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唐 > 第五十九章 主将之争

抢救大唐 第五十九章 主将之争

作者:姬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9:40:13 来源:笔趣阁

茶叶,在滚烫的热水中起伏不定,不过,桌子上的茶杯,此刻却没有人去动。

李泰初开口问道:“王先生,不知道慕容兄娘子的病,还有救吗?”

王焘愁眉不展:“难,难啊……我自认,自己医术虽然不如已经故去的药王孙思邈,但是自觉也相差不大,我读书二十载,行医三十年,自小便对医术感兴趣,不是老夫自夸,上至神农,五帝之时的医书我都读过,可是这病,难啊……”

李泰初也叹了口气,这病,确实是难,尤其是这已经是晚期的心肺病了。

肺心病属于气管炎,肺气肿晚期,属于器质性病变,后世临床上不能根治,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请来王焘,李泰初也是寄希于奇迹罢了,或许会发生,或许不会。

李泰初沉声道:“那一切都拜托先生了,若缺少药材,先生找我拿钱便是,小子还算薄有资产。”

王焘点点头,也没有拒绝,他这次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药材和金银,李泰初此举也是应有之义。

王焘就此在这里住下了,而六郎也以照顾王焘的名义一同住下,连七郎邀约都拒绝了,害得七郎少见的喝了一壶酒。

李泰初没再多管慕容阳朔的事情,该做的,他都做了,可谓仁至义尽,剩下的,就看能不能出现奇迹了,不过就算没有奇迹,以王焘这位国手的手段,想来也可续一段时间命。

接下来,就该准备战争了。

按兵部的调令,神武军中,得调集一半的人前往鄯州,其中马军全部随行,李泰初的旅自然也随行。

现在,所有人都还不知道要进攻哪里,因为统兵将军现在朝廷都还没有决定。

李泰初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征途,这一去,必要立不世之功!

在李泰初踏上集结的路上时,他给陈玄礼的信,也跨越千山万水,到达了长安。

信很快被李梦祈转交给了陈玄礼,陈玄礼看过信件后,久久不语。

信里面没说太多,但核心思想是,藩将不可为上将。

这也是大唐一直以来的国策,但是却被李林甫破坏了。

陈玄礼是老臣了,当年他跟着李隆基,一起杀进玄武门,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功臣,唐玄宗即位后,就封他为禁军龙武大将军,数十年未易其职,可见李隆基对其之宠信。

若陈玄礼开口,那此事自然是十拿九稳,可,陈玄礼也有自己的顾忌。

他是孤臣啊……自古以来,为帝王亲信者,不是孤臣,而是结党营私的人,都死了。

如禁军大将军这等重要的职位,更是要慎之又慎,一旦被皇帝怀疑,那别说前途,能保住性命都是万幸了。

陈玄礼叹了口气:“李泰初啊李泰初,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也罢,我就冒一次险,希望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吧!”

次日,小朝会。

陈玄礼披甲执锐,站在了帝位旁边,李隆基过来时都愣住了,陈玄礼身为龙武大将军,这等事情何至于他亲自来做?开元二十年之前倒是平常,可是如今已经过了三四十年了,陈玄礼也老了,自己可是早就让陈玄礼不要干了啊!

李隆基看向陈玄礼,投去询问的目光,陈玄礼低声道:“圣人,吐蕃之战,主将迟迟未决,末将心中担忧,因此过来,想看看诸公如何决定。”

李隆基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以李林甫为首的文臣们率先走了进来,而武将们,则是比较散乱,其中比较有名的,属安禄山,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人。

这其中,安禄山是力主安思顺为帅的,而哥舒翰坚决反对,他宁可让出主帅之位,也不想安思顺为帅,郭子仪等人则是中立立场,至于李光弼,他身为朔方节度副使,安思顺的直属部下,在这里实在是不好开口,因为,他同时也是王忠嗣的旧部。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调河西、陇右节度使,补李光弼为王忠嗣府之兵马使,充赤水军使。

王忠嗣曾说:“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可见王忠嗣对李光弼之器重。

所以李光弼其实挺矛盾的,感情上来说,他自然偏向王忠嗣,可是,他又是安思顺的部下,因此,这些天来,他一直都是非常沉默的。

所有人站定,李隆基打了个哈欠,看着众人争吵了起来。

大部分文官和安禄山都力挺安思顺,而哥舒翰和一部分将军,宁可让王忠嗣上位。

还有一部分将军犹豫不定,今天安思顺,明天哥舒翰,后天就王忠嗣了,总而言之,乱糟糟的,让李隆基都烦了。

高力士见李隆基脸上露出了不耐之色,立刻开口喊道:“肃静,肃静!圣人陛下,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众人立刻安静了下来,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林甫行礼道:“圣人,臣以为,不如选哥舒翰将军为主将,朔方节度副使李光弼为副将。”

听到这话,哥舒翰和李光弼同时喊道:“不可!”

“有何不可?”李隆基微微蹙眉,他觉得这样就挺好,至于王忠嗣……还是当一个文官吧。

李隆基看了看沉默不语的太子李亨,他与王忠嗣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李隆基心中的一根刺。

当年,李隆基可是带兵扫平了阻碍,才登基为帝的,对这种事情,他自然警惕非常。

不止是李隆基,历代皇帝,对自己怎么夺得帝位的方式都非常警惕,因为他们怕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再来一次。

最典型的就是赵匡胤了,他那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原因,应该不必多说了吧。

所以,王忠嗣这柄利剑,李隆基更倾向于藏起来,而不是向世人展现他的锋芒。

哥舒翰行礼道:“圣人,臣本布衣,怒而从军,若无王忠嗣将军提拔,如今不在身在何方,与将军争夺,非义也,若真如此,哥舒翰无言苟活于世,倒不如一死,以全我对圣人之忠,将军之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