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唐 > 第二十五章 风雪载途

抢救大唐 第二十五章 风雪载途

作者:姬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07:19 来源:笔趣阁

哥舒翰微微眯眼,问道:“何问题?”

“安禄山欲反!”

哥舒翰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之色,他沉声问道:“你从哪里听来的?”

“推断而来,将军您应该也明白,大唐现在的情况吧?外重内轻,边将大都十多年不动,节度使手握重权,而且限制极小,圣人的奢靡,更不必我多说了。”

李泰初压低声音,道:“将军该早作打算,我希望将军帮我,等日后若是有变……”

哥舒翰眉头微皱:“如何帮你?”

李泰初自然不可能说出帮他掌权这种屁话,唯名与器,不可假与人,就算是王忠嗣在这里,想让哥舒翰帮他掌权,也不是一件易事。

因此,李泰初只是行礼道:“敢问将军,哪里军功最多?”

“想要军功?那你得去最危险的地方了。”

“小子不怕危险,将军但说无妨。”

哥舒翰想了想,道:“军功来得最快的,不过是敌酋,你可去守卫烽火台,你们四人,可单独立一个烽火台,你为烽帅,就立在石堡城外三十里。”

烽燧亦称烽火,为古代边境地区报警的信号设施。早在商周时期即已有之。据唐人李贤《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注云:“前书音义曰:边方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置其中,命低之,有寇即燃之,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日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烽用于夜间放火报警,燧用于白昼施烟报警。

由于烽燧一般均设在用土筑成的高台之上,故又称烽火台。

“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故唐代的燧烟亦有燃烧狼粪者,比喻战争发生的“狼烟”一词即由此而来。

故薛逢《狼烟》诗云:“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当指此。

唐烽隧制度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更趋完善。

大凡每三十里置一烽燧,如有山冈阻隔,可于适宜、近便之处设置,以能够相互望见为宜,不必局限此制。

临近边境的烽隧要在附近筑城,严加保护。

唐代设在全国的烽燧究竟有多少数目,史书阙载。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以边隅无事,寰宇义安,内地置烽,诚为非要”,下敕“量停近甸烽二百六十所,计烽帅等一千三百八十八人“。

以此推算,唐朝设在边境和内地的烽燧当在一万以上。

唐于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还有烽子若干人,均归尚书兵部职方司管理。

烽燧官吏主要掌管烽燧的保护、修缮和报警。

其放烽有1炬、2炬、3炬、4炬的规定,烽炬的多少应根据入侵敌军的多少决定。

这样,接到烽燧报警以后,朝廷就可以决定派遣抵御部队的多少。

另外,设在关内的烽燧,还须在每日初夜,放烽一炬,报告平安,故“谓之平安火”。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八日,由于潼关失守,烽燧吏卒皆溃,“无人复举火”,故至夜暮“平安火不至”,杨国忠始首倡幸蜀之策。

守烽火台,自然是会计算军功的,若是吐蕃寇边,能及时通知,更是大功,只是,这事情风险至极,若吐蕃真的大举寇边,烽火台必是首当其冲!

石堡城之战,吐蕃大败,李泰初的印象中,直到安史之乱,吐蕃应该是没有大规模寇边的情况了,因此李泰初考虑了片刻,干脆答应了下来。

哥舒翰欣赏的看着李泰初,道:“很好,有将军风范,你在鄯州先住几天,我会传令石堡城的神武军,让他们修筑烽火台。”

“是!”李泰初行了个军礼,然后说道:“那泰初这就告退了。”

“等一等。”哥舒翰没让李泰初走,而是先写了个便条,盖好将印,递给李泰初道:“拿上这个,不然出行不便。”

“是!”李泰初行礼,然后退了出去,一旁的左车,见四人离开,低声道:“主人,他说的真的会发生吗?”

“有可能。”哥舒翰沉吟片刻,道:“安禄山这人,表面憨厚,但却是狼子野心,虽我二人同为胡人,但我早已放弃自己的身份,将自己当成了大唐的一份子,可安禄山,他身为圣人义子,非但未曾改姓李,还在藩镇中自称拜火教光明之神的化身,收买人心,若说反意,恐怕他真的有。”

左车听了哥舒翰的话,愤怒道:“此人狼子野心,真是该杀!枉圣人对他那般好。”

“大概正是因为太好。”哥舒翰回了一句,然后走到窗旁,打开窗户,看着窗外的飞雪,道:“风雪欲来,不知该何去何从……左车,拿点酒来。”

左车抱怨道:“女主人可嘱咐我了,不让你喝酒。”

不过虽然抱怨,左车还是拿来了酒壶,哥舒翰接过酒壶,淡淡的道:“记得保密,别告诉她。”

“嗯。”

哥舒翰喝着酒,看着飞雪,心飘到了千里之外……

风雪夜归人,天色渐黑,一处属于陇右军方,尘封已久的独立军院,被人打开了,风夹杂着飞雪,与人一同进入了军院中。

九郎抱怨道:“这地方不知道荒废多久了,为什么不给我们分配到其他地方去,这地方不好好打扫一下,都不能睡。”

“好了,少说两句。”八郎开口道:“忙了这么久,我们终于重回陇右,能有独立军院不错了,起码不用和其他人挤一起,而且这里还有马厩,我们的几匹马终于有着落了。”

“没错,八哥,九哥,快点把马牵进去,别冻坏了。”李泰初提着大批东西,气喘吁吁的喊道。

两人连忙把马牵进了马厩,七郎也开始将马身上的行礼等物拿下来,李泰初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继续将东西拿入房中。

等安顿好后,众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喂马。

拿着发下来的干苜蓿草,几人心疼的喂着马,一向沉默寡言的七郎心疼道:“天气太冷,马都冻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