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用武功在三国练兵 > 43、预备兵制度

我用武功在三国练兵 43、预备兵制度

作者:光头德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19:44:27 来源:笔趣阁

一场自导自演的大战,就这么落下帷幕了。

虽说损失非常大,但是结果也是喜人的。

雁门郡15个县,每个县都安插上了忠诚自己的人,实现了真正的统治。

再有就是兵马的整合,邓武规定,每个县八百人马。个别,靠近边关和比较重要的县城,驻扎的人马,相对要多一点。

除了,整合雁门关的史治和部队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把这次战斗的经过,快马报给丁原和洛阳。

丁原那边的没什么,汇报这次战斗的经过和伤亡还有损失。除了不能汇报的,都汇报了。

洛阳那边,就比较夸大了。捷报是这么写的。

“光和六年初,有太行贼寇,聚众造反。先下黎阳,黎阳县令、县尉战死。某!忽闻噩耗,连夜点兵,星夜奔袭。于;次日下午,复夺黎阳,斩首七千级。三日后,集结雁门郡一半郡兵。追杀俄贼,又斩首三万余首级……”

捷报中斩首数,夸大三倍有余。当然,也只是报喜不报忧。毕竟;用竹简书写的要简练。

上这份捷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邀功。跟随捷报而去的,还有两百金。目的嘛,也不言而喻。

邓武这么巴结宦官,有好有坏吧!

先说好处;众所周知,朝中有人好办事。只要孝敬跟得上,事情给你办的妥妥当当。就像十常侍这种,只要钱到位。这种‘小事’,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坏处也很明显,在三国这个时代。宦官的名声,可不怎么好。邓武巴结宦官,也跟着受累。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邓武派出那么多的暗探。去找前世非常有名的谋臣和武将,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主动前来投靠。

…………

此时,也是二月底了。麦苗本也该早就种下去了。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山贼袭城,虽然;耽误了麦苗下地。但也让邓武,真正的统治了雁门。

黎阳经过有计划的屠杀,现在也算是半座空城了。除了平头百姓之外,也就个别,小世家的漏网之鱼。

这些漏网之鱼,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也吓破了胆。把土地低价卖给了邓武,拿着钱到中原,买官购地享福去了。

戏闫组织流民,抓紧时间播下麦苗。黎阳县,在大规模的劳作。其他县,播种完毕的,也大规模的调动起来,开垦荒地。

毕竟;现在虽有余粮。也不能这么坐,吃山空啊!

如此;又忙忙碌碌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不是在播种,就是在开垦荒地。就连军队,邓武都没怎么去过问。

这天,邓武走在麦田之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麦苗。闻着麦苗散发出来的清香,邓武不由心情大好。暗暗的在心里想到:“这!就是老子的地盘。”

邓武前世从来没有想过,会成为一个大地主。不!现在也不能说是前世了。这只是一场游戏,每每想到这里。邓武;就不由得一阵叹息。

上的捷报也有了回信,除了表扬了几句之外。一点实质的奖励都没有,就连表扬的~人,都是邓武派过去的信使。

虽然早有预料,邓武心里,还是有一点淡淡的失落。谁又不希望被上司表扬了?

邓武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安慰自己:“十常侍啊!十常侍。你们可要记得,你手下还有这么一个能征善战的‘人才’啊!”

“太守大人早啊!又来视察来了。”

不知不觉间,邓武就走进了一个村庄。沿途的村民,也相互的对邓武打着招呼。邓武也表现得十分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

这个村庄,也是流民组建起来的。这个时代的村民,也非常的淳朴。但凡有一点活下去的希望,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看着他们辛勤的劳作,总让邓武有一特别的感觉。这种感觉,让邓武非常的留恋。并;默默地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他们越来越好。

忙完了春耕,接下来就该忙军队里面的事情了。当然不是扩军,毕竟黄巾之乱还没有发生。私练一万精兵,已是极限。

雁门地处边关,可拥兵三万。除去,各县守城郡兵一万六千余人。县下面的小镇,又各分守一万人马。邓武就只能‘合法’编练三千兵马。

昨夜,邓武找来戏闫和贾诩,到太守府商议。

在书房里,邓武先就抛出问题,问道:“文和!我军现在,还空缺多少人马?”

“启禀主公!我军现在还空缺3000人马。”贾诩也懂邓武的意思,顺口就说了出来。

“主公又想扩军了?”戏闫也是直接问道。

“嘿…嘿,也不是想扩军,我只是想,把空余的编制补齐。毕竟除了,雁门关驻扎了五千人马之外。就只有雁门治所~邺县,驻扎了八千人马。其他各县,平时也只能勉强防守。所以,我想建一只骑兵部队。专门在雁门郡各县反复游弋。用于威慑宵小和快速支援,也能起到,快速预警的目的。”

邓武把前~记忆中的,快速支援部队的理念给说了出来。

“主公此法甚好!某,认为可以建立这么一支部队。”贾诩淡淡的说道。

“要建立这么一支部队,那这支部队,就得全是轻骑兵。”戏闫想了一会儿,又说道:“主公早有安排了吧?”

“呵!我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你们。我是这样想的,把这次带出去的那2000余骑,再抽调邺县的一个千人队骑兵。先把这三千兵马,给组建出来。这样,也能尽快的形成战斗力。空余的兵马,我们在招募新兵慢慢训练就行。”邓武把脑海中早就想好了的‘台词’说了出来。

又和戏闫,贾诩商议了一下细节之后。就把这件事情,给敲定了下来。

现在邓武,手中掌控着三万部队。再加上私练的一万精兵和陈到那边的一万精锐山贼部队。邓武实际掌控了,五万训练有素的精兵。

就这样,邓武还没有满足。把自己剽窃的预备兵制度,修改修改又拿了出来讨论。

贾诩和戏闫,听完邓武讲的预备兵制度,都同时认可。因为这样一来,邓武就将有,源源不断的兵源。然后又商量了大半夜,敲定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各县郡兵,邓武规定:每七日练三日。秋收之后,更是计划组织大规模的练兵。

各县镇下的各村,也允许建立一支保卫队。农忙时务农,闲时训练。

当然,卫队的首领。都是,上过战场伤残后的老兵。有很多新建的村庄,这些老兵还兼职村长。

这就形成了,相当于三国后期的屯田兵。现代的预备兵制。

在曹操实行屯田制之前,汉朝的郡兵。可都算是职业军人,拿军饷的那种。当然,战斗力也是参差不齐。

…………

预备兵制度,肯定不会像现代一样。现代因为人口众多,参军大部分都属自愿。

邓武的预备兵制,是强制实施的。

凡是男子,只要不缺胳膊少腿的。从六岁开始,就有简单的基础训练(主要就是跑步和列队加左右转),一直到14岁。

从14岁开始,就开始训练拳脚和兵刃。当然,训练强度都不强。14岁也可以选择当兵、传承父业,或者上学等。

这是无战争的情况下,就这么一直执行下去。

有战争的情况下,预备兵就要做到,随时准备参加战斗和应付突发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