因此唐玄宗不再顾及李兴的看法,第一次提出自己的意图!

“微臣赞同!现今高大夫的大军已到,我军的实力大于叛军,攻守之势已换,我军反攻的时机已到,我军可以一战全歼叛军!”

唐玄宗的想法和李兴一致,李兴立即出声赞同!

“好!”

唐玄宗此时非常高兴,这李兴非常识趣,如果李兴再不识趣,唐玄宗只能考虑将李兴调走!

??

夜半时分,段秀实率五千精骑悄悄向潼关逼近!

这潼关天险是长安的东大门,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敌人从东面而来攻打长安,它的整个防御体系分为好几个部分,分别是潼关城墙、黄巷坂、禁沟、十二连城、秦岭和黄河。

潼关关口南靠秦岭、北面黄河,东西各有城墙,在东城墙东面有一条长达五里的长坡,名叫黄巷坂,它虽然不是很陡峭,但从东面而来的敌人如果要进攻城墙,必须要从这条长坡攻上去,仰攻对于攻城方来说,进攻的难度要大无数倍,还不等攻城大军抵达城门下,城墙上的守军就会丢下滚石和檑木,这两样东西在下坡路上绝对是级大杀器,而在城墙下,又有一条宽两丈、深一丈的堑壕,想要把这条堑壕填平都要死伤无数,就更别说攻城了。

秦岭是一条天然的屏障,但它也不是无法翻越的,为了防止敌人从秦岭上翻越过来攻打潼关,守关军队在秦岭上的险要之处修建了大小十几个堡垒。

在黄巷坂和秦岭之间有一条天然的狭长而又深、奇险无比的山沟,这条沟被称为禁沟,禁沟两侧各修建有六个堡垒,一共十二个堡垒,堡垒有城墙防护、瞭望塔、射箭孔,每个堡中各驻防一百名兵士,囤积大量的滚石、檑木、箭矢和火油,这十二个堡垒因此被称为十二连城。

禁沟和十二连城结合在一起的防御体系直接让从东面而来的军队对潼关城墙望而兴叹,只能顶着伤亡从黄巷坂进攻。

而潼关城墙北面又临黄河,黄河这道天然屏障又阻挡了从北面渡船而来进攻的敌人,因此想要从东面攻打潼关,只能从正面上黄巷坂进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此潼关的主要是作为长安在东面的屏障,防止敌人从东面打过来,而如果有军队从长安方向攻打潼关,则要容易得多,因为它防御体系主要是针对从洛阳方向来的敌人。

潼关守将李归仁早就得到长安城唐军坚守的消息,因此他这些天早就安排了大量的人手在西城墙前面挖掘了一条宽两丈、深一丈的堑壕,这条堑壕可以有效地阻挡唐军从西面进攻潼关。

如今的潼关城是隋朝时候所修,汉潼关城在现潼关城的东南方向约几里处,设在潼关塬头上,长洛大道到原望沟间。城北黄河边无路可通,只能绕道塬上。过汉潼关城,从它的西侧下到禁沟底部,再北行才能进入现在的潼关城内。要是关闭汉潼关城门,就能横断长洛大道。而汉潼关城城东是原望沟天堑,猿猴都难以攀越,更不要说人,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

如今的潼关城是隋代所建!隋潼关城位于一个叫“坑兽槛谷”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城东是悬崖绝壁,城外只有一小块地方产平坦之地;城南临禁沟、潼谷出口,城西是高岸,只有一条大道通往长安,北面黄河紧切潼关城下流过,无途可通,整个城山环水绕,天堑天成。

现在他们所居的这隋潼关城建在潼水与禁沟的汇合口,城隘加上附近的黄巷坂、禁沟和十二连城,及华山、黄河构成一个立体防守要塞。城隘设在这里既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洛大道,又可控制禁沟和通洛谷潼水南北通道,避免了汉潼关城不能控制南北的弊病,这也是隋迁潼关城原因之所在。关闭潼关城门就能横断东西大道和南北通道,完全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来形容潼关城的地形。

这也是安禄山叛军在苦战半年后,依然攻不下潼关城的主要原因。

其实从“坑兽槛谷”这个地名中就可以明白这个地方地形的险要程度了。

当然从这个方向通往长安不只潼关这一条路,还有其他方向的道路,就比如来回渡过黄河及渭河,就可以绕过潼关天险,直扑长安。但现在正是黄河和渭河的主汛期,黄河、渭河上没有桥,也没办法临时架设浮桥,这种想法要实现难于登天。

还有一条路可以从潼关东南方向绕过,不过那要翻越高大的秦岭,并且至少要绕行几百里山路,非常难行,且这条路也不是没有人防守的。为了防止敌军穿越秦岭绕道往长安,或者绕行攻破潼关,在秦岭北麓潼关地界,自东而西设置了西峪关、善车关、太峪关、蒿岔峪关、潼谷关、水门关等关塞。

这些关塞均有驻军把守,成为潼关城的东南部前沿哨卡,和潼关要塞浑然一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